惡魔就在身邊!兒童該如何防止受到侵害?

“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這是盧梭在《愛彌兒》中的箴言,是他對於兒童的美好期望,也是身為大人應該做到的本分。

可讓人悲傷的是,整個社會在高速前進,而醜惡的人心卻衝破精緻的皮囊,變得愈發的惡氣熏天起來,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主題——兒童性侵事件。

2018年的春節前夕,我們大概聽過一則名為“尋找湯蘭蘭”的新聞標題,鋪天蓋地之勢吸引著大家的眼球。

那麼這個“湯蘭蘭”到底是誰呢?

惡魔就在身邊!兒童該如何防止受到侵害?

2008年10月,14歲的湯蘭蘭向五大連池市龍鎮警方寫了一封舉報信,稱自己從6歲開始被父親、爺爺、叔叔、姑父、老師、村主任、鄉鄰等十餘人強姦、輪姦,時間長達7年。

當月底,僅有60多戶人家的大旺村(化名)陸續有16人被抓,最終包括湯蘭蘭父母在內的11人獲刑。

看完這個新聞,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背後冷汗。一個6歲開始就遭受侵害的女孩,本來該是歡樂和笑聲的童年,卻因為一群禽獸而變得整個世界烏雲密佈。

更令人震撼的是,因為這個村子教育資源匱乏,村裡大多數人沒有接受過文化的薰陶,所以他們用充斥著原始的獸性和最大的惡意去撕裂這個女孩的內心,沒人覺得這個女孩受到傷害了,甚至那些同為女性的長者都同樣投以她鄙視的目光。

也許是近些年,大家的法律意識和危機意識得以提高,也隨著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兒童受到侵害的案件被陸陸續續的報道出來。

例如:2017年5月,被告人李某到嵩明縣嵩陽街道某巷子附近,遇被害人李某甲(五週歲)、李某乙(五週歲)兩女童在玩耍,後其將李某甲、李某乙叫至巷子內,對被害人李某甲、李某乙實施猥褻行為。

惡魔就在身邊!兒童該如何防止受到侵害?

2017年,僅僅半年時間,昆明就報道了8起兒童猥瑣和性侵事件。

那麼這就是全部了嗎?

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曾經表示,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的性侵害,其隱案比例是1:7。也就是說,一起性侵兒童的新聞被曝光,背後可能已經發生了7起同樣的案件。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盲點,也是很多家長容易忽視的地方,那就是許多人遇到兒童性侵案,第一反應是,對方是個極惡的陌生人,很少有人會聯想到——熟人作案。

可是很多事實告訴我們,熟人作案機率其實往往更大。

因為傷害孩子的“惡魔”就在我們的身邊。

截止2018年初,有調查顯示,在中國,有9.5%的女童和8%的男童都曾遭到過不同方式的性侵害,總數高達2500萬人。

而且多數都是熟人作案。

別以為你所謂的“熟人”有多善良,也別以為你的教育是“銅牆鐵壁”。

我們生活在一個隨處都是“隱形惡魔”的世界,我們沒辦法去使他們變得“善良”,所以我們應該試著,讓自己變強。

就像講述兒童性侵的電影《熔爐》裡面所說的。

惡魔就在身邊!兒童該如何防止受到侵害?

長期以來,很多父母把“性教育”看做一個很難啟齒的話題,不好意思也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講解。但正因為很多父母做得不夠好,才會助力罪惡躲在光明的角落裡對我們的孩子虎視眈眈。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防範孩子受到性侵呢?

比如:兩歲:告訴孩子背心褲衩是隱私部位,不能隨便給別人看或觸碰;

五六歲: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告訴他們男女有別,洗澡時也讓同性家長為他們洗;

九歲:時機合適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一些相關的法律知識。

同時,準確告訴孩子生殖器官的科學名稱,以防孩子真正受到傷害時不能向監護人準確描述。

但這樣做似乎又不夠全面。

美國How To Tell Your Child機構製作的兒童防性侵視頻,簡單易懂,又實用有效。強烈推薦家長和孩子一起觀看、討論,並耐心給孩子講解,讓孩子用科學的方法辨別壞人、保護自己。


1、教孩子識別壞人

在教孩子怎麼保護自己之前,你先問了一個問題:“怎麼辨別壞人呢?”

對於壞人,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看法,不過他們的認知僅僅只是限定於“壞人有大大的牙齒、血紅的眼睛,巨大的手和邪惡的笑容”。

但你需要一個接一個“吹破”孩子們關於壞人的天真想法,並告訴他們壞人並不等於“長得壞”,有的人甚至長得很好看,看上去很和藹,很炫酷,還有各種美味的糖果和精美的禮物。


2、教孩子認識隱私部位,警惕“5個警報”!

直接從外表分辨“披著羊皮的狼”確實挺難,你可以轉而教孩子如何識別壞人的“壞行為”。

在此之前,需要先教孩子認識身體,並知道自己的隱私部位。並且在平時就需要給他們灌輸一些性教育知識。

我們可以非常坦然地告訴孩子:男孩的生殖器官和屁股是隱私部位,女孩的乳房,生殖器官和屁股是隱私部位。

這些部位是不可以給外人看或者觸碰的。

⑴ 如果有人要看你的隱私部位,或者讓你看TA的隱私部位,叫做“視覺警報”。

⑵ 如果有人談論你的隱私部位,叫做“言語警報”。

⑶ 如果有人觸碰你的隱私部位,或者叫你觸碰他的隱私部位,叫做“觸碰警報”。

⑷ 單獨與陌生人在一起,叫做“獨處警報”。特別要注意的是,父母不在身邊,不要接受陌生人給的糖果。

⑸ 如果有人擁抱、背、親吻你,叫做“擁抱警報”。

這5個警報都是危險信號,我們要孩子明白,當有人對他做出這5種行為任意之一時,他就可以判定“那個人”是個壞人,要勇敢地對他的行為說“No”!

惡魔就在身邊!兒童該如何防止受到侵害?


3、與孩子共建“照顧者”名單和“愛心圈”

那有沒有例外呢?當然有!

① 爸爸媽媽可以!

不過,只能在幫孩子洗澡,或者孩子隱私部位受傷的情況下才行。

這種方式可以幫孩子進一步明確身體的界限。明白爸爸媽媽也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才能觸碰自己的隱私部位。

② “照顧者”名單上的可以!

通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人也會幫忙照顧孩子,這時候,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列一張“照顧者”名單,列入名單的人在限定的條件下也是允許的。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不太願意把某人的名字寫上,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並找出原因。

③ “愛心圈”名單裡的也可以!

除了最親近的親人之外,我們還可以跟孩子一起列一個“愛心圈”名單,這個名單上的人是可以擁抱、親親的,是孩子喜愛並信任的人。

列好“愛心圈”後,孩子就可以安全踏實地享受親人、長輩、朋友的關心和愛了。

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很多時候不該是為了為了保護他們而“規避”許多東西,比如“性教育”。

作為父母,我們有權讓孩子知道他們所處的環境是否安全,他們怎麼樣的無意識行為會招致壞人的注意,並且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自我保護。

並且遇到侵害時,不要害怕,大膽的說出口,不要因為害怕或者他人眼光而有所顧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