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奴李安,爲什麼62歲了還如饑似渴地創新

無論技術、形式如何更替,李安的電影依然保留著明顯的標籤。他用長長的敘事蘊積情感,讓人無法自拔地深入劇情,在高潮時用盡全力集中在最尖銳的一點扎透人心,如此簡單直接。

“對使用新的技術、新的表達方式,我有一點心急,我已經62歲了,等不及了。”也許120幀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不夠華麗,但它依然深刻。

電影奴李安,為什麼62歲了還如飢似渴地創新

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北京首映禮上,闊別17年的李安和章子怡再次重逢,兩個人一見面就擁抱了一下,如久別重逢的老友一般。

電影奴李安,為什麼62歲了還如飢似渴地創新

“跟導演合作是一段美好的記憶,今天看到導演,感覺有點心疼,他真是用盡了精力去拍這部片,他永遠在創新!”

章子怡的感慨不無道理。

電影奴李安,為什麼62歲了還如飢似渴地創新

17年前,45歲的李安意氣風發,一部《臥虎藏龍》不僅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也讓章子怡的“星途”越來越順。17年後,過了耳順之年的李安,依然用盡全力拍電影。“我需要感覺到活力,還有我正活著這件事。”李安說。

1984年,李安以畢業作《分界線》取得紐約大學碩士學位。該片在紐約大學影展中獲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兩個獎項。當晚,美國3大經紀公司之一的威廉·莫瑞斯公司的經紀人當場要與李安簽約,勸他留在美國發展。一年後,他簽約並放棄回臺的打算。

李安自評天生就是電影的奴隸。他在自傳《十年一覺電影夢》中說,自己是媽媽看著電影生下來的,與電影有著天生的宿源,不是自己選擇了電影,而是電影選擇了自己,踏上這條不歸路,他心甘情願地成為電影的奴隸。

在做了6年家庭煮夫後,1990年,李安完成《推手》的劇本。這不僅為他贏得了40萬元獎金,還幫他獲得了第一次獨立執導影片的機會。

《推手》也開啟了李安“父親三部曲”的序幕。從《推手》到《喜宴》再《飲食男女》,這三部電影為他在好萊塢站住腳奠定了基礎,而意味深長的是,這三部電影的拍攝資金都來自臺灣。

電影奴李安,為什麼62歲了還如飢似渴地創新

在很多人看來,這三部曲探討的兩代隔閡深刻而寓意深長,李安藉著電影怯生生地和這個以父親為代表的世界講和,他試著去理解、溝通,並勇敢地到父親面前大馬金刀地坐下來。

“父親系列”之後,李安迎來了職業生涯第一次轉折,他接拍了簡·奧斯汀的名作《理智與情感》。當時“連英文都講不好”的他面臨人生第一次冒險,純英文片、大製作加大明星,都是他以前的作品甚少涉獵的。最終《理智與情感》為他拿下了人生第二座金熊獎。

電影奴李安,為什麼62歲了還如飢似渴地創新

這時候,李安對美國社會的人性以及愛恨關係體會得更加深刻。1997年他拍攝了第二部好萊塢主流電影《冰風暴》,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審視美國社會的文化特質。

電影奴李安,為什麼62歲了還如飢似渴地創新

《冰風暴》裡,李安將美國一個典型的中產家庭“他者化”,把片中兩代人的沉淪,歸咎於上世紀60年代的反叛浪潮、性解放、享樂主義;而在1999年《與魔鬼同騎》裡,李安以局外人眼光看美國南北戰爭,寫平凡人參加戰爭的卑微動機。

電影奴李安,為什麼62歲了還如飢似渴地創新

不過,《與魔鬼同騎》成績平平,李安自己也不是很滿意,“這是我唯一一部沒有擊出安打的片子”。

厚積薄發的李安隨後用一部《臥虎藏龍》震撼世人。影片完美融合美國視角和東方文化,讓李安成為了大師。

2001年,憑藉《臥虎藏龍》,李安獲得美國導演協會獎,並獲得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4項獎、第54屆英國電影學院將最佳外語片等4項獎、第3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6項大獎和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等9項大獎。

電影奴李安,為什麼62歲了還如飢似渴地創新

而李安職業生涯最飽受爭議的電影,莫過於2003年的《綠巨人浩克》。作為斥資1.3億美元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綠巨人》口碑票房不佳。該片遭受的困擾,一度讓李安有息影的念頭。“它們都像我的小孩一樣,我不會因為外界評論來判定它們成功與否。這都是我人生中的一部份。”時過境遷,李安如此回憶。

電影奴李安,為什麼62歲了還如飢似渴地創新

2005年,《斷背山》讓李安再次登上巔峰。影片描述了1963年至1981年美國西部,兩個男人情與性的複雜關係。

電影奴李安,為什麼62歲了還如飢似渴地創新

該片在威尼斯影展奪得金獅獎,並獲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金球獎、美國製片人協會、影評人票選獎與獨立精神獎等團體及影展授予的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獎,並在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最八項提名,最終獲得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與最佳電影配樂三項大獎。

電影奴李安,為什麼62歲了還如飢似渴地創新

在《色戒》和《製造伍德斯托克音樂節》之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讓李安開始追求技術創新的成就,這也是他第一次嘗試3D。

電影奴李安,為什麼62歲了還如飢似渴地創新

電影充分表明了李安對電影表現形式孜孜不倦地探索,無論是技術還是藝術。《少年派》讓他人生第三次拿下奧斯卡。

電影奴李安,為什麼62歲了還如飢似渴地創新

“對使用新的技術、新的表達方式,我有一點心急,我已經62歲了,等不及了。”

李安在接受採訪時“如飢似渴”地回應,這無疑源自他對電影樂此不疲的追求。也正因此,他當初才敢在全球還沒有一家電影院能滿足放映條件的前提下,就決定以120幀/4K/3D來拍攝《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電影奴李安,為什麼62歲了還如飢似渴地創新

關於新技術的意義,李安早已胸有成竹。“這個故事講的是感官上的反差:這些年輕男孩第一次打仗,感官是全開的,非常敏感。當他們帶著這樣的感官回到美國的一場虛假活動裡,這對他們來說是過度的刺激。如果不是想嘗試新技術,我不會拍這部小說,因為它都是第一人稱視角的內在觀察,非常意識流。我覺得這個故事跟新技術是很好的結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