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工資比房價高,但房產稅讓他們變得不愛買房子

小龍也開始有強迫症了,到了一個地方除了關心天氣就是關心房價了。倒不是小龍想置業炒房,而是無論在哪裡房子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都是大事情,通過房子可以窺見當地社會和人群的一些特質。那麼在日本房子到底被有多重要?首先,你很少能聽到有人在談論房子,在日本人看來,買房子和買一臺電視機一樣,只是金額大一些。碰頭就談電視機這是很荒唐的。

而且日本人對於房子的態度很簡單:需要買的時候籌劃去買,不需要就租。有房和無房不會被化成兩個階層。

日本人工資比房價高,但房產稅讓他們變得不愛買房子

日本人認為買房是個很私人的事情

在日本,對於家庭來說買房的時間點不是結婚,而是有了孩子之後。實際上很多日本家庭是丁克,而且要孩子的時間跨度非常大,有人結婚了第一年就生,有的到了鄰近40歲才生(日本醫療發達,頭胎對於大齡產婦也不是問題),因此買房這件事在社會維度上是非常個人非常分散的。而中國,買房高峰一定是在結婚那幾年,結婚證的有效印章是房子,否則丈母孃可以單方面宣佈無效。曾經有一個真實的笑話,一家國內媒體在日本街頭採訪日本的女生對結婚買房的看法,其中一個女生聽到在中國需要買房才可以結婚時,非常驚訝,連忙回答:如果我在中國的話會很難結婚的,因為我真的沒有錢給男朋友買房。

日本人工資比房價高,但房產稅讓他們變得不愛買房子

一戶建

在日本,很多東西初次購入成本都不高,房子也是如此。但使用成本會很高。公寓式住宅(國內的小高層)每個月的管理費要3-4萬日元(2-3千元人民幣),一戶建(國內的獨棟)則需要滿10年大修一次,單次修繕費用要700萬日元(50萬左右)。所以買的起很多修不起。這裡舉一個例子,311東日本大地震,福島有很多一戶建被震裂,(這裡插一句:日本在1990年之後對新建的房子有強制抗震標準,一般抗震級別在6級以上,因此即使如311大地震8級震度也很難坍塌,震後統計來看,坍塌的房子多是1990之前修繕),震後大量房屋被委託給房屋中介出售,售價僅僅是市價的1/6,也就是2000萬日元的房子僅僅需要支付300多萬日元。其中主要原因是這些房子在地震中部分受損,很多人修不起了。

日本人工資比房價高,但房產稅讓他們變得不愛買房子

一戶建

另一個重要的使用成本那就是房產稅了,在日本被稱為不動產固定稅,需要每年都交,由於日本土地是私有的,因此這個房產稅是有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土地價格,一部分是土地上面的房產價格,很多情況是土地面積大但建造的房子小。這兩個價格都是按照市場行情的評估價。這個稅要交兩次,一次是國稅,交給中央財政的,一次是地方稅,交給地方財政的。比如,2018年,一個房產的土地價格是1500萬日元,房子價格是800萬日元。他需要按照2300萬日元的資產價值來納稅。交給國稅的為2300x1.4%=32萬日元,交給地稅的是2300x0.4%=9.2萬日元。合計41.2萬日元(約2.6萬人民幣)。

而且日本房地產為了抑制炒房,有很重的轉讓稅。如果你購入一處房產,持有不到5年,那麼你在賣的時候,需要交納40%的收益稅,比如一個2300萬日元的房子你購入並持有3年,房產一共漲了300萬元,除了你每年要交的房產稅之外(3年合計125萬日元),還要交納120萬的收益稅。也就是你在3年裡一共交了245萬日元的稅,而收益是55萬日元,平均一年掙18萬日元(合計1萬人民幣左右)。所以你炒房幾乎沒有太大收益的,甚至不如去做小時工掙得多。當然了這個計算是基於房地產市場比較平穩的情況下,如果3年可以翻一番,那炒房就掙爽了。

現在日本炒房已經很難了。有一個很形象的說法:不動產就是讓它不能動,動一動都要很大花費的。日本吃過炒房的巨大教訓,那就是1980-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時,所有的人都貸款買房,整個日本房價平均飆漲了5倍,東京更是漲了10倍不止,東京最貴的銀座商鋪當年一平米要500萬。。。人民幣。。。,住宅漲到13萬一平米。日本政府一看這樣肯定不行,就刺破了這個大泡泡,大量的個人和銀行破產,產生了一大批流浪漢,甚至一部分直到現在還在還債。政府就是要教訓社會,靠炒房靠不勞而獲代價很大的,至此日本“失去二十年”(實際上這個二十年日本完成了真正的轉型),諸神歸位,每個人投身於不同行業裡深耕細作,各行業得的極大發展,才有了後來的“工匠”。

日本人工資比房價高,但房產稅讓他們變得不愛買房子

1991年房價見頂

日本人工資比房價高,但房產稅讓他們變得不愛買房子

引入房產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