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青雲創作武俠小說的經歷,您看到了哪些不同之處嗎

在武俠小說的領域中,有著“鬼派天下第一人”的陳青雲,恐怕許多鐵桿兒武俠迷都不會感到陌生。

從陳青雲創作武俠小說的經歷,您看到了哪些不同之處嗎

陳青雲,本名陳昆隆,生於1928年,逝於1999年,原籍雲南省雲龍縣,1953年到達臺灣,後因健康問題而退役,1961年開始創作武俠小說。

從陳青雲創作武俠小說的經歷,您看到了哪些不同之處嗎

陳青雲的武俠創作經歷,應該如古龍曾經說過的武俠作家的普遍境況一至。那是在1961年的一天,陳青雲問妻子家中還剩多少錢,妻子把存摺取出,陳青雲將剩餘的錢拿出來後隻身到了高雄。半個月後,陳青雲回家並且多了一部書稿,就是《殘人傳》。書稿寄到了清華出版社後便沒了音信。也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陳青雲家已經無米下鍋之時,門外有客造訪,稱要出版陳青雲先生的書稿,自此,陳青雲的作品與聲名才開始為世人所知。

從陳青雲創作武俠小說的經歷,您看到了哪些不同之處嗎

武俠小說當年在臺灣是禁書,直到1960年才解禁,當時據不完全統計約有380多位武俠作家從事創作,而陳青雲能夠在諸多武俠作家中脫穎而出,可謂用功至深,造詣驚人了。

從陳青雲創作武俠小說的經歷,您看到了哪些不同之處嗎

陳青雲的創作經歷可以反映出當時臺灣許多武俠作家的境遇。一言以蔽之,就是用武俠換飯吃,不寫武俠就會餓肚子(臺灣武俠扛霸子古龍先生也曾經為了五斗米而創作武俠小說),可見,在這種情況下所創作出的武俠小說是多麼辛酸。

從陳青雲創作武俠小說的經歷,您看到了哪些不同之處嗎

但陳青雲的武俠小說雖然是拿來換米的作品,依然有很高的文學性與顯著特點,他以生花妙筆,刪繁就簡,而且在不寫鬼神的情況下能夠渲染出恐怖陰森的氛圍實屬當時的一大創舉。

從陳青雲創作武俠小說的經歷,您看到了哪些不同之處嗎

陳青雲先生的代表作包括《死城》、《鬼堡》、《殘人傳》、《鐵笛震武林》、《黑儒傳》、《醉書生》都是一代經典。只是近些年網絡文學盛行,新作佳作不斷,再加上金庸、古龍威名赫赫,才使得陳先生的作品流傳不廣,實在是武俠小說界的一大損失。

從陳青雲創作武俠小說的經歷,您看到了哪些不同之處嗎

陳青雲一生創作頗豐,他自己都記不清到底寫了多少部,只能大約說出有一百多部左右。直到晚年封筆,將自己所得投入一家投資公司,而投資公司卻攜款潛逃,使他的晚景甚為淒涼。後來病倒被查出癌證,因他拒決截肢導致惡化,於1999年病逝,享年71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