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空|《满洲映画》的王则——一位日本朋友的笔记读后(上)

《满洲映画》的王则

——一位日本朋友的笔记读后(上)

作者 梅娘

【编者按】梅娘,现代女作家,1920年生。本名孙嘉瑞,早年丧母,梅娘系“没娘”之谐音。与民国才女张爱玲有“南玲北梅”之誉。1997年被列入现代文学百家。2013年5月7日病逝,享年92岁。

2007年,梅娘在《新文学史料》第2期发表了《〈满洲映画〉的王则——一位日本朋友的笔记读后》一文。

王则是营口人,伪满时期曾任“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导演,1944年3月因反满抗日被捕,9月死于狱中,年仅28岁。他是伪“满映”中因反满抗日而牺牲的唯一抗日志士。王则与梅娘曾同在《国民杂志》当编辑,并借住在梅娘家里。梅娘笔下虽没言及与王则在一起工作的情景,但我们可以通过她的文章看到一个至情至性的王则。

在“满洲国”,数不胜数的中国人死于非命。其中一个青年引起了我的关注。查所有能得到的信息,他没有可以筑成他被杀害的行动,没有!他只是一个率真的人,一个性情中人,一个忠于爱情的人,一个按自己良知行事的人……他的被杀,彰显了战争的残酷本质。

历史时空|《满洲映画》的王则——一位日本朋友的笔记读后(上)


王则1916年生于辽宁营口,他的家和这个滨海的小城一样,沐浴着大海的宽阔的信息,有一些外通的孔道。他从小就读到了来自平津一带的书籍,使他立下鸿鹄之志的是鲁迅的教导:要利用文学促进觉醒,唤醒麻木的同胞们。

十六岁时,王则从营口商科学校毕业,打得一手好算盘,并以此考进了营口一家报馆,开始了自己的人世人生。

因为外通的孔道很多,受到的镇压特别严酷。从上到下,一律日本人当岗,尽管在营口的报纸上还能刊发一两篇短文,但少年的王则感到的只是窒息加窒息。他所刊发的短文没署本名无法查找,已被时代湮没了。

这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说是在满洲的首都新京(长春)建立不久的“满洲国映画会社”,迎来了一位酷爱文艺事业的总裁(董事长),他有能量拒绝警方军方的干扰,可以自由从事文艺创作。对军方与政治的实质性关系还不甚了了的二十岁的王则,相信文艺独立的说法,决心投考“满映”,以便开展抱负。他以好算盘的强项考进了“满映”,时年二十二岁(1938年)。

王则跨进“满映”的前一年(1937年)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日军貌似辉煌,其实是陷人了侵华战争的泥沼。接手“满洲国映画总裁”的甘粕正彦这种资深的政治家十分清醒:“要想臣服中国,必需稳定满洲”,他要把自己掌握的这块前哨阵地筑造成王道乐土的样板,消除敌忾。甘粕上任之前,由于按照日本霸气思维制作产品,电影主导权放给了从日本本土过来的、不了解大陆实况的日本人导演,雇佣了不懂电影、只会顺从日本人意图的中国人合作,推出来的产品,舆论不看好、庶民不接受,被刻薄地评价为:“照片配留声机的伪电影。”

甘粕首先把“满洲国映画会社”改名为“满洲映画会社”,重要的是隐去了“国”字的政治色彩,突出了满洲的地域性,这就意味着:这是满洲地方、满洲人自己的电影公司。在公司内部削减了日本人的特权,把原来配给日本人的食堂券(可以吃到白米)配给全体员工,改变了中国员工的工资,例:和李香兰齐名的中国演员李明,李香兰工资250元,把李明的工资由54元提升到200元,把小演员的18元工资提升到45元,把从大连特运到长春的市面上少见的苹果也分配给全体职工。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按当地习俗放五天长假,假期中,甘粕系上传统的红裤腰带,和员工一起载歌载舞。最重要的是,他把作为“启民电影”的国策走向改为“娱民电影”,立意电影要为庶民服务。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使得中国情结浓重的王则这些年轻人不能不忧心忡忡,王则的自我解脱是:起码满映是个能提供生活安定的场所,说不定还能写点文章发挥自己的夙愿。

王则被安排在总务科,具体作《满洲映画》杂志的编辑工作。

1939年,甘粕以开放的姿态在奉天(沈阳)举办了一个“向满映进言”的文化人座谈会,王则作为司会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意见多是贬词,很多意见王则都有同感,作为“满映”的代言人,王则不能不按着“满映”的立场来说话,当意见集中在李香兰主演的《蜜月快车》上时,文化人认为:“这不是给满洲人看的,情节与满洲人不对路,往好里说只不过是迎合了低级趣味,连主题歌怕也不是李香兰所唱”。

王则只说了一句:“歌确是李香兰所唱。”

在一次公司举办的演员班训练考试之后,王则写下了这样的随想:“侦探片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是不错,该思索如何提高,英雄版的英雄,并没显露英雄的形象……”

在伪康德5年(1938年)《满洲映画》十月号的主力明星座谈会上,作为司会,王则有一小段和张敏的对话:

王则:张敏女士,你一向饰演老年角色,这次在《微笑大地》中饰演姑娘,感觉如何?

张敏:初作演员,就安排我演母亲,当饰演儿子的演员比我年龄大叫我“妈妈”时,我打着寒战,看都不敢看对方一眼。在《万里寻母》中扮演叶荃的妈妈时,感觉就顺过来了,《微笑的大地》中扮演姑娘,反倒自然了。

王则:你可是正儿八经的大姑娘,芳年二十啊!

张敏:我自我感觉,还是演老年人合适。

当时以饰演老年人知名的张敏,和过了三年才成为“满映”主力导演的王则都未意识到这段普通的对话,竟是两人结合的契机吧!

本文选自《营口春秋》2016年第2期


历史时空|《满洲映画》的王则——一位日本朋友的笔记读后(上)


如果您对营口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或是手中有相关资料,欢迎您投稿到营口市史志办编辑的《营口春秋》期刊,与我们共同讲述营口的历史故事!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