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預售,限制開發商蓋樓,對房價是一件好事兒嗎

近日,多省醞釀取消房地產預售制度

中國特色再一次應驗,上面一吹風,下面就地震,各大地產股很自覺的應聲下挫。招商蛇口大跌5%,新城控股、深振業A、保利地產、萬科、金地集團等個股紛紛下挫。據此前媒體報道,監管部門向多省下發函件,要求這些省的住建廳對商品房預售許可進行深入研究論證。 ———第一財經

取消預售,限制開發商蓋樓,對房價是一件好事兒嗎

預售制度據說是模仿香港炒樓花而來的,制度的初衷是地產項目資金回籠太慢,風險高。所以拿給購房者預售,可以補充自己的資金。這基本上就是提供合法的槓桿給房企用了。

這個合法槓桿,也一直髮揮著強大的作用。當樓市逐漸火爆後,房企們發現,預售簡直是空手套白狼,在一些黃金地段,房子還沒打地基呢,就已經開始盈利了。甚至可以說,預售制度讓如大象般的房企們,也能狂奔起來。將這個玩法發揮到極致的,是碧桂園

取消預售,限制開發商蓋樓,對房價是一件好事兒嗎

其內部有代號“4 5 6”的工作要求,拿地後,四個月開盤,五個月資金回籠,六個月資金回正。他們的設計團隊,甚至能一天出圖,如同它的logo一樣,每個毛孔都噴射出慾望的火光。

01失去高週轉模式的房企

高週轉的策略或許極端,但是也通過這種方法短時間內供應了大量住房。尤其是碧桂園,開發了大量三四線城市。期間也確實發生了事故,但是安全事故本質上是監管問題,而不是商業模式的問題。限制高週轉模式,其實也沒有解決安全問題。

而房企們無法通過高週轉迅速獲利,就只能放緩步調,慢慢開發樓盤。吃到嘴的烤鴨都能變成鴨子飛了,房企自然不爽。首先受壓的一定是小房企,斷掉資金流的可怕,每個企業都心知肚明。可以預見,如果限制預售正式成為規章制度的話,很快就將倒下一批房企。

02高週轉也是被逼出來的

取消預售,限制開發商蓋樓,對房價是一件好事兒嗎

房地產市場的風向一天三變,從限制首付到限制房價,從禁止商住兩用到學區房。制度不斷變化,只靠有限的利潤,根本扛不住幾輪的制度變化。要知道,正常的房地產開發週期要用兩年,誰能保證這兩年制度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走呢?只要一個風向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樣,就死定了。高週轉的模式幾乎是被逼出來的,只有快速的反應和高槓杆,才能在各種制度夾縫中衝出一條路來。

03在商業活動中,規則確定才好辦事

規則不確定,就真的很讓人撓頭。如同做公交車時,上車前說好是一元通票,等上車後,告訴你是分段計價,你想想也就認了。等下車時,又告訴你是按體重算票價了。。。這幾個售票方式都沒錯,但是不能想怎麼改就怎麼改呀。想想這幾年樓市出臺了多少規章制度,應該是足夠把人逼瘋掉了。

在這裡可以武斷的說,任何不能增加房地產數量的制度,都會在結果上導致房價的上漲。

香港房子貴有目共睹,但是香港的地皮多也是有目共睹的。

取消預售,限制開發商蓋樓,對房價是一件好事兒嗎

香港限制了新地產項目的開發,人們只能在原有的樓盤中買賣,數量固定的商品,必然會越來越貴。

不促進新樓盤開發,一味的給房企施壓,根本無法改善高房價的現狀。即使真能壓死所有房企,對房價也沒有助益。反而是封鎖預售制度,會讓大多數企業失去天然的槓桿優勢,讓房企們被拖入資金的泥潭中無法自拔。

未來房企如果不能尋找到與預售同等分量的槓桿,庫存和資金的雙重壓力,大多數房企將會被壓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