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习惯会损伤宝宝听力,也许你家人每天都在做

噪音影响宝宝听力不是危言耸听

我生孩子的时候,同病房有位妈妈,宝宝听力筛查没过,需要复查。我清楚记得她给家人打电话时,哽咽着说:“肯定是厂里机器声音太大了,影响了孩子的听力,我太不小心了,怀孕以后应该申请调岗的…

虽然我住进病房当天那位妈妈就出院了,只是一面之交,也不知她家宝宝后来听力复查结果如何,但她那几句话我一直记得。也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环境噪音会损伤孩子的听力”绝非危言耸听。

这些习惯会损伤宝宝听力,也许你家人每天都在做

doct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cute baby girl

美国推进科学协会曾明确表示,高分贝噪音会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

加拿大的几位儿科专家在一次流行病学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也已证实,长期接受85分贝以上强噪音的胎儿,在出生前就已丧失了听觉的敏锐度,虽然不至于完全失聪,但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比生活在安静状态下的孩子要低得多。

85分贝是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一辆重型卡车在行驶时发出的音响大约是90分贝。

想弄清噪音是怎样伤害宝宝听力的,我们需要先科普一下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我们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位于头部两侧我们能够看到的“耳朵”,只是外耳,其他部分都在头内。

这些习惯会损伤宝宝听力,也许你家人每天都在做

通过图片可以清楚看到,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听小骨等部分。内耳位于鼓室内侧,是一个复杂的弯曲管腔,分为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被外耳收集,经中耳放大,传入内耳。内耳将传入的声波能量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听觉神经纤维传导到人的大脑皮质听觉中枢,听觉中枢接收到这种电信号后产生听觉反应,也就是我们说的“听到了声音”。

胎儿的耳蜗从妊娠第20周起开始成长发育,婴儿出生后30多天里仍在持续发育,而处在发育期的耳蜗是非常容易受到噪声损害的,所以通常来讲,怀孕20周以后,应尽量避免去声音分贝较高的场所活动,如影院、迪厅等。

这并不是说偶尔去看个电影就会影响肚子里宝宝的耳蜗发育,噪音对听觉器官的损伤是一个长期过程,换句话说,偶尔噪音(只要不超出100分贝)不一定会损害胎儿听力,但长期接收80分贝以上的噪音,则很有可能影响胎儿的耳蜗发育。


生活中有哪些事在影响宝宝听力?

前面说到的抱着宝宝大声跟人聊天,是生活中很常见的情景。我们对着一米开外的人说话,为了让对方听到而提高音量,却往往忘记了,宝宝的耳朵就在我们嘴边,接收着我们讲话时最大的音量。

此外,还有宝宝依偎在我们身边,听我们讲故事的时候。

当我们绘声绘色给宝宝读绘本时,很容易忘记控制音量。请一定记得,此时宝宝的耳朵就在我们嘴边,声音小一点,宝宝完全可以听到。

这些习惯会损伤宝宝听力,也许你家人每天都在做

幸福的家庭


很多父母喜欢带宝宝去商场的儿童游乐场所玩耍,那里周末通常人满为患,大人叫孩子的声音、孩子兴奋的尖叫声、各种电动玩具发出的声响混杂在一起,环境噪声非常严重。

大一些的孩子也就罢了,一两岁的小宝宝处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朵就是在经历劫难。

给宝宝戴耳机听音乐时,耳机会让声波直接传送到宝宝脆弱的鼓膜上。这使宝宝的听觉器官持续兴奋,造成听觉疲劳,进而导致内耳微细血管痉挛,供血减少,损害内耳毛细胞,最终损害听觉器官。

选择玩具时,尽量避免高分贝的声光电玩具。

拿到一件玩具时,大人可以先把玩具放在距离自己头部大约30厘米处听一听。如果发出的声音连大人都觉得有些吵,就不要拿给孩子玩了。或者可以用胶带把发声喇叭处封上,降低音量后再给孩子玩。

这也是为什么选择玩具时,不要买那些劣质的,而尽量选择大品牌的,贵一点不要紧,保护宝宝的健康不受损坏才重要。

3岁以下的孩子,听觉器官尚在发育中,不要太过频繁地带他们出入电影院、游戏厅,那里声音真的太响太响了。

尤其不要经常带小宝宝去看画面激烈、音效刺激的电影,不仅会让宝宝的听觉器官感到不适,还容易激发宝宝对暴力动作的兴趣和模仿欲。

上述的一些噪音影响,很大程度上只是影响和阻碍宝宝听力发育,而在我国每年还有2~3万的孩子因为打针吃药变成聋哑儿。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耳毒性药物不能随便给孩子使用。

