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騙來一個人才,就這個人,替秦國收復河西後,便不知所蹤了

商鞅騙來一個人才,就這個人,替秦國收復河西后,便不知所蹤了

河西形勢

關於河西,地理圖志上是這樣解釋的:黃河西岸到洛河東岸廣袤的平原地區。這個地方,北靠陝北高原,西鄰渭河平原,南倚秦嶺,東接運城盆地桃林高地的函谷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麼重要的地方,公元前409年,即秦簡公時期就丟給了魏國,打那以後,秦國為了奪回河西,可是費了老鼻子勁兒的,最慘的一次,是在秦惠公十一年,即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萬,打算奪回河西,本來以為能馬到功成的。

然而,很可惜的是,這回遇到了軍神吳起,遇到了強悍的魏武卒,秦國只能大敗虧輸,導致國力大傷。

從那以後,秦國便患上了恐魏症,龜縮到洛河西岸不敢東出,河西,那更是看一眼都覺得害怕,更別說什麼奪回河西的勇氣。

這樣可憐的日子一直過到秦獻公時期,秦獻公經過一系列改革,讓秦國變得稍微富強了些,從此,又有了奪回河西的本錢,於是,乘魏國與中原諸侯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屢次經略河西,並稍有斬獲。

最好的一次,在秦獻公二十一年,即公元前364年,秦國出了一位軍神章蟜,就在這位軍神的帶領下,石門一戰秦軍斬首六萬,對魏作戰,第一次取得輝煌的勝利,此役之後,輪到魏軍龜縮不出,秦獻公乘熱打鐵,於獻公二十三年,即公元前362年出擊少梁,並俘虜魏相公叔痤,這一仗比石門之戰更為輝煌,因為還拿下一座河西重鎮。

眼看形勢對秦越來越好的時候,秦獻公去世。

河西問題至此擱置下來,又交到他的兒子秦孝公手裡。

秦孝公繼位不久,就任用商鞅變法,致使秦國國力越來越是強大,強大以後怎麼辦?

收復河西肯定是第一要務,對這一點,魏國的魏惠王當然心知肚明,於是派出老將龍賈。

龍賈能怎麼辦,他很有辦法?

商鞅騙來一個人才,就這個人,替秦國收復河西后,便不知所蹤了

龍賈

於秦孝公三年,也就是商鞅變法的那一年,在洛河北岸,自鄭至上郡,也就是陝西華縣至綏德一線修一段長城,並在雕陰(延安甘泉縣)築城,採用防禦政策,嚴密防止秦軍東進。

龍賈用兵很穩,有這位老將坐鎮,河西又陷入僵持狀態,秦國難道就沒辦法了嗎?

當然不是,秦國還有個商鞅,商鞅非常聰明。

在正式出兵河西之前,秦國還打了幾場勝仗,併為徹底解決河西問題,特地從櫟陽遷都到咸陽,儘管秦國上下決心很大,但還是沒有徹底解決河西問題。

這一耽擱,就一直耽擱到秦孝公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40年,事情才有了新的變化,什麼變化?

頭一年,也就是公元前341年,魏國與齊國發生了一場大戰,這場大戰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馬陵之戰,馬陵之戰,孫龐鬥智,結果呢,連魏太子也兵敗自殺,魏國大敗虧輸。

一場敗仗就意味著元氣大傷,需要時間休養生息。

魏國需要時間,可秦國不給啊 ,商鞅於此戰後看到機會,便力勸秦孝公乘機收復河西。

他的理由很簡單:

商鞅騙來一個人才,就這個人,替秦國收復河西后,便不知所蹤了

商鞅出征

一:魏國有河西,佔據崤函之固,有利則兵出秦國,不利則固關自守,讓秦國相當被動;

二:如果秦國奪回河西,形勢就反了過來,對秦國經營天下有利;

三:最重要的一點,魏國剛倒了黴,正是秦國痛打落水狗的時候。

秦孝公不是什麼善人,他當然同意了商鞅的建議,於是派商鞅掌兵,出擊河西。

秦國來勢兇猛,魏國當然不敢馬虎,派出來的大將也很了不起,他就是:曾勸農修武,興學養士,致使河西大治的公子卬,也叫魏卬。

公子卬在電視裡是個庸才,可歷史上,他這人是很了不起的,在河西民望很高。

更何況,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什麼身份?

