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退居漠北後,奮鬥了近三百年,爲什麼一直無法把明朝拿下來?

iwndl


奮鬥?蒙古人表示一臉懵逼。

從1368年被徐達、常遇春趕出中原,狼狽退回蒙古高原,失去作威作福地位的蒙古人就不得不回到遊牧民族時代。那是一段“但樸歸真”的綠色生活,當然,也是一種混吃等死、暗無天日的生活!

一般說來,奮鬥都是白手起家,從無到有的過程。而像蒙古這樣從有到無,越過越“復古”的,用奮鬥來形容還真的有點不明所以!

但不管是奮鬥還是復古,蒙古在明朝276年的國祚中,從來沒有真正回來過!即使土木之變、庚戌之變這樣的重大事件,元朝也從來沒有“起死回生”過?這是為什麼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蒙古失去了核心力量

和新王朝顛覆前朝,將前朝趕盡殺絕不同,在明朝還未進攻到大都時,元順帝就主動撤出逃到上都,繼續和明朝頑抗。

對於元朝保存實力,時刻準備東山再起的思想,朱元璋即使給予了差評,並派遣徐達常遇春再接再厲,在佔據大都後馬不停蹄地北上上都,面對常遇春等明朝將領的凌厲攻勢,元順帝再次北逃應昌。隨後明軍佔領上都,設置開平衛。

作為歷史上唯一一個自南向北統一華夏的大一統王朝,明朝前期軍力異常強大,雖然在南方崛起,但是因為元朝在各地設置養馬基地的政策,朱元璋得以組建起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這是明朝不斷擊敗北元的關鍵。

因為元順帝逃跑的速度太快,明朝始終沒有能夠消滅元朝的核心力量,雖然不斷擊敗王保保等元軍將領,但是因為元順帝為首的核心統治力量的存在,明朝的北方一直不安寧。

隨後,朱元璋採取了深入漠北征討和派遣子孫分封等措施鞏固北方邊防,因為北上深入漠北長途跋涉,明朝取勝異常艱難,陷入和北元長期的拉鋸戰中。

但是,隨著一代名將藍玉的橫空出世,北元核心迎來了自己的末日。1388年,藍玉長途奔襲,在捕魚兒海大敗北元軍隊,北元皇帝脫木思帖木兒與太子天保奴等數十騎遁去。明軍獲其次子地保奴及故太子必裡禿妃並公主等120餘人,官屬3000,軍士7萬,馬牛駝羊15萬及寶璽、圖書、金銀印等,北元至此徹底滅亡。

捕魚兒海之戰敲響了北元覆滅的喪鐘。隨著黃金家族的凋謝,蒙古分裂為韃靼和瓦剌兩大部,二者先後崛起併成為明朝的心腹大患。但是由於蒙古統治核心的失去,蒙古再也沒有能夠形成強大的汗國式力量。

不僅如此,蒙古各部還陷入不斷的攻伐和自相殘殺中,這使得他們徹底失去了走向統一進而和明朝決戰的能力。

1449年瓦剌太師也先俘虜明英宗朱祁鎮是蒙古在捕魚兒海之戰後達到的最高峰,但是隨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也先的輝煌也很快煙消雲散!

韃靼和瓦剌的分裂只是蒙古分裂的開始,到明朝後期,蒙古分為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三大部,各部互不隸屬,蒙古徹底四分五裂!

這樣的蒙古,無論怎麼奮鬥,也不可能傷及到明朝的根本了!

2、明朝“天子守國門”的政策支持

從1368年明朝建立到1571年隆慶和議,明朝和蒙古進行了長達200多年的拉鋸戰,在長達200年的漫長過程中,明朝北方領土不斷喪失,但是始終沒有出現像兩宋那樣丟掉整個北方的情況。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明朝實行了完全不同於前朝的政策,那就是“天子守國門”。

朱棣篡位後,由於不適應南方的生活,同時為了抵禦蒙古的需要,朱棣選擇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

此時明朝在長城以北設置了東勝衛、開平衛、大寧衛等一系列衛所,使得明朝掌握了長城以北數百里的土地。此時的北京還不是明蒙戰爭最前沿,但是隨著明宣宗內遷開平衛,導致長城以北防線難以連貫,最終不得不全線收縮,長城成為明朝的北方國境,“天子守國門”的局面正式形成!