还有就是小宝宝平躺着吃奶时,奶水有时会流入中耳区域,引发中耳炎。所以喂奶时一定要把宝宝的头垫高,预防奶水呛入耳道。

这些习惯会损伤宝宝听力,也许你家人每天都在做

人见人爱的婴儿

听力受损对宝宝的伤害不仅限于听

9月初回老家,从邻居那儿听说了这样一件事。

镇上有个小学生,老师总跟他家长反映,说他听课心不在焉,平时也不喜欢和同学们交流,有时老师跟他说话他也不搭理,就像没听到一样。家长觉得孩子是故意捣乱,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却不见有什么起色。

直到升初中时,学校组织体检,才发现这孩子的听力有问题。家长急了,带孩子到省城的大医院去检查,结果是孩子的听力确实低于平均水平。医生询问了孩子的生活情况,得知孩子的父亲是做木工活的,家里常年有电锯声,初步判定是环境噪声造成孩子听力退化。

也就是说,孩子并不是故意不听老师和同学讲话,而是他真的没有听到。

听力不好的孩子,语言交流能力会受到直接影响

这个很容易理解,孩子学说话,要先听到,然后才能模仿发声,听不清或不容易听到,发声概率当然会大大降低。与人交流也是一样,没听清别人的话,怎么去和人对话呢?

如果孩子听故事或看电视时,总是要求声音大一点,而其他人却觉得声音已经够大了,那就要当心孩子的听力是不是有问题。

或者身边突然有异常响动,大家都有反应,孩子却没动静,也要观察原因。

还可以尝试在背后用较低的音量叫孩子,如果没有应答,就逐步提高音量,观察孩子的反应。

这些习惯会损伤宝宝听力,也许你家人每天都在做


促进宝宝听力发育可以怎么做?

平时可以让宝宝多听听生活中大自然的声音,比如走路的脚步声、小鸟的叫声、远处人们对说话声,还有风声、雨声、流水声、书本反动的声音等等。

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不同音色的小玩具,比如质量过关、音量要柔和不刺耳的拨浪鼓、八音盒、一捏就会响的橡胶玩具等等。

抱孩子时,可以让宝宝的头贴近我们心脏位置,这样可以让宝宝清晰地听到心脏跳动声,这种和缓规律的声响对促进宝宝听力很有好处。

平时可以播放一些节奏舒缓的古典音乐,还可以引导宝宝分辨不同家人说话、走路的声音。


分贝辨别图


这些习惯会损伤宝宝听力,也许你家人每天都在做


不同等级分贝对耳朵的影响


这些习惯会损伤宝宝听力,也许你家人每天都在做

除了给孩子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外,新生儿的耳聋基因检测也是听力保健的重要一环,若检查结果异常,就应来医院进行针对性干预。此外,家长还应做到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做健康保健,并在日常生活中密切观察孩子的听力和语言变化。一般来说,3个月大小的婴儿就会对强声音有反应,半岁前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9个月时能主动向声源处转脸,不晚于1周岁会有言语意识,家长对此应有所重视。平时在家测试孩子听力的时候,一定要避开除听觉之外的其他感觉(如视觉、触觉等),一旦怀疑异常,应尽早到医院做听觉功能检查,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应尽量让孩子远离噪声源,如远离鞭炮燃放场所等强噪声污染区域;实在迫不得已可以给孩子使用护耳器如耳罩、耳塞等,如临时找不到护耳器可用棉花球、纸团塞进耳朵也有一定防护作用;对于突然发生的爆炸音等紧急情况,可用自己的小手指塞于孩子的外耳道内或让孩子采用闻声张口的方法也可减轻损伤的程度。

在孩子听力没有发育成熟的时候不应佩戴耳机,如果有孩子经常佩戴耳机需要控制佩戴时间及耳机音量,尽量不要在嘈杂环境下用耳机听音乐,在公交车、集市等地使用耳机会不由自主地调高音量,大强度的声音不断撞击耳膜,就会造成耳蜗毛细胞的损害引起听力损伤。此外,锻炼身体、注意休息、合理饮食,多进食含维生素B族和C族丰富的食物,如粗粮、瘦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维生素B1、B2、B6及维生素C能保护听觉细胞。


原创(喜欢可以关注我,更多育儿知识)

以往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