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這裡有中國的馬斯克

請注意,這裡有中國的馬斯克

請注意,這裡有中國的馬斯克

在中國航天領域,“吃螃蟹”的人已經陸續入場了。

請注意,這裡有中國的馬斯克

“硅

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ElonMusk)評價SpaceX的發射時說:“我已經幾周沒有用錢包了。而且並沒有馬上意識到,錢包和車一起飛向了太空。”如今,在中國,一些以社會資本為主導的航空創業者也體會到了彼時馬斯克的心情。

幾年前,航天領域對於創業者來說是禁區,而現在,眾多航天項目獲得資本的青睞。他們相信,中國能夠產生出另一個馬斯克。

他在哪呢?

資本進入中國版SpaceX

前運載火箭技術和發射事宜一直由國家機構掌握,打造了舉世聞名的神舟系列火箭。而以SpaceX為代表的民營航天公司的出現,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更多人看到這個行業的潛力和民間力量如何發揮作用的可能性。加上從2014年開始,中國相繼頒佈文件鼓勵民營企業進入商業航天領域。商業航天開始進入全面爆發的新階段,民營背景的投資機構紛紛佈局。

▼近期部分商業航天領域投融資盤點:

請注意,這裡有中國的馬斯克

這些獲投項目多屬於商業微小衛星、運載火箭領域,融資階段偏早期,融資金額多為億級人民幣。其中,航天科工集團和航天三江集團共同出資成立的科工火箭融資金額最大,獲國有、民營社會資本聯合投資。

與此同時,國內商業航天企業也加大了海外併購力度,如北斗星通8000萬歐元收購德國in-techGmbH57.14%股份、達華智能收購星軌公司及馬來西亞ASN公司100%股權等。(數據來源:烯牛數據)

▼近期部分商業航天領域海外併購事件盤點:

請注意,這裡有中國的馬斯克

中國“吃螃蟹”的人已陸續入場

現階段,我們可以將航天領域的創業粗略劃分為火箭、衛星、應用和服務三個方向。

火箭方向的公司主要在研製火箭或者其他飛行器,然後裝上衛星等物品,並將其發射到太空;衛星方向的公司就是研製具有拍照、遙感、通信、定位等功能或者可以進行太空實驗的衛星,並將其製造出來。

應用和服務方向的公司主要在基於衛星的功能為企業或個人提供服務,例如被谷歌收購的Skybox Imaging,就是一家專門對衛星圖片進行分析的公司。

目前,國內佈局火箭製造領域的主要有:科工火箭、長征火箭、零壹空間、藍箭空間、翎客航天、星際榮耀等。佈局衛星製造和應用的主要有:長光衛星、行雲、虹雲、歐比特、歐科微、九天微星、天儀研究院、銀河航天、千乘探索等。從事應用和服務的公司還是空白。

需要指出的是,國內從事航天產業的公司其實還有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航天國企或者政府牽頭成立的公司,其客戶也多是航天國企或者政府機構,而這幾家公司則是由普通人發起,然後通過融資,招聘等途徑逐漸成長,並一步一步向著市場前進的。

請注意,這裡有中國的馬斯克

企業與資本共舞

所周知,作為高精尖行業,航空航天是一個技術門檻和資金門檻都非常高的領域,進入這一領域必須是有宏大願景的企業家和有專業眼光的投資人。

以第一梯隊的的美國為例。美國私營航天企業已經遍地開花,曾經的壟斷巨頭主要是波音、洛克希德·馬丁,但最近幾年,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軌道科學公司(Orbital Sciences)、藍色起源(Blue Origin)、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等公司迅速崛起,強勁攪局。

這些企業家很瘋狂,他們背後的投資者也同樣如此。埃隆·馬斯克曾發出要在火星上退休的豪言壯語,但他的計劃非但沒有人嘲笑,還得到了硅谷科技圈其他巨頭的響應。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在TED大會上說:“去火星是人類的使命,我願意把我所有的錢給馬斯克用於火星探索。因為他有足以改變世界的偉大創意。”

如今已經有7家知名公司及投資機構對Space X進行了共13億美元投資,包括Google、DFJ、Founders Fund和富達基金。硅谷著名投資人史蒂夫·尤爾韋松在給DFJ投資Space X的企劃書上寫道:“我們作為人類,喜歡想象,喜歡探索尚未被探索的領域,下到最深的深處,上到最高的高處。”

請注意,這裡有中國的馬斯克

《從0到1》作者、“硅谷創投教父”彼得·泰爾也曾投了大量的錢給Space X,他說:“我們的社會迫切需要的是能代表人類真正進步的公司,而不是瘋狂地從一個時尚變化到下一個時尚。”

中國相對來說,在商業航空航天領域起步較晚,但近幾年藉著政策的土壤,一些中國民營企業也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成為中國的“馬斯克”。比如在商業火箭方面,雖未成大的規模,但也做出了一些成績:

1.2017年1月,藍箭航天與丹麥Gomspace公司簽訂火箭發射服務協議,是國內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承接的第一筆國際市場商業火箭發射服務的訂單。

2.2018年4月,星際榮耀發射了名為“雙曲線一號S”的商業火箭;5月,順利完成了自主研發的15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變工況高效燃氣發生器點火試驗驗證。

3.2018年5月,零壹空間宣佈,自主研發商業火箭“重慶兩江之星”發射成功。

發揮優勢 未來可期

論是與國外率先起步的“馬斯克”們相比,還是與中國已有60年發展史的“國家隊”相比,中國商業航空航天的確還處於起步階段,實力薄弱,在技術、人才等資源上有所欠缺,看起來是一項有“未來感”的業務。

但應該看到的是,隨著國家政策的鬆動,民營創業公司已關注到了這一領域,並且在資本的幫扶下,他們已走出了第一步。並且這些民營火箭企業多數是2015年及之後才成立的,能夠取得現在的成績,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從發展的角度看,民營企業想法更多,也更貼近消費者。它們初期完全可以和國有企業錯位發展,找一些技術要求偏低的領域,利用民營資本靈活的優勢發展起來。

隨著技術、人才積累,以及自身商業化的不斷實踐,民營企業可逐步發展太空探索等高技術、資金要求,進軍更專業的業務。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