可以說,明朝政策對“天子守國門”局面的形成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正因為“天子守國門”,才使得明朝的北方防線在退到長城以後,就再也沒有後退一步。

1449年土木之變時,20多萬明軍灰飛煙滅,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名臣于謙堅守北京,創造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如果此時放棄北京,等待明朝的就是半壁江山的丟失。

正因為皇帝身處北京,所以北京成為全國精銳的聚集之地。既是京畿,又是邊疆,北京自然能夠承受蒙古的不斷衝擊。

而且,北京的存在不僅僅是一座城池的穩定,更關乎整個長城防線的穩定。明朝中期以後雖然疆土不斷喪失,但是最後都穩定在長城一線,這和北京有著極其重要的關係。

而自古以來,長城就是有效阻擋遊牧民族侵襲的重要屏障。長城在,加上合理的防守,蒙古想要越過長城重新佔據中原,是絕對沒有可能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在蒙元貴族集團剛剛退居漠北的元惠宗、元昭宗時期,元廷還頗有臥薪嚐膽、捲土重來的口號,也數次集合餘勇反撲過中原,也曾在土拉河戰役中取得過大勝,然而最終由於內部派系內訌、明軍勢大等因素,全都歸於失敗,甚至繼續失去了包括上都、東北在內的大片領地。

自脫古思帖木兒汗政權大敗於捕魚兒海戰役,自身又在逃亡途中,被早已竊據和林的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兒弒殺後,漠北草原進入自元朝崩潰以來的第一次大混亂時期。由於稱汗的也速迭兒不是出自忽必烈——真金一系,因此無法獲得東蒙諸部首領的認可,只得求助於當時實力雄厚的瓦剌諸部的支持。自也速迭兒以下,恩克汗、額勒伯克汗、坤帖木兒汗、鬼力赤汗等,在各自權臣們的簇擁下,旋起旋滅。之後,又形成了以阿魯臺擁立的本雅失裡汗為代表的北元汗廷,(明朝稱之為韃靼),和瓦剌三部首領擁戴的答裡巴汗,(明朝稱之為瓦剌),東西對峙、互相混戰的局面。

在明成祖屢次武力打擊的影響下,瓦剌首領脫歡最終打垮了代表北元汗廷的阿魯臺,以擁立黃金家族後裔脫脫不花汗為條件,暫時統一了蒙古諸部。脫歡死後,其子也先掌握了政局,在對明朝作戰中,取得了俘虜明英宗皇帝的土木堡大捷,並試圖就此南進中原,結果在攻打北京城時受挫,且包括脫脫不花汗在內的大多數蒙古貴族們,對他的南下大計並不同意,客觀上牽制了也先的行動。雙方矛盾激化的結果就是內戰再起,也先擊敗了脫脫不花汗後,悍然自稱“大元天聖可汗”,再一次樹立起了恢復元朝的旗幟,可惜也先出身的綽羅斯家族,和黃金家族連一絲親緣關係都沒有,大多數蒙古部落集團均對他的政治冒險持敵視態度,在他因內訌被部下阿剌知院襲殺後,漠北草原進入第二次混亂時期。

在軍事權臣孛來、毛裡孩、阿失帖木兒、癿加思蘭等操縱下,馬可古爾吉思汗、摩侖汗相繼被殺,直到滿都魯汗在位,才大體維持住了汗廷威勢,最終其再次統一蒙古的夙願在達延汗時期實現。

達延汗在位期間,幾乎消滅了除科爾沁部、兀良哈部之外的所有異姓權臣悍將,諸萬戶集團均由其子孫擔任首領,但即使如此,達延汗也重來沒有大舉南征明朝的行動,那時的蒙古貴族集團早已視明朝為南朝,把汗廷與明朝的關係視為“南北朝”。

達延汗去世後,雖然由於右翼諸部首領吉囊和俺答的強大,博迪汗所代表的北元汗廷的大汗權威已經不在,但畢竟出自同宗至親,因此內戰沒有出現。俺答汗率領的右翼土默特、鄂爾多斯等部對明朝的連年入侵,其目的並不是為了覆滅明朝,而是求得明廷開放關貿,與其通商,並最終達到了目的。而北元土蠻汗對東北地區的侵襲,則完全是為了擄獲財物,故雖然邊境上始終不寧,明朝卻再無政權危亡之急了。


史海悠遊閭春暉


蒙古其實是一群部落的集合體,元朝被擊敗以後,一方面實力大損,另一方面,蒙古分裂為瓦剌,韃靼和巫良哈三個,彼此之間一直征戰不休,部分蒙古人還內附明朝。這種情況下,蒙古的力量一直不足以擊敗明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