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方法 教你如何改善孩子爱打人的情况

由于孩子的发展是先“感觉动作”、后“认知语言”,因此一般是先出现身体攻击,尔后才有言语攻击。有些孩子还会动手打父母,大多是太宠的关系,大人可能会觉得孩子打人又不痛、长大自然就会改善了,因此即便孩子不肯说对不起,也就作罢不处罚,但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养成坏习惯,而且越大越难改过来,等孩子打人会痛或引发严重问题时你才要他修正行为,他会觉得很疑惑,小时候可以,为什么现在不行?

7种方法 教你如何改善孩子爱打人的情况


7种方法,改善动手打人的行为

要避免孩子养成使用暴力的习惯,适当的教养方式非常重要!因为纵容的态度固然容易养出暴力小霸王,但採取过于权威式的教养,甚至不时施以体罚,则会让孩子学习到用暴力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1.犯错当下立即处理,大人态度必须一致

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父母应该立即制止,让孩子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父母可以先将孩子带离现场,使他的情绪得以缓和,然后再试着和孩子沟通,了解事情的原委及孩子的想法,并给予观念上的引导;为避免孩子再犯,父母可视情况给予适当的处罚,最重要的是要找出对孩子有效、孩子会害怕的处罚方式。

比如,你可以在孩子正想玩的时候限制孩子的行动,如:去面壁;或是剥夺孩子某些权益,如:孩子正想吃布丁,就用不能吃布丁作为处罚。处罚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重点是要将规则订得清楚明确,使孩子容易遵循;父母也要确实执行,避免出尔反尔、姑息,或教养态度不一致。

7种方法 教你如何改善孩子爱打人的情况

2.使孩子明白被处罚的原因

当下进行处理或处罚的原因在于,使孩子清楚明白攻击行为与处罚之间的因果关系。特别是对两岁以后、语言能力已经发展出来的孩子,你在处罚完一定要问他:“你知不知道刚刚为什么被我处罚?”让孩子去回忆自己做了什么不被允许的行为,他才会把规范印刻在脑海里。聪明的孩子也许过了几次就会告诉你:“我不敢了,下次我不要再打人了!”如果孩子过于年幼,还不明白自己做错什么、该怎么做才对,你也可以请孩子观察其他小朋友的良好行为,借此让他知道怎么样的行为才是别人心目中认定的乖宝宝。

3.避免“以暴制暴”

许多父母在处理孩子的攻击行为时,习惯使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也就是让孩子感觉到被打的痛,以为这样就能减少他的攻击行为。这种想法乍听之下似乎很有道理,然而研究结果却不是这么一回事,报告指出,父母当中只要有一方倾向使用暴力,孩子将来有攻击行为的机会就比其他孩子高出5倍!被父母体罚的孩子的确有很高的比例不敢再打成人,却很可能转而去欺负其他同龄或较小的小孩,因为他们已然从父母身上模仿了对弱者使用暴力的行为。

一个好行为的建立,至少要练习3-10次以上,但一个坏习惯的养成,可能只要模仿两次,所以父母千万要逼自己忍住不动手。那么该如何有效地教导孩子呢?

首先表情要认真、姿态有架势,眼睛要正视孩子,孩子也不可以东张西望,彼此眼神要有接触,再以严肃的态度来训诫孩子,让他发现你与平常温和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他才会害怕、知道你是认真的,也才会用认真的态度来面对错误的行为。

7种方法 教你如何改善孩子爱打人的情况

4.让情绪稳定的教养者处理

在攻击行为发生的当下,你必定又急又气,但是切记一定要尽量稳定自己的情绪,因为一旦有情绪就无法理性地处理及善后。倘若发觉自己的情绪已然失控,就交给另一半或其他比较理性的教养者去处理,才不会导致该教的没教到,孩子反而学到了你的情绪化。

5.留意媒体的影响

除了家庭教育和天性所给予的影响外,孩子也可能从媒体上习得暴力行为,父母需特别注意一些不适当卡通对孩子的影响,因为学龄前的孩子特别容易把电视情节和电视外的现实生活环境混淆。

6.带着孩子向被打的人好好道歉

攻击行为发生后,除了教育外,你也要带着孩子去跟对方道歉,在此需注意,道歉除了说“对不起”,还要把对不起的具体内容明确地说出来,例如:“我刚才为了玩具打了你,这样很不应该,下次不会了,对不起。”

有些比较狡猾的孩子,可能会含糊不清、很快地将道歉内容一语带过,这就代表不是真心诚意的道歉,你一定要确定孩子真的明白道歉的意义,而不是让他以为打了人之后只要说句对不起就没事了,这点很重要!

另外,自尊心较强、爱面子的孩子可能无法让你马上拖着去道歉,这时也不要强制执行,免得孩子更拗、更不愿认错,可以先行隔离,让他冷静一下,过一段时间再带他去道歉。

7.奖励好的行为改变

当孩子的攻击行为消失,你也别忘了给予奖励,才能达到增强、保持良好行为的效果。例如,你的孩子每次到朋友家都会打对方的小孩,今天竟然没动手,两个人还很和乐地玩了一段时间,这时候就可以奖励他们。

很多家长常犯的错误是,认为孩子坏的行为要处罚,好的行为则是应该的,忽略孩子为了改善行为所做的努力,其实,没有任何好的改变是应该的,父母应该抱持这种心态,随时为孩子加油、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