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生態:科技戰略構建未來十年物流新生態

物流生態:科技戰略構建未來十年物流新生態

跨界與融合正成為當前各行業的發展新常態。電商巨頭順勢發展物流板塊,物流巨頭則逆向拓展零售和金融等業務,帶動行業從“專業與純粹”向“跨界與融合”轉變,跨領域的物流生態逐漸成形,標誌著物流業進入由生態數據驅動行業發展的新時代:物流數字科技的關鍵是算法能力,算法能力必須建立在足量的場景數據之上,而場景數據則來自穩定的商業生態環境。

因此,打造跨界物流場景、構建物流大生態將成為領先物流企業的戰略要務。這將是多維度構建的生態大體系:其一,宏觀經濟環境生態;其二,跨產業生態鏈;其三,行業內競合生態。

一、宏觀經濟環境生態:科技促進物流與宏觀經濟動態緊密協同

任何企業都脫離不了經濟環境的影響,作為經濟“晴雨表”的物流行業更是如此。

應用雲計算和大數據等科技,藉助國內和國際經濟的動態熱力圖數據模型,物流公司可以對經濟發展週期與物流發展趨勢的關係進行詳盡定量分析,並對主要區域經濟板塊內外的商業交易數據和物流數據關係進行更精準地預測,使得企業發展規劃與資源佈局更貼合經濟環境發展的節奏和局勢,並形成高度敏捷的應對能力。如此未來十年,中國物流企業將能真正融入大經濟格局生態中,可以更穩健地穿越經濟週期,駕馭區域經濟板塊發展變化的影響。

敦豪DHL開發了“全球貿易晴雨表系統(Global Trade Barometer)”,運用大數據、先進的統計模型和人工智能對全球經濟動態進行定量觀測,主要對全球七大貿易國(美、中、日、英、德、印和韓約佔全球貿易量的75%)的眾多相關經濟發展的可變因子實行動態評估,並重點對七國的海運和空運數據進行實時監測。系統據此對未來數月的全球經貿數據開展預判,進而預測公司在未來可能產生貨物的流向和流量,從而提前佈局資源對貨物實現精準承運。

二、跨產業生態鏈:科技促進物流與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

物流企業通過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佈局零售和金融等領域,可以實現跨產業融合發展。這樣的跨界與融合,不僅能建立跨產業的盈利模式,還將構建基於產業鏈生態場景的“智慧算法能力”。新物流、新零售和新金融都將建立在智慧算法模型之上。

1、科技促進物流與商流的融合

我們先看電商。通過大數據模型,物流企業與電商平臺協同拉通上下游產業數據,達成雙贏效應。物流企業要在電商業務的銷售訂單預測、貨物智能分倉、配送路線優化等增值業務有所作為,必然要穿透產業鏈業務場景和數據信息。電商平臺的訂單分佈、熱銷品動態、消費者特性,電商倉庫的出入庫信息動態、配送流向等,能給物流企業在業務預測、客戶畫像、產品設計和資源佈局等方面提供更科學的定量支持。而電商平臺的每一單成功交易都離不開對每一個相應的電商包裹物流的全程預測、跟蹤和管理。阿里通過與物流企業的戰略合作,京東通過自營物流,促成物流與商流的成功融合。

再看實體零售。主要由購物中心、日用品超市和便利店等組成的實體零售仍佔約80%的市場。這些實體網點分散,商業信息不集中。未來以數據驅動為核心,將場景與數據策略有效整合,物流企業在新零售物流方面有巨大空間。

2、科技促進物流與金融的結合

供應鏈金融是物流企業最重要的金融業務。物流企業擁有大量的交易和物流數據,並在運輸與存儲的整個鏈條中控制著貨物,具有開展供應鏈金融的先天優勢。然而當前中國物流企業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仍處於低階狀態。主要問題在於:1、供應鏈管理能力和綜合解決方案能力薄弱,在整個交易鏈條中的關鍵控制力沒有建立起來;2、跨產業生態體系沒有建立,生態場景構建不足導致金融授信數據和風控數據薄弱;3、整體交易和物流鏈條中的部分數據面臨分散性和失真性問題。

為拓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物流企業可考慮以下思路。首先,通過科技應用建立智能供應鏈管理體系和構建複合型解決方案能力,從而提升物流企業在供應鏈環節中的關鍵控制力;再次,通過大物流生態體系的建立,打通生態場景內的金融屬性信息,更有效地構建金融授信與風控模型;然後,通過應用區塊鏈技術和大數據算法,更精準、便捷地採集和監控附著於產業鏈上下游的客戶市場動態、訂單需求、生產計劃、交易記錄和物流狀態等核心數據。

除供應鏈金融外,從物流大數據提煉金融屬性,從物流場景切入金融業務,物流企業還可以在物流設備融資租賃、物流產業投資基金、小微金融等多金融領域佈局。

國際物流地產巨頭普洛斯以物流地產和物流基礎設施運營場景作為基礎,整合產業鏈多業態場景,並以數據科技作驅動,構建了一個與自身業態特色緊密結合的“產融生態體系”。

三、行業內競合生態:科技重構物流行業競爭新格局

2017年美國UPS和Fedex的營收分別是666億美元和603億美元;而中國七家上市的最大快遞物流公司2017年的營收摺合不足300億美元,其他中小型快遞物流企業為數眾多。相比市場高度集中、科技創新能力強、行業差異化競爭的北美,中國物流市場規模分散、科技能力差距大、低端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

中國快遞物流企業早期受惠於市場空間巨大、人口紅利、競爭不充分和運營性土地成本相對低廉等因素,如今粗放發展模式即將終結,企業面臨可持續性發展挑戰。

科技創新正觸發新一輪的物流競爭序幕,新物流比拼的是跨界整合能力和大數據算法等科技能力。未來十年,科技將推動中國物流行業進一步能力分化和重整洗牌,市場向集中化發展,成功構建科技戰略的少數頭部物流企業將形成具備大區域乃至國際競爭力的綜合物流產業集群。

在多足鼎立的物流產業集群內,物流巨頭們可能選擇傳統商業快遞、客制電商快遞、冷鏈配送物流、解決方案物流等不同細分領域發力,構建各自的核心競爭力產品系列。即使在同一細分市場領域的競爭,也將從低端同質化競爭演變為拓展多層次服務的差異化競爭。產品的差異化競爭脫離了簡單激烈的零和博弈局面,競爭局面將最後趨於均衡,行業的競爭對手可在不同的市場需求空間格局內相融共生,從而形成可持續性發展的行業內競合生態新格局。

在下一個十年,中國物流行業將步入一個全新的大生態環境,商業產業鏈、物流產業鏈、金融產業鏈等多鏈條將在同一個大生態體系內“棲息”共生。物流行業真正推進到以極致客戶體驗為中心、以智慧運營體系為基礎、以生態場景數據為驅動的時代。這樣的一個新時代將賦予中國物流企業真正走向國際的全新面貌。

共勤集團的成立,也是順應這一趨勢,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構建雙贏和可持續發展。共勤集團的成立,旨在提高各個成員在整個行業內的競爭力,提升客戶整體服務力,打造中國最強的物流服務供應商。我們有理由相信,共勤集團會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到來時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1.本文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

2.本文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