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三大股指跌超6%或系強制性賣出所致,監管層宜及時應對

10月11日,美股罕見暴跌引發全球權益市場共振,信心本已羸弱的A股報出罕見的千股跌停,滬指創下熔斷以來的低點2560.32點,盤中三大指數跌幅均超6%。

最終,滬指收於2583.46點,跌5.22%;深成指收於7524點,跌6.07%;創業板收於1261.88點,跌6.36%。

今年承受了多輪下跌的A股,市場整體估值已經頻創多年來新低。在目前的低估值區域,散戶主動賣出的意願早已不強,而很多大型投資機構的倉位已不斷降低,很難進行進一步減倉;另據Wind數據顯示,10月11日北向資金成交淨買入金額為-36億元(滬股通成交淨買入-22.5億元,深股通成交淨買入-13.8億元)。

因此,筆者認為,在目前A股基本面無明顯變化下,10月11日的深跌以及大量中小市值股票大範圍跌停的原因,很有可能是融資盤和質押股票的強制性被迫賣出。

回望2015年年中股市的千股跌停代表的流動性危機,如果不快速應對,那麼如今的千股跌停可能也會再度觸發流動性問題。

無論是出於資本市場穩定還是防範金融風險的考慮,監管層應該積極及時對千股跌停的局面進行應對,及早防範強制性被迫賣出所觸發的不良連鎖反應。

市場每次超跌也是機會存在。10月11日的大跌雖然讓很多投資者感到“肉疼”,不過好消息是,當日兩市成交3585億元,成交量環比明顯放大。

對於不斷走低甚至創下歷史新低的股價,多家上市公司紛紛展開“自救”,拋出回購方案以及大股東、管理層增持計劃。對於10月11日的大跌,就連一些巨頭也罕見表態,當日盤後,中國石油在回應“是否出手維護股價”時稱,“始終高度關注公司股價,注意到近期內外股市波動,公司將努力提升公司業績,實施靈活務實的派息政策。”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