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故事和往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尤其是烧掉的那些。

阅读其实比世界任何一门语言都难。很多不认识字的人,他们没上过学,但一点都不妨碍用口语与人交流。语言先于文字,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有合适的语境,你可以轻易地学会世界上任何一门语言。世界上最早产生的书籍是对话体,无论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理想国》,还是春秋时期的《论语》,内容没有脱离口语的影响。而且方块字相对于拉丁字母来说更令人费解。方块字逻辑性差,多义性等导致汉文的阅读难度比拉丁文大。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阅读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因为别人两年打磨出来的产品,你可能两个小时就吸收了。(口水文除外,就是一天能搞5000-10000字的那种)

阅读的故事和往事

阅读也分层次,许多人天生就有阅读障碍。据统计,美国有5%到17%的人有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方块字难度更大,所以估计中国阅读困难症的比例会更多。

如果你没有阅读困难症,很幸运,但这只是最基础的条件而已。阅读对你的知识储备、阅历、思维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初级的阅读者,只能阅读到最浅层的信息。就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阶段,所能吸取到的养分相当有限。中级阅读者,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基本上能完整地了解到作者的意图,窥探出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与作者展开对话。而高级阅读者,拥有极为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联系和类比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可以将一本书读厚,延伸到许多方面,这些可能是作者也未曾涉及到的地方。并且将一本书读薄,将书本的精华提炼出来,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输出新知。下面谈谈几种阅读方式的对比。

一、精读和泛读

生活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个人更倾向于泛读。就像王烁《30天认知升级训练营》里面谈到的:做知识的游牧民族,遵循二八法则。所谓的二八法则就是用20%的时间,掌握80%的知识。翻开先秦诸子的经典著作,我们并没有比古代最聪明的大脑厉害。其实我们会有这样子的幻觉:下一代的小孩子比上一代更聪明。其实,下一代小孩子只是比你更适应这个社会的变化,并没有变得更聪明。不论哪个年代,顶级的精英都是少数派,站在历史的长河,他们的才智大体相当。你不能说爱因斯坦一定就比牛顿聪明,也不能说鲁迅不如杜甫,这样子比较没有意义。不同时代的最厉害的那批人属于人类文明金字塔顶不同领域的塔尖。所以,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不管你怎么努力,都无法超越最精英的那批人。我是站在这个观点看待泛读,当然我也不否认精读的重要性。精读是建立在有一定的泛读基础之上。只有当你你品味了各种各样的水果,你才能区分水果的好坏,同时也知道哪些水果最适合你吃。最好的精读作品是经典著作,然而我不赞同初中或者高中生阅读那些所谓的世界名著,也不认同小孩子背诵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没有一定的基础阅读经典味同嚼蜡,苦不堪言。比拼记忆力,人类早就输给了电脑,你大概有个印象,百度一下,出错的概率是零。如果你非要证明自己博闻强记,当然也没什么毛病。精读的作品,我觉着是需要自己寻找的书单,当然有豆瓣读书的帮忙以及你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的作品。然后从中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书籍,慢慢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一本经典著作,值得你翻看好几遍,而且适合不同时期翻看都会有新的收获。

阅读的故事和往事

二、书籍及音频视频内容

随着技术的发展,其他知识的媒介不断出现。目前,知识付费被炒作得滚烫。我是《得到》APP的粉丝,但是我反对过于碎片化的阅读或者仅仅依靠《得到》里面的音频内容,当然总比你不听的好。没有一定的知识面朋友,我会建议你把基础巩固一下,并且做一些相关书籍的延展,你再去听多几次,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得到》里面知识的密度不适合初学者,是有一定门槛的。利用碎片化时间听《得到》的内容是比较好的投资,能利用得更好的前提是你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比如施展老师的《中华史纲》,如果你没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并且将中国历史放在全球联动的思维,你从中的收益将会大打折扣。

三、“不读书”的马云和“爱读书”埃隆·马斯克

我最讨厌的一点就是媒体的过度曲解。马云从来没说过不读书,也没有说过读书不重要,结果被贴上标签:变成了马云曰“读书无用论”,严重误导吃瓜群众。马云表达的观点是:读书和成功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成功以后不读书就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看适合自己的书籍,不要追别人的书单;把人当做一本书,欣赏对方的优点,这条和“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要为炫耀而读书,死记硬背没必要,要灵活读书。大概就是上诉观点吧。结果被媒体解读成各种各样的版本…而且事实也证明了阅读能力和成功没有什么关系,硅谷许多白手起家的CEO,有阅读障碍的不在少数。

阅读的故事和往事

“爱读书”的埃隆·马斯克,他爱阅读主要是因为逃避童年的孤独。童年时期从早到晚看书的马斯克,有兴趣的使然,更多是现实的无奈,只能从书中寻求安慰。现代分工越来越细,没有人能成为亚里士多德或达芬奇那样的全科天才。马斯克也不例外,不能因为他创建的Solar city, Space X, Tesla,判断他懂太阳能的一切,火箭发射以及电动车的方方面面知识。虽然埃隆.马斯克挂着特斯拉首席工程师的头衔,我个人认为他是一个合格的CEO,更多体现在融资方面,发展方向及愿景,吸引人才并且发挥人才的作用,等等。企业能够有一个美好愿景,提供一个平台,让不同人才加入并灵活协作我觉得这点更重要。而不是说埃隆.马斯克,因为热爱阅读,无所不知。广泛阅读更多的是提供不同维度去看待一个问题,并且能够让不同领域产生联系,洞察别人所没看到的秘密。这是马斯克最厉害的地方。

