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身「二本」,你們爲什麼不看我的簡歷?

一位高企的HR在某節目中解密:為什麼你投的簡歷都石沉大海了?

她說,她在看簡歷的時候,把985院校的簡歷放在一邊,把非985的一本院校的簡歷放在另一邊。“至於剩下的簡歷嘛,就直接扔掉了。”

我出身“二本”,你們為什麼不看我的簡歷?

我出身“二本”,你們為什麼不看我的簡歷?

這種非985院校不可的招聘制度、對非重點院校的學歷歧視,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

我出身“二本”,你們為什麼不看我的簡歷?

求職時,你是否被簡歷中的“二本”學校絆住腳步?

你的才華是否曾因這一張小小的A4紙而無法得到施展?據說,高校畢業生求職時,學校、專業、甚至發簡歷的郵箱,都存在鄙視鏈。

大學4年裡,本次推文的作者努力朝自己規劃的方向發展,證明自己“不比名校學生差”。他的經歷也許能給你帶來啟示,希望每個畢業生都能擁有光明的未來

我出身“二本”,你們真的不想看看簡歷嗎


來源 | 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作者 | 星野

英文與中文字符之間應該空行,頁面一定要保持乾淨整潔,發送附件時記得在郵件正文裡向HR表示感謝,就連用什麼郵箱發出郵件這個細節也有鄙視鏈……

在我準備投遞簡歷時,一位熱心的學長列出來一大堆注意事項。

“有那麼麻煩嗎?”我問,不就是投個簡歷的事,說清楚就行了。“哪有這麼簡單!”學長斥責,現在的招聘篩人門道可多著呢,尤其你這樣普通二本學校,還是學經濟專業的到媒體來找實習,指不定就被卡在哪一關。

是的,我是來自一所普通的二本師範類院校的經濟學專業學生,4年前,我因為不服從專業調劑,與心儀的學校失之交臂,被補錄到這所學校。從那時開始,學校好像成為我面對詢問時一道尷尬的傷疤。

“你哪個學校的?”

“××師範學院。”

“哦,你們那裡的學生以後都去縣城鄉鎮當老師嗎?”

“大多數都是吧,當老師,考公務員。”

我當然不想這樣。大四考研結束後,我帶著幾年實習工作的經歷和取得的一些成績開始做兩手準備——等考研成績,找工作實習。但接下來讓我沒想到的是,一個普通的實習求職也如此艱難。

那幾天裡,我前後投出去四五十封郵件,從媒體單位到自媒體,再到互聯網公司,甚至是書店,大多都沒有收到回覆。我的心情也逐漸由最初的自信滿滿轉向隱隱的焦慮。面對手機屏幕,求職軟件上的信息往往顯示“您的郵件已投遞到對方HR郵箱”,然後就沒有了下文。

輾轉找到一位HR,他向我解釋,這種情況就是你的學校達不到要求,招聘方直接忽略掉了。

“因為每一個篩選環節都可能有鄙視鏈,有的人不要985、211的,有的人不要跨專業的,你只能服從規則,否則只能被清理出局。”HR告訴我。

他們就不能仔細看看我的簡歷嗎?

大學4年裡,我都在朝自己規劃的方向發展,我的經濟學專業背景與我的職業規劃無關,但這也並非弱項,我相信經濟學背景能為我提供一些新聞專業畢業生不具備的視野。

長期以來我都覺得,雖然我本科的學校不甚理想,但只要我大學期間多做準備,積累豐富的經歷,也可以填補一些不足,如果有朝一日同臺競爭,我也能做到不比名校學生差。

我出身“二本”,你們為什麼不看我的簡歷?


大二時,我進入一家中央級媒體實習,敏銳的觀察力讓我抓住一些記者沒有關注到的校園新聞點,“校園網貸興起”“大學生寒假工陷阱重重”的報道登上頭版,屢見報端。

參與很多重大突發事件報道時,我總能快速通過網絡找到當事人,為一線記者提供最新線索,通過電話採訪快速獲得現場信息,有些時候我對新聞事件的追蹤速度比國內主流媒體的反應速度快出不少。單位的老師們偶爾誇讚:“幹得漂亮。”

大三時,我成為一家全球領先的公共關係諮詢公司的線上實習生,負責媒體信息監測。

而之所以能成為這裡的實習生,我知道全是因為朋友的照顧,她是這家公司的部門主管,因為工作太多剛好需要一個實習生幫忙,所以我才有了機會。在這家公司的3個月裡,我積極完成本職工作,第一時間關注各類行業企業動向和人員變動,及時更新媒體信息,跟同事交換對各類互聯網業務的看法,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也得到大家的肯定。

這些原本引以為傲的經歷並沒有給我帶來太多幫助。半個月過去了,我還在努力投簡歷,收到的結果並不理想。大多數發出的簡歷都被直接忽略,石沉大海。漫長的等待中,我收到一家公司的回覆。

一家來自上海的播客平臺內容運營項目的HR打來電話,電話那頭簡單寒暄後開門見山地例行提問,我思索片刻一一作答。幾番交談之後,我能感覺到他的滿意,隨即他說:“看來你對我們行業的發展瞭解還是很多的。”

他的話讓我略感放鬆,但接下來的一句話又讓我緊張起來。電話那頭問:“對了,你是哪個學校的?”

