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文武全才,讨灭吴蜀,后世地位不亚于诸葛亮

人们常常有个印象是三国后期的人才远不如前期,之所以有这个印象主要还是三国演义造成的。实际上三国后期的人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完全不输前期,只是因为后期局势不再动荡,显得故事不再那么传奇,因而人物的能力普遍被低估。而在后期人才中,杜预便是佼佼者之一。

此人文武全才,讨灭吴蜀,后世地位不亚于诸葛亮

杜预出身京兆杜氏,这是一个从西汉到五代都声名显赫的家族,上可追溯至西汉名臣杜周,后有唐朝开国功臣杜如晦,而在文化方面更有杜甫杜牧两位大诗人。在杜家这份长长的名单当中,杜预是最耀眼的一个。

杜预的祖父杜畿早年由荀彧推进出仕,被曹操任命为河东太守,政绩十分突出,曹丕登基后官至尚书仆射。杜预的父亲杜恕仕途却并不如意,他为人耿直,因得罪上司最后被借口他事获罪,虽免去了死罪,但遭到流放,最后死于流放地。

而在杜恕得罪的人里,就有当时已经权倾朝野的司马懿,因而杜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办法出仕做官。不过杜预并没有因此气馁,他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希望未来能够有机会立功立言。

司马懿和司马师相继去世后,司马昭上台执政,而杜预这时已经35岁了。司马昭听说了杜预的名声,便征召他来自己手下做事。杜预本来就希望自己的一身本领有施展的机会,加上又老大不小了,便接受了司马昭的征召。司马昭很快就感觉杜预是个人才,便委以重任,不但恢复了他父亲杜恕当年被罢免的爵位,还让他成为自己的参军,在军事方面提供意见。因为杜预此时尚未婚配,司马昭甚至把妹妹高陆公主嫁给他,于是杜预就成了司马家族的一员。

此人文武全才,讨灭吴蜀,后世地位不亚于诸葛亮

这个故事挺励志的,35岁没结婚的大龄单身贵族突然成了当朝权臣的妹夫,足以激励广大单身男性同胞。杜预后来共生了四个儿子,其中三子杜耽和四子杜尹分别是杜甫和杜牧的祖先。

杜预42岁的时候,司马昭发起了灭蜀之战。从灭蜀后司马昭的行动来看,他实际上并不信任这次作战中领兵的两位大将钟会和邓艾,于是他除了任命卫瓘为监军监视二人,还分别派自己的幕僚杜预和师纂到二人手下,名为协助二人,实际上是以防不测。

杜预担任的是钟会的长史,在这支大军中,除了大将钟会、邓艾、诸葛绪以及监军卫瓘之外,地位排名第五的便是杜预了。因为三国演义中杜预只在灭吴之战中惊鸿一瞥,人们经常忽略他在灭蜀之战中也是主要将领之一,担任着很高的职位。

钟会在战后挟持群臣发动叛变,邓艾被诬陷谋反,师纂也在混乱中被杀。钟会死后成都大乱,连刘禅的儿子都纷纷死于乱军之中,而杜预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当中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以自保。事后杜预因功受到嘉奖。

灭蜀后不久,司马昭开始策划取代魏国,便准备修改各项制度。杜预因为精通法律,便参与到了制定《晋律》的工作中,并成为这项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杜预对汉魏时期留下来的繁冗条例进行大幅裁剪,所编修的《晋律》简明扼要,被后世称赞“实曰轻平,称为简易”,对后世法律影响很深。

此人文武全才,讨灭吴蜀,后世地位不亚于诸葛亮

司马炎称帝后,杜预被任命为度支尚书,即后世的户部尚书,管理国家财政大权。杜预担任度支尚书共七年,共提出兴建常平仓、调整盐运、制定课调等建议五十余项。同时,杜预又运用到自己早年所学,发明计时器,修订天文历法,建设富平津大桥。此外,杜预又酷爱史学,尤其喜欢读春秋左传,并为其作注,流传至今,是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杜预早年想要立功立言的愿望如今终于达成了。当时的人给杜预起了个外号叫做杜武库,武库是古代储藏器物的仓库,这个外号指的是杜预的脑袋就像武库一样什么都有。

然而杜预也并非完美,他有三个很大的缺陷,其一是杜预虽然精通军事,但他却是个文弱书生,武艺很差。其二是杜预有大脖子病,还曾因此被人嘲讽。其三是由于晋朝是司马家篡位所得,为了得到大族的支持,对其十分纵然,于是朝政黑暗腐败,杜预虽然洁身自好,却不得不常常贿赂权贵以求自保。

咸宁四年(278年),镇守荆州的大将羊祜病逝,死前举荐了杜预接替自己。司马炎接受了羊祜的请求,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坐镇襄阳。杜预来到荆州后,开始积极备战,用计调走了吴国的名将西陵督张政,并接连上书司马炎,请求伐吴。终于在咸宁五年(279)十一月,司马炎下定决心消灭吴国,并任命杜预负责荆州战区。

此人文武全才,讨灭吴蜀,后世地位不亚于诸葛亮

开战后杜预声东击西,用计活捉了吴国的乐乡督孙歆,并趁势拿下江陵。之后兵分两路,一路顺长江东下进攻吴国腹地,另一路向南平定了交州和广州。在这次作战中,杜预共斩杀和生擒吴国的都督、监军14人,牙门、郡守120余人,留下了势如破竹的成语。

吴国灭亡后,杜预因功受封当阳侯,食邑9600户,继续留守荆州。这之后杜预在荆州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开凿运河,百姓受益良多,称其为杜父。五年后,杜预被征召到中央担任司隶校尉,病死于途中,享年63岁,被朝廷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成侯。

杜预一生可谓出将入相,军政全才,且在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因而在后世同时入选了文庙和武庙。这一成就在明朝前仅有杜预一人达成,直到诸葛亮在清朝时入选文庙后,才由他们两人共享这一荣誉。

杜预的后人杜甫对其推崇备至,写诗称赞道:

降及武库,应乎虬精。恭闻渊深,罕得窥测,勇功是立,智名克彰。缮甲江陵,祲清东吴。邦于南土,建侯于荆。河水活活,选舟为梁。洪涛奔汜,未始腾毒。《春秋》主解,稿隶躬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