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

近代中國遭受很多的苦難,這讓很多人對強漢盛唐心生嚮往。尤其漢武帝和唐太宗、唐玄宗。

漢武帝晚年迷信鬼神,尋求長生不老,以及“巫蠱案”。唐玄宗後期更是導致“安史之亂”的發生。相比一下,史書上記載的唐太宗似乎很符合人們對古代完美帝王的期望。

當很多人第一次聽到玄武門之變,都會有一絲詫異。這是那個“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和開創貞觀之治的帝王嗎?而後等你瞭解正史上記載的唐高祖李淵平庸無能和太子李建成喜酒色遊畋之後,是否覺得太宗英明神武了。

玄武門之變正史上的描述是:晉陽首義是李世民謀劃的,李淵告訴李世民事成之後立其為太子,後立李建成為太子。且開國基業幾乎都是李世民打下的。而後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李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建立自己的黨羽,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並且李淵老眼昏花選著偏袒太子李建成。最終李世民迫不得已反擊——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

唐太宗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的真相是什麼,現在很難說清楚,因為史書對相關的事情描述的矛盾之處有很多。

對太宗李世民非議最大的就是干預史書編撰,李世民因玄武門事件多次向史官要求閱讀記錄皇帝的言行的《起居注》,一開始褚遂良不許,後來在他一再要求下,房玄齡與許敬宗將《起居注》刪定為《高祖實錄》、《今上實錄》給李世民參閱。後來的《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的編寫多以二錄為主。李世民這一行為給史學考究帶來極大困難,章太炎在《書唐隱太子傳後》中說:“太宗既立,懼於身後名,始以宰相監修國史,故《兩朝實錄》無信辭。“

而溫大雅所撰《大唐創業起居注》成書於武德(高祖李淵年號)年間。李淵從太原起兵,厚禮聘溫大雅為大將軍府記室參軍,專門典掌機要是關於李氏父子建立大唐的最早記載,而且他親自參與了起兵反隋的晉陽起兵,其記載具有較高的真實性。

故從《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和《大唐創業起居注》兩方面同時來看下玄武門之變的相關事。

玄武門之變是一個長時間維度內,涉及到高祖李淵、太子李建成一黨及以秦王李世民為首的文武集團三方利益。

最大的原因是唐高祖李淵

1.在已經確立李建成為太子後,不僅沒有進一步消弱秦王李世民的勢力,反而給予僅次於太子的權力。武德四年(621年)十月,封為天策上將,陝東道行臺升格為陝東道大行臺,餘官如故,以寵異之;又加左右十二衛大將軍;武德八年,加中書令,食邑增至三萬戶。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天策府開府確立了以秦王李世民為首的文武集團正式走上明面。至此,李世民之權勢大大超越諸王公,成了除皇帝李淵、太子李建成之外最有權勢之人,位及王公之上。

2.沒有確定自身權威,令出三門《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太子令、秦、齊王教與詔敕並行,有司莫知所從,唯據得之先後為定。”

3.後來秦王李世民勢力太大,高祖開始打壓

《舊唐書》(封)倫反言於高祖曰:“秦王恃有大勳,不服居太子之下。若不立之,願早為之所。”

《舊唐書李建成傳》:“高祖呼太宗小名謂裴寂等:‘此兒典兵既久,在外專制,為讀書漢所教,非復我昔日子也。’”

玄武門之變的前因、經過

楊文幹謀反:雙方正式決裂

武德七年六月,秦王府製造出楊文幹謀反事件,使人誣告太子勾結邊將謀反。

楊文幹曾經在東宮擔任警衛,私下裡讓他募集勇士,送往長安。高祖準備前往仁智宮,命令李建成留守京城,李世民與李元吉一起隨行。李建成讓李元吉乘機圖謀李世民,他說:“無論我們的打算是平安無事還是面臨危險,都要在今年決定下來。”李建成又指使郎將爾朱煥和校尉橋公山將盔甲贈給楊文。兩人來到豳州的時候,告發太子指使楊文起兵,讓他與自己內外呼應。還有一位寧州人杜風舉也前往仁智宮講了這一情形。高祖大怒,藉口別的事情,以親筆詔書傳召李建成,讓他前往仁智宮。李建成便將所屬官員,全部留在北魏毛鴻賓遺留下來的堡柵中,帶領十多個人騎馬前去進見皇帝,向皇帝伏地叩頭,承認罪責,把身子猛然用力撞了出去,弄得幾乎暈死過去。高祖派遣司農卿宇文穎速去傳召楊文。宇文穎來到慶州,將情況告訴了楊文。於是,楊文起兵造反。楊文掩襲並攻陷寧州,驅趕劫掠官吏與百姓出城,佔據了百家堡。秦王李世民的軍隊來到寧州以後,楊文的黨羽便全部潰散。癸酉(初五),楊文被自己的部下殺死,他的頭顱被傳送到京城。李世民捉獲了宇文穎,將他殺掉。