我如實報上我的學校和專業,他稍停繼續發問:“你們學校主要是培養師範類學生吧,你還是個學經濟的,那你靠什麼學的這些?”我回答:“自學。”

電話那頭緘默了一下,緩緩說:“是這樣,我們這個招聘主要還是針對211、985院校,你的條件不錯,但我還是需要考慮再答覆你,後續的結果你注意看郵件。”

我禮貌謝過。可剛掛電話,手機屏幕上就彈出來一封郵件:“您好,我們認為您的情況與我們的崗位要求不符合。”我看到了標題後默默把手機放回了口袋。

我出身“二本”,你們為什麼不看我的簡歷?


如果我能行,你為什麼不願給我個機會?

身邊的朋友跟我調侃,我們這樣的學校就是“為地方縣市培養教師和公務員”的,你應該擺正位置。

我想,我並不喜歡大城市給我帶來的緊張感和快節奏,但只有在這裡,我才能找到我期望的機會和平臺,回到家鄉那個偏僻的縣城考個教師或者公務員平淡度過一生,並不是我的理想。

我真的只能默默接受這一切嗎?還是希望某一個時刻足夠好運,簡歷能被人篩選出來,“這個看著不錯,給他發個面試邀請試試?”

合上電腦,我又想起大學室友反覆跟我說過的那句話:“你今年一定要考上研究生啊,等你考上了,就不用跟我們一樣求職受這種窩囊氣了。”

非985、211的大學生

就一定比985、211學生差嗎?


網友各抒己見:

學歷可以不高,但能力一定要硬。

現實的狀況是少部分學歷低的成功了,少部分學歷高的不成功,大部分人不是這兩類人。社會還是相對公平的。宣傳學歷無用論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不得不承認985 211 學生學習能力稍強一些,但是現在這些學校也照樣存在一些虛度大學四年的人,我身邊出身好一些,又努力的也大有人在,他們時刻保持危機感,也確實讓人很佩服。個人覺得大學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不是說大學好就一輩子好了,人生大概就是要時刻保持危機感,一直不停歇

以前我也相信學歷不重要,能力才是硬道理,直到去應聘才知道,學歷決定你能不能展現自己的能力,學歷不到那個程度,沒幾個公司給你機會展現能力

個人觀點,能考上985,211的人總得的來說比二三本的人優秀,而且不得不承認,這些好學校的同學大多仍比二三本的同學努力


現狀是畢業生們都心儀大公司,多少人競爭一個就業崗位,在篩選簡歷方面,學歷的確是一個有效的門檻,所以當公司無法直接瞭解到應聘者工作實力的前提下,自然會傾向於重點大學的畢業生。

許多非重點的學生因為企業的這種現象而放棄努力,否定自己。“努力無用論”等消極思想甚囂塵上。

努力真的沒有用嗎?


一個最基本的事實是:即使你出身於985、211院校,如果不夠努力的話,照樣會被其他的競爭者刷掉。並不是所有985的學生都能被這些大公司錄取。而如果你出身非重點院校,還不努力的話,完全就可以預料到淪為鹹魚的結果。

如今站芒果颱風頭無兩的臺柱子汪涵,曾經也不過是從專科學校畢業的學生。不過即便是在專科學校,汪涵也一度是學校裡叱吒風雲的人物,這才有後來進入湖南衛視實習的機會。

起點不高的汪涵靠著這些年來自身的不斷學習積累,一樣能和曾在北外當大學老師的何炅在舞臺平分秋色,收穫觀眾的讚譽。

這就像那些被名企因為出身非211、985名校而拒之門外的你一樣,一樣有機會通過努力和實力跳槽到更大的平臺。

努力對於出身非重點院校的學生,其實更為重要。因為只有比出自名校的學生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在現實社會中佔有立足之地。

前不久,馬雲在以色列頂尖學府特拉維夫大學演講,就關於名企招人的標準展開了一場對話。

馬雲很明確的表示“你的出身,不是我們選人的關鍵。比起名校,我們更看重的是你的進取精神和學習能力。”

馬雲也給名校畢業生提了一些建議:" 如果你畢業於名校,請尊重那些差勁一些學校出來的學生;那些像我一樣不是名校畢業的學生,也請尊重自己,只要努力,會有機會的。"

所以,與其抱怨自己無法改變的現狀,不如懷著謙卑的心態,抱著學習的態度,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先在自己所屬的小圈子脫穎而出,才有機會獲得通往更大的舞臺入場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