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人體的生命之河 經絡堵,百病生;經絡通,百病消

經絡:人體的生命之河 經絡堵,百病生;經絡通,百病消

經絡是人體內一種類似於血管的管道系統,直行的主幹為經脈,橫行的分支為絡脈,具有運行氣血、溝通人體上下內外的作用。經絡與自然界河流之間的相似性是顯而易見的,不僅體現在結構上更體現在功能上,可謂形神兼備。

河水灌溉土地,滋養萬物;經絡中的氣血上下內外循環流動,濡養五臟六腑、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皮毛肌膚。據說在阿拉伯語中,IRAQ(伊拉克)的含義為“血管”,就是將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及它們的支流比作人體的血管。

成書於西漢時期的哲學著作《管子》說:河流中的水就像是人體經脈中流動的氣血。

經絡:人體的生命之河 經絡堵,百病生;經絡通,百病消

中國古代醫生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發現,人體主要有十二條經脈,每條經脈又有許多小的分支,這些經脈遍佈全身上下內外。

這些經脈就像網絡,遍佈體表各處,並且還進入到胸腹腔內,與五臟六腑等器官組織相聯繫。

經絡:人體的生命之河 經絡堵,百病生;經絡通,百病消

在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有一篇文章專門討論人體十二條經脈與自然界十二條河流之間對應關係,涉及長江、黃河、涇水、渭水、汝水、淮水、漯水、濟水、漳水等河流。從這篇文獻的內容可以看出,寫作者不但十分熟悉人體的經脈,也擁有豐富的地理學知識,並且能夠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文章中所提及的河流主要分佈在黃河和長江流域,特別是黃河中下游,說明寫作者對這個地方的地理環境十分熟悉。

經絡:人體的生命之河 經絡堵,百病生;經絡通,百病消

宋代石刻《禹跡圖》(1136AD)被李約瑟譽為當時世界最傑出的地圖,實際上就是一個水道分佈圖,《黃帝內經》所描述的人體十二經脈所對應的十二條河流中,除了少數河流已經堙沒外,大部分都可以在這個地圖上找到。

像河流都有一定的流域範圍一樣,人體的經脈也都有固定的行走路線,並且在行走路線上還有許多特殊的部位,這就是穴位,也叫氣穴、穴道,這些穴位都位於比較低凹處,如肌肉與肌肉之間、骨骼與骨骼之間、肌肉與骨骼之間以及骨骼的凹陷或孔隙處。水往低處流,如果河道淤積,河水就會溢出河道,氾濫成災;氣血運行以通為順,如果經絡阻滯 ,氣血運行不通暢,就容易瘀積阻滯在這些部位。

要治理水患,就得使用鍬鏟疏浚河道,導引水流下行;治療疾病不也是一樣麼?使用艾灸或“毫針”(細如毫毛)刺激這些穴位就可以祛瘀導滯,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病也就好了。

經絡:人體的生命之河 經絡堵,百病生;經絡通,百病消

治水要從源頭開始,俗話說“水像一條龍,從上往下行;治下不治上,到頭一場空”。針灸治病也是如此。

中醫認為經脈中的氣血起源於四肢,向軀幹、頭面方向流動,就像河水從小溪流入江河,最終匯入茫茫大海。

經絡:人體的生命之河 經絡堵,百病生;經絡通,百病消

高明的醫生在扎針治病時,不是僅僅針刺病變所在部位的穴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兼顧遠離病變處的穴位,特別是在治療頭面、軀幹、內臟的病症時,經常選取四肢部的穴位,如牙痛取手背上的合谷,胃病取小腿上的足三里。

如在上肢有一條經脈叫“手陽明大腸經”,從手背沿上肢外側上行,到達牙齒部位,這條經脈在手背上有個穴位叫“合谷”,俗稱虎口,普通百姓都知道按壓這個穴位能治療牙痛。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共出土了14種古代醫書,這些書都是在造紙術發明之前流傳的,其中有10種謄寫在絲帛上,叫“帛書”;4種謄寫在竹片上,叫“竹簡”。

經絡:人體的生命之河 經絡堵,百病生;經絡通,百病消

其中有一本名為《陰陽十一脈灸經》,專門講述人體經脈循行和主治病症的,就把手陽明大腸經稱作“齒脈”,主治牙痛。任何事物都無法孤立存在,一滴水匯入了河流才能湧動不息,一個穴位連綴在經絡才有了生命,正是一條神奇的手陽明大腸經使合谷穴名揚千古,熠熠生輝。

就像水總是往低處流一樣,兩千多年來,針灸治病也一直遵循著同樣的法則,使用同樣的工具,針灸同樣的部位。針灸療法的強大生命力和超穩定特性,昭示了中國傳統文化所特有的魅力,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綿延不絕、不曾失落的有力佐證。

小小一根針,看似微不足道、平淡無奇,卻濃縮了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它是人與天地自然溝通的橋樑,是“道法自然”的生動體現,也是對《易經》“易即簡易”和“易即不易”的自然辯證法則的最好詮釋。

經絡:人體的生命之河 經絡堵,百病生;經絡通,百病消
經絡:人體的生命之河 經絡堵,百病生;經絡通,百病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