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为“蛋壳宝宝”可能是你的错,赶紧来补救吧


孩子成为“蛋壳宝宝”可能是你的错,赶紧来补救吧


没做作业被老师批评、和同学发生点小摩擦,都能上升到第二天装病不去上学。严重点的,孩子对自己产生质疑,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同学肯定会嘲笑自己……

生活中,很多宝妈会发现,自家孩子受不了挫折。

这不禁让人想起心理学上的“蛋壳效应”:一个外形完整的蛋壳,只要轻轻一碰就成了碎片;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的呵护,就难以适应艰难的环境,略受挫折就支撑不住。

这就是心理学家所称的“蛋壳效应”。


孩子成为“蛋壳宝宝”可能是你的错,赶紧来补救吧


不过,这并不是孩子天性使然,而是和父母的后天教育方式有关,主要体现在过度保护,导致孩子面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太弱,容易产生畏惧、胆怯心理。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避免自家宝宝成为“蛋壳宝宝”呢?

家长需要满足孩子的探索欲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一些父母或老人,对爬上爬下的孩子大喊“别爬,会摔”;看到孩子拿剪刀,会大声呵斥“危险,不能碰”。

这样做确实可以避免孩子受一些伤害,但也会在不经意间扼杀孩子的探索欲望。而且,孩子会对身边环境产生不信任感,觉得“我周围都是危险的”。

再加上孩子多多少少会有“逆反”心理,你越不让他碰,他可能会越好奇。在你面前不能做,他可以背着你偷偷去“试”,这样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因此,一味压制和“恐吓”可能会适得其反。


孩子成为“蛋壳宝宝”可能是你的错,赶紧来补救吧


为满足孩子的探索欲,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亲子乐园玩一些探险类项目,例如攀岩、荡秋千、蹦床等儿童类项目。

有研究表明,经常参加冒险活动的孩子,不容易产生情绪焦虑行为。

让孩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家长担心孩子受伤,将家里的刀具、打火机等危险物品收起来,让孩子远离危险无可厚非,但更好的做法是,培养孩子安全意识。

家长可以将危险的物品大大方方摆在孩子面前,告诉他这很危险,这件物品的使用场景和用法,让孩子真正懂得物品的危险所在,而不是一味地“恐吓”,不要草木皆兵。


孩子成为“蛋壳宝宝”可能是你的错,赶紧来补救吧


如果家长觉得准备物品太麻烦,可以给孩子报一些手工课程,例如剪纸、木工课程,让孩子系统地了解每样工具的使用方法。

这些课程使用的工具大多是孩子专用,危险性会大大降低,不仅长知识,和小朋友们一起上手工课也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焦虑心情。

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接触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和小伙伴待在一起,会缓解他们自己的焦虑。

因此,让孩子多与同龄人接触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现在的生存环境不像之前,邻居很可能都不认识,更别说给孩子找个朋友了。

怎么办?那就定期带孩子去类似亲子乐园的场所,那里聚集着大量孩子。


孩子成为“蛋壳宝宝”可能是你的错,赶紧来补救吧


在很多城市,带孩子去亲子乐园是最好的选择,但去一次动辄几十上百元,对于工薪阶层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