此外,阅读也分默读和朗读,好的作品,文字之美可以通过朗读体验出来。

接下来会谈谈我个人的阅读经历,希望你觉得有所帮助。

一、稀缺时代的阅读

阅读的故事和往事

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地处粤北山区,改革春风并没吹到我所在的小山村。我的童年时代,书籍极为稀缺。我记得五岁左右,在一个老教师那里借来一本《西游记》小人书,当然只是一本很薄的小人书,虽然不懂里面的字,但是通过看图我理解了里面的内容。此书看完之后没书可看,只好翻了一遍又一遍。年纪再大一点,认的字也多一些,因父母是小学老师,新的教科书回来的时候放在学校,所以我将里面小学所有年级的道德教育,历史课本等看完了。四年级的时候,来了一个转校生,带来了一本不同的版本语文课本,我竟然用了一节课时间就看完了。从五年级开始看武侠小说,看戊戟的作品为主,问村里人借的。借阅时间短,自己也急着看,就躲在别人还没建好的房子,从早到看到黄昏以后就还给别人。总之,我是看遍了我所能找到的书,不限类型,言情小说只看过《望夫石》。讽刺的是,我语文一直徘徊在及格水平。小学由于家里订阅了报纸,有时候也会翻,但是兴趣不大。

初中到镇上念书,学校有图书馆。兴冲冲办了一张借书证,押金10元,挺多的了那时候来说,一个星期生活费也就是5元。借了两次书,就被图书管理员扣住我的借书证。还书的时候,图书管理员认真的一页页检查,然后发现有两个地方划线了,就说是我画的,我说分辨说不是我干的。结果可想而知,当然算我头上,借书证被扣住不给。后面跑了无数次图书馆,哀求图书馆管理员将借书证还给我,结果是划线地方罚款五毛钱,共两处,罚了一元。从此以后,每次借书之前,我都要将书一页页检查,发现有划线的地方马上告诉管理员,这个不是我干的。当然,图书馆也没有多少书籍可借。初中时候很多同学从家里带来武侠小说,当然也不够消化的。初二的时候,有促销盗版书的来学校练摊。我花了15元买了一本《古文观止》,带注释和翻译的,从此看了此书无数遍。初中每周回去整理家里的报纸,将副刊和经济类型的文章剪下来分类保存。现在老家估计还保存着一部分剪报,见证我的无知和幼稚。

二、无方向感时期的无节制阅读

阅读的故事和往事

高中到了我们县城,附近有飘香书店,里面有许多武侠小说出租,一天5毛钱一本,或者你觉得挺便宜,那时候吃一顿饭也就是5毛钱。有相同爱好者良哥,我俩轮流租,一天内搞定两本书,往往良哥看上册,我看下册,看完之后交换看。当然也购买了很多盗版书,10元厚厚的一本。学校也有图书馆可以借阅书籍,我从里面借阅最多的是名人传记。图书馆的阅览室,我是常客,看杂志及报纸。当然,阅览室仅周末开放,所有星期中间有时候我就去县图书馆阅览室看报纸。由于家里给的生活费比较充足,省吃俭用下来,还有钱买《读者》,《足球俱乐部》,也买了《足球报》和《参考消息》。当然,可想而知学习成绩有多烂了。印象最深的是韩寒的作品《零下一度》《三重门》,从而为我不热爱学习教科书找到了借口。为此,我后面补了许多功课,交了许多学费。由于自己的狂妄自大,任性,无知,我偏离了正常轨道导致学业荒废。泛滥的阅读,无节制的放任,青春有悔,每每念及于此觉着愧对家人的信任和期待。同时也导致了我大学时期不自信,自卑,压抑,狭隘,颓废的心理。在游戏和放任中,渡过了大学三年。所以吴晓波老师说他大学是在图书馆渡过的,一排排地看书,我会觉得很羡慕。因为我只看过网络小说和一些老师介绍的书籍,比如《论语别裁》《草样年华》。时间基本都奉献给游戏,借来的书基本上也没看进去。

三、愤青时代的阅读

出来社会,一无所长,关键还自视甚高,觉着老子学富五车,博览群书,结果加入了愤青的行列。那时每个月购买了《南风窗》杂志,以及去深圳八卦岭淘书,因为那边有打折,离得又近。当然,穷困潦倒的我也没买几本,看看满地的书及闻闻书香也挺好的。那时候就没想去图书馆搞一张借书证,挺傻。那个时期还是看了一些网络小说,其他类型的书没看几本。兴趣大不如从前。2011年,从深圳过来广州,还快递了一箱书到提供住处给我的同学家里。里面有《易经》《老子》《庄子》《论语》《四书五经》《黄帝内经》之类的……。在广州也改不了我买书的习惯,所以每次搬家,无比痛苦。直到2015年开始,在广图办理了一张借书证,停止的对书的采购。而且后面有了微信读书,百度阅读,看书以电子书居多。电子书没有的,才会去图书馆找,图书馆找不到就会从网上订购。

最好,谈谈读书有用还是无用

阅读的故事和往事

其实,阅读是一件很私人的爱好,爱好本身就没有高低。就我个人而言,兴趣爱好,出来社会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逐渐放弃了看足球比赛,看NBA,也放弃了踢球,打篮球,报刊杂志,美剧,电影,综艺节目等等。阅读是我保留的为数不多的兴趣爱好,人总得有点爱好不是?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多无趣。所以阅读它并不一定就要有用,当然能用上就更好了。

所以阅读可以是消遣,可以是职业技能的提升,可以是认知的升级,可以是无用之用,可以是……。当然不爱阅读也没什么,打麻将也好,旅游也好,看电视剧,电影也好,其实都是人生的一种体验。阅读也不例外,只不过是人生中诸多体验的一种方式而已。人生短暂,愿你以书为伴,无惧时光,无惧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