魏相公叔痤的學生,當年與商鞅私交不錯。

也許魏惠王派公子卬到河西,本身就有希望和平解決爭端的意思,畢竟,魏國剛打了敗仗,實在折騰不起了。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意思?

公子卬到河西后,對主動與秦軍作戰,表現的很不積極,於是,他的這種態度又讓商鞅找到了機會?

什麼機會?

商鞅騙來一個人才,就這個人,替秦國收復河西后,便不知所蹤了

公子卬

既然你想和平,那我就給你和平。

兩軍對峙期間,商鞅派人給公子卬捎一封信,說:

吾始與公子驩(同"歡"),今俱為兩國將,不忍相攻,可與公子面相見,盟,樂飲而罷兵,以安秦魏

大概意思是:我倆關係那麼好,幹嘛非要打仗呢,不如過來見個面,喝喝酒,跳跳舞,擼擼串,開開心心的把這件事解決,你說好不好。

公子卬無愧是有"古君子之風"啊,對商鞅的這番鬼話,他信了,帶了一支樂隊就去和商鞅見面。

結果,上當受騙,毫不意外的當了商鞅的俘虜。

主將都當了俘虜,魏軍還有什麼戰鬥力,秦軍乘隙出擊,魏軍再次大敗,魏惠王萬不得已,除割讓部分河西之地與秦國講和外,還為了躲避秦國,特地將都城從安邑(山西夏縣)遷到大梁(河南開封),這件事才告一段落。

就為了這件事,魏國人可是把商鞅給恨透了,兩軍打仗,你好好打也就是了,打輸了也無話可說,可用這種卑鄙的手段,在戰國時期,的確是很讓人蔑視的。

儘管魏國人恨著商鞅,但秦國人可是喜歡到了極點,此役之後,秦孝公封商鞅為列侯,自此後,商鞅才可以稱之為"商君"的。

看樣子,河西問題商鞅的時候就解決了,又跟那個騙來的人才有什麼關係呢?

遺憾的是,商鞅死後,龍賈乘秦國混亂之際,再度發兵奪回河西,又跟秦國對峙起來。

起點又回到原點,這時候秦國,也就是弄死商鞅的秦惠文王該怎麼辦?

商鞅騙來的人才,就發揮作用了。

鬧了半天,商鞅騙來的人才是誰?

不是別人,正是商鞅用一封書信給騙到包圍圈的魏國君子——公子卬。

公子卬被俘之後便投降了秦國,秦孝公時期,沒起什麼作用,但到了秦惠文王時期,他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

商鞅騙來一個人才,就這個人,替秦國收復河西后,便不知所蹤了

出擊

防守河西的龍賈是什麼人?

公子卬之前的部下,公子卬對他的性格、戰法是相當熟悉的。

惠文君八年,即公元前330年,秦國政局穩定之後,秦惠文王便派公孫衍、公子卬率兵,再度經略河西,

公子卬這個河西故人當然是主力當中的主力,特別在攻打河西重鎮雕陰的時候,公子卬打得相當漂亮。

魏國在河西共駐兵十五萬,就這個雕陰之戰,公子卬即斬首八萬,非但刷新了章蟜石門之戰的斬首記錄,還俘虜魏國老將,防守河西數十年之久的龍賈。

一戰而定天下,事情就這麼簡單。

此役之後,魏國再也無力經營河西,便於第二年,也就是惠文君九年,公元前329年,將河西全部割讓給秦國。

秦國至此,終於打通了東出的道路,第二年,便東渡黃河,佔領汾陰(山西萬榮)等地,建立了牢固的據點,從那以後,秦國就像脫韁的野馬,沒人能收拾的了他了。

而公子卬呢,雕陰之戰後便不知所蹤,史書上再也找不到他的記錄了。

所以:商鞅騙來一個人才,公子卬,就這個人,替秦國收復河西后,便不知所蹤了

歷史上總有一些人,宛若天上的流星,雖然只有剎那間的光華,卻能在史書上留下永恆的記錄。

他,應該就是這樣的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