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還是惡性?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方法

甲狀腺結節是臨床上常見的一類疾病,而且隨著人們對體檢的重視,以及超聲設備的改進,其發病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

對於患者來說,最為關心的問題就是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還惡性的。

對於甲狀腺結節來說,目前常用的檢查方法包括B超及B超引導下細針穿刺,CT,MRI,核素顯像及正電子發射體層成像(PET)等,應該說,每次檢查方法均有其優點和侷限性,必要時需要幾種檢查方法聯合應用。

良性還是惡性?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方法

超聲檢查方便、經濟、無放射性輻射,對於甲狀腺結節的患者來說,這是首選的檢查。高頻超聲(7.5MHz)成像顯示甲狀腺為均勻的較高回聲,與周圍其光的解剖關係清晰。對於良性結節來說,超聲成像通常顯示階級有較完整的包膜,腫物內無血流或有周邊血流,少數可有中央血流,此外,隨結節成分的不同,顯像也有差異。膠體囊腫可表現為低迴聲,後方回聲增強,有囊內出血者可出現光點,甲狀腺腫合併腺瘤樣增生時顯示有實性成分。對於惡性結節來說(因為甲狀腺乳頭狀癌佔據了甲狀腺惡性腫瘤的絕大部分,所以以其為例,下同),典型的超聲圖像表現為低迴聲,邊緣不清楚,有多發小點狀鈣化腫物,多普勒超聲圖像呈中央不規則的雜亂血流,這是由於腫瘤血管狹窄,閉塞,小動脈瘤或靜脈分流所致,有高血供囊壁結節的囊性腫物時甲狀腺乳頭狀癌的診斷徵象。超聲成像顯示小的甲狀腺內病變較其他影響學檢查優越,可以顯示多灶癌。當超聲檢查難以明確結節的良惡性時,可以進行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國外的文獻表明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診斷甲狀腺癌的準確率通常在90%以上。

良性還是惡性?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方法

CT增強掃描顯示的解剖結構清晰,對於瞭解甲狀腺較大的腫物有無周圍結構的侵犯(喉、氣管、大血管、縱膈等)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能顯示腫物內部的鈣化,出血,囊性變以及頸部淋巴結的改變。需要指出的是增強CT時,由於注射了大量碘造影劑,使甲狀腺內的碘達飽和狀態,通常需要2~4周後才能行核素檢查。

良性還是惡性?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方法

MRI需採用特殊的頸線圈,其適應症與CT相仿,對於造影劑過敏的患者可以考慮行MRI檢查,一般我們把MRI作為二線釋疑檢查。

良性還是惡性?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方法

核素顯像顯示的甲狀腺結節的吸碘功,吸碘功能高的就是我們常說的“熱結節”,反之就稱為“冷結節”,介於兩者之間的則稱為“溫結節”。一般來說,如果是“熱結節”,其為癌的危險性約為1%~4%,而如果是冷結節,癌的危險性約15%~25%。由於良,惡性結節的核素顯像有相當大的重疊性,無論良性或惡性的結節均常表現為“溫結節”,因此,核素顯像對於判斷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的價值相當有限,特別是由於目前臨床上高分辨率超聲檢查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目前使用核素顯像檢查的比例也在逐漸下降。

良性還是惡性?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方法

正電子發射體層成像(PET)是一種較新的檢查方法,對於分化型甲狀腺癌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但是昂貴的價格使其應用受到了限制,通常不作為首先的檢查方法。在甲狀腺癌的隨診過程中,當血清甲狀腺球蛋白升高,而核素掃描陰性的患者,行PET檢查有助於發現傳統檢查方法難以檢出的癌灶。

總而言之,對於甲狀腺結節,臨床可以通過一種或多種有效的手段進行檢查,以幫助判斷其性質,為進一步的臨床治療提供有利的參考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