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李超人的「第五大發明」,竟引發衆多購房居民的揶揄和熱議?

為何李超人的“第五大發明”,竟引發眾多購房居民的揶揄和熱議?

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作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因對世界文明史產生的巨大、積極、深遠影響,一向被世人所津津樂道,引以為豪。

到了當今現代,“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 ,作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又獲得了空前的讚譽和好評。

為何李超人的“第五大發明”,竟引發眾多購房居民的揶揄和熱議?

最近,新華社的一篇堪稱氣勢磅礴、接地氣,順民意的驚世雄文,附帶把李超人的“第五大發明”,呈現在世人面前。

在這篇網絡熱傳、激發共鳴的“買100平方米的房子只得70平方米,這麼坑的‘公攤面積’到底怎麼來的?”的文章中,新華社直指“公攤面積”傷民的質問,猶如一枚威力巨大的深水炸彈,將這一深不可測、問題多多的房地產開發亂象,炸得是呲牙咧嘴,浮出水面,肚皮朝天,尷尬無比!然而卻讓不少深受其害的購房群眾,拍手稱快,連呼過癮。

怪不得買的電梯房使用面積少這麼多,原來人家開發商的公攤面積計算太“精準”、太“周到”啦,不僅將能瞅見的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過道、垃圾道納入公攤,甚至連看不到的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也一一納入公攤面積,在多算公攤面積計算上,還真真是動了一番大心思,用心良苦,“無微不至”呀!

可想而知,與國際上基本都是按套內面積計算房價的通行標準來看,廣大購房群眾不知是多付了多少“冤枉錢”,人家開發商(大老闆)怎能不掙個盆滿缽滿,大腹便便?!

在當下房價高企、調控加緊的背景下,該文章一舉將“公攤面積”的討論推上了風口浪尖,文中追問發人深思:既然國際上基本都是按套內面積計算房價,為何我國計算房價、物業費等都要包括佔比頗高的公攤面積?職能部門治理房地產行業亂象之時,能否回應公眾關於公攤面積亂象的關切?

為何李超人的“第五大發明”,竟引發眾多購房居民的揶揄和熱議?

據稱,公攤面積是李嘉誠在進行相關房地產開發的時候所採用的一種做法(呵呵,被網民揶揄的“第五大發明”),後來被香港其他開發商所共用。根據瞭望智庫的數據顯示,1987年深圳從香港引進了土地招拍掛這個模式,1994年從香港引進樓花形成內地的房屋預售制度,而公攤面積根據瞭望智庫的預計也非常有可能是從香港引進的,因為香港在2013年之前進行房屋銷售的時候採用的就是建築面積計算方式,也就是使用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的方式。

看到李超人的“第五大發明”,居然引發了一邊倒的紛紛質疑,洶湧熱議,小編一時也是醉了,不知大夥有何想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