《舊唐書建成傳》:”高祖意便頓改,遂寢不行,復令建成還京居守。惟責以兄弟不能相容,歸罪於中允王珪、左衛率韋挺及天策兵曹杜淹等,並流之巂州。“

這件事最讓人疑惑的是處理結果,歸罪於王珪、韋挺及杜淹等。王珪、韋挺當時是太子的人。可杜淹是秦王的人,看似躺槍了。尤其是原因”惟責以兄弟不能相容“,可以看出很可能是秦王府製造出楊文幹謀反事件,使人誣告太子勾結邊將謀反。

飲毒酒事件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六月,丁巳(初一):”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扶之還西宮。“

(對這件事,我挺疑惑。因為通鑑記載這條的日期是玄武門之變三天前的事。李世民先中毒吐血數升,三天後又能生龍活虎射殺李建成?編史嚴謹的司馬光卻記載下來。等我考證清楚再把這條更新)

王晊告密:玄武門之變的導火索

秦王平洛陽沒多久,認為洛陽地勢優越便利,擔心一時發生變故,打算離京防守此地。就讓行臺工部尚書溫大雅鎮守洛陽,派秦王府車騎將軍滎陽人張亮率領親信王保等一千多人前往洛陽,暗中結交山東的傑出人士,拿出大量的金銀布帛,任憑他們使用。

太子李建成、李元吉與後宮的嬪妃日夜不停地向高祖誣陷李世民要謀反,李世民身邊的人被貶走很多,世民腹心唯長孫無忌尚在府中,與其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右候車騎將軍三水侯君集及尉遲敬德等。

適逢突厥鬱射設帶領數萬騎兵,李建成便推薦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督率各軍北征突厥。李元吉請求讓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以及秦王府右三統軍秦叔寶等人與自己一同前往,檢閱並挑選秦王軍中精悍勇銳的將士,來增強自己的軍隊。此時便發生如下事情: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唐紀七》率更丞王晊密告世民日:“太子語齊王:‘今汝得秦王驍將精兵,擁數萬之眾,吾與秦王餞汝幹昆明池,使壯士拉殺幹幕下,奏雲暴卒,主上宜無不信。吾當使人進說,令授吾國事。敬德等既入汝手,宜悉坑之,孰敢不服’”

難以想象這種密室之言被人聽到,況且率更丞只是一個七品報時官。另秦王屬親王級別。在古代,兵者國之大事。在有親王參加出征典禮上,在文武百官及無數百姓關注下,李建成還想殺李世民?以他太子的身份完全可以有更好的時機。

於是秦王手下勸說秦王反。

玄武門之變經過

六月,己未(初三),李世民暗中奏陳李建成與李元吉淫亂後宮嬪妃。高祖叫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明天來對峙。

六月,庚申(初四),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等人入朝,將兵力埋伏在玄武門。 李建成與李元吉來到臨湖殿的時候,察覺到發生了變故,立即勒轉馬頭,準備向東返回東宮和齊王府。李世民跟在後面招呼他們,李元吉拉開弓射李世民,一連兩三次,都沒有將弓拉滿,李世民箭射李建成,卻將他射死了。尉遲敬德帶領騎兵七十人相繼趕到,他身邊的將士將李元吉射下馬來。李世民的坐騎奔入樹林,被樹枝掛住,倒在地上,不能起來。李元吉迅速趕到,奪過弓來,準備掐死李世民,尉遲敬德躍馬奔來大聲呵斥他。李元吉打算步行前往武德殿,尉遲敬德追著射他,將他射死了。

翊衛車騎將軍馮翊人馮立與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萬年人謝叔方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急馳玄武門把守玄武門的士兵與薛萬徹等人奮力交戰,持續了很長時間,薛萬徹擂著鼓,呼喊著,準備進攻秦王府,將士們大為恐懼。這時,尉遲敬德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顱,給薛萬徹等人看,東宮和齊王府的人馬因而潰散,薛萬徹與騎兵數十人逃進終南山。馮立殺死敬君弘以後,對手下人說:“這也足夠略微報答太子了。”

《舊唐書·李建成傳》:四日,太宗將左右九人至玄武門自衛。高祖已召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倫、宇文士及、竇誕、顏師古等,欲令窮覆其事。建成、元吉行至臨湖殿,覺變,即回馬,將東歸宮府。太宗隨而呼之,元吉馬上張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應弦而斃。

李世民對發動政變及登上皇權的名義正統性

晉陽首謀是誰?

