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叫错名字的太原小吃

在太原有一种男女老少都喜爱的面食小吃,喜爱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无论街边小摊,还是高档本地特色酒楼,皆有售卖;也不分四季,不管早晚,总有人百吃不厌。

同时,既可以做餐桌上的冷盘,又可以当裹腹的主食,而且能凉拌、能热炒,适合食客不同的需求。

有人说了——

这不就是清徐灌肠吗?


被叫错名字的太原小吃

这就是清徐灌肠


没错,是这种小吃。但是名字被叫错了。正确的称谓应该是:灌掌

灌掌的起源之地是太原市清徐县的徐沟镇和小店区南部一带,尤以徐沟为著(因此清徐灌掌实则应该是徐沟灌掌)。

做法很简单,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将荞麦面和少许小麦粉搅到一起,用清水和面(汤状),然后放到浅浅的小食碟里,再上笼屉以大火蒸熟,放凉后即可食用。

一种是单纯的荞麦面,但是不用清水而是以新鲜猪血和面,亦上笼大火蒸制,放凉后食用,又称“猪血灌掌”(与清水和面的不同,猪血和面的通常只能热炒食用)。

正是由于所用浅碟只有巴掌大小,故当地人就给它起了一个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名字——灌掌。当地方言至今仍然准确地使用这个发音,而绝非灌肠。

更有一个事例可以为证,那就是当地人也制作和食用灌肠,做法是将新鲜猪肠洗净,然后将肉沫和葱姜蒜及蔬菜泥灌入,蒸熟放凉后切片食用。

而在当地方言中,肠的读音是“chuo”,灌肠的读音为灌chuo。由此,灌肠和灌掌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食物。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道被谁第一个开始误叫、误写,直至今天。


被叫错名字的太原小吃

这是炒灌chuo



正宗的当地吃法分热炒和冷吃。

热炒比较简单,但是一定要用猪油、大蒜和黄豆芽。

冷吃的浇头随人所好,但是最有感觉的当地吃法是端着碟子,用小刀将碟中的灌掌划成小片状,浇上浇头后再用牙签一片一片地挑着吃,极有感觉和风情。

不过不管是热炒还是冷吃,醋都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制法、吃法大同小异,但是徐沟灌掌与平遥的碗拓、柳林的碗团是有明显区别的。而这也说明了晋地面食的地域性与丰富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