《大唐創業起居錄》與新舊唐書有異議,《大唐創業起居錄》謂太原起兵是李淵的主意,新、舊唐書本紀和通鑑則歸其功於李世民

《大唐創業起居注》:“時皇太子在河東,獨有秦王侍側耳,仍命皇太子於河東潛 結英俊,秦王於晉陽密招豪友。”,“六月己卯,太子與齊王至自河東,帝歡甚。裴寂等乃因太子、秦王等入啟, 請依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故事,廢皇帝而立代王,興義兵以檄郡縣,改旗幟 以示突厥,師出有名,以輯夷夏。”

《舊唐書·高祖本紀》:“太宗與晉陽令劉文靜首謀,勸舉義兵。”

《新唐書·高祖本紀》:“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陰結豪傑,招納亡命,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計已決,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懼不見聽。”

《新唐書·太宗本紀》:“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唐紀六》:“上之起兵晉陽也,皆秦王世民之謀。’”

誰才是太子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唐紀六》:“上之起兵晉陽也,皆秦王世民之謀,上謂世民曰:‘若事成,則天下皆汝所致,當以汝為太子。’”(晉陽首義時說的)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唐紀七》上曰:“文幹事連建成,恐應之者眾。汝宜自行,還,立汝為太子。吾不能效隋文帝自誅其子,當封建成為蜀王。蜀兵脆弱,它日苟能事汝,汝宜全之;不能事汝,汝取之易耳!”(楊文幹謀反時說的)

《資治通鑑第一百九十一卷》:”因謂世民曰:’首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吾欲立汝為嗣,汝固辭;且建成年長,為嗣日久,吾不忍奪也。‘“(喝毒酒事件後說的)

太子李建成的為人

1.人品

《大唐創業起居注》”太子及王俱稟聖略,傾財賑施,卑身下士。逮乎鬻繒博徒,監門廝養,一技可稱,一藝可取,與之抗禮,未嘗雲倦。故得士庶之心,無不至者。”

《舊唐書》“建成殘忍,豈主鬯之才。”“有功曰祖,有德曰宗。建成、元吉,實為二兇。中外交構,人神不容。”

《資治通鑑第一百九十一卷》:初,齊王元吉勸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曰:“當為兄手刃之!”世民從上幸元吉第,元吉伏護軍宇文寶於寢內,欲刺世民;建成性頗仁厚,遽止之。元吉慍曰:“為兄計耳,於我何有!”

《資治通鑑》:初,洗馬魏徵常勸太子建成早除秦王,及建成敗,世民召徵謂曰:“汝何為離間我兄弟!”眾為之危懼,徵舉止自若,對曰:“先太子早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

2.軍事能力

《大唐創業起居注》記載晉陽起兵,李建成和李世民分統左右個三軍,而且最先攻入長安的是李建成部下雷永吉。

《大唐創業起居注》:"才至景風門東面,軍頭雷永吉等已先登而入,守城之人分崩。"

而在《舊唐書》、《新唐書》中李建成是泛泛之輩,而在霍邑與宋老生一戰也有不同的描述

《大唐創業起居注》:“未及戰,帝命大郎、二郎依前部分,馳而向門。義兵齊呼而前,紅塵暗合, 鼓未及動,鋒刃已交,響若山崩,城樓皆振。帝乃傳言已斬宋老生,所部眾聞而 大亂,舍仗而走,爭奔所出之門,門已大郎、二郎先所屯守,懸門不發。老生取入不得,城上人下繩引之,老生攀繩欲上,去地丈餘,軍頭盧君諤所部人等,跳躍及而斬之,傳首詣帝。”

《舊唐書·李世民傳》:“高祖與建成合陣於城東,太宗及柴紹陣於城南。老生麾兵疾進,先薄高祖,而建成墜馬,老生乘之,高祖與建成軍鹹卻。太宗自南原率二騎馳下峻坂,沖斷其軍,引兵奮擊,賊眾大敗,各舍仗而走。”

3.李建成是否淫亂宮闈禁中

只見於《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其它史書未見。

歷史永遠是勝利者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