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成实验学校“三管齐下”实施教师培养计划铺就教师成长的进阶之路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张玲 通讯员 胡晨婷)

上周五,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下简称景成)的校园里十分热闹,一场面向全校教职工开展的“校园月度人物”评选的颁奖仪式正在进行。在鲜花和奖品的簇拥下,3位老师成为9月的校园月度人物。

带了三年初三毕业班,担任班主任并兼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王荣平,谈及获得荣誉的感受时非常淡定,“其实我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什么好夸赞的。在景成像我这样的老师有很多很多……”

景成实验学校“三管齐下”实施教师培养计划铺就教师成长的进阶之路

9月校园月度人物颁奖

她说的没错,在景成,兢兢业业工作的老师非常多,他们不求回报,但求得到认可。“校园月度人物”评选活动的开展正是让这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老师有了幸福感和成就感。“针对月度人物,我们都有非常隆重的颁奖仪式,希望老师能将心中的正能量互相传递,从而营造“敬业、勤业、精业”的教风。”景成实验校长曹纺平说。

从新手到成熟,从成熟到优秀

景成倾心铺就教师成长的进阶之路

景成位于杭城北部,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校十二年来,一直备受当地老百姓的赞誉。近年来更是发展迅速,2018年中考成绩领跑杭城公办学校,办学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我们希望培养出更多‘懂健康、善学习、会生活’的孩子,鼓励他们成为最优秀的自己。”曹纺平说。

想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以及学校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当然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曹纺平接任校长后,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景成有140多名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5岁。如何引领这批有活力、有干劲的老师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情怀的路上不断前进,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软实力和教学质量呢?这一直是曹纺平思考的核心问题。

景成实验学校“三管齐下”实施教师培养计划铺就教师成长的进阶之路

为此,景成从2016年起举全校之力,实施教师的梯级培养计划,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师专业化培养上,并创新了工作思路和举措。曹纺平说:“教师培养计划的目标,就是把新教师培养成成熟教师,把成熟教师培养成优秀教师,这是一直不变的初心。”

面向全校教职工开展的“校园月度人物”评选是教师培养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另外还有“种子教师工作坊”“菜鸟成长社”等多个教师培养计划。不仅如此,景成在教师梯级培养的校本化实施中,还推出了多种措施。学校每年会派6-8名骨干教师出国交流研修,选派20余名教师参与省内外学术研讨活动,拓展教师视野,学习先进理念。

曹纺平说,她希望通过多措并举,引领和促进青年教师在专业和学术上的成长,进而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最终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出色的景成学子,实现学校的持续发展。

种子教师培养计划-青年教师的成长摇篮

导师制工作坊“磨”出优秀教师团队

2016年8月,曹纺平接任景成的第三任校长。上任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启动了“种子教师培养计划”。同年10月,种子教师工作坊也随之启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子教师培养计划”致力于培育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使之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促进和带动两头教师发展,为培养景成、全市乃至全省具有知名度的优秀教师奠定基础。

那么,“种子教师培养计划”以何种方式进行呢?导师制工作坊。根据学校和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景成每学期都会建立几个不同的教师工作坊,并聘请专家担任导师,全校3年以上8年以下教龄的老师都可以报名参加不同类别的工作坊。

“跟传统师傅带徒弟‘拉郎配’的形式相比,工作坊多了针对性和自主权。”曹纺平说,学校外聘导师进校带队辅导,每个工作坊6-10人左右,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每月开展研学活动,培养周期为一年。

据介绍,在一年的培养期里,主要围绕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学生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通过个人专业发展制定、课例研究,外出观摩学习、专业论文撰写指导等方式,全面促进种子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此外,学校还建立专项经费,种子教师年度人均培养费不低于6000元,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全力营造良好的教师成长环境。

景成实验学校“三管齐下”实施教师培养计划铺就教师成长的进阶之路

种子教师工作坊成立

现教初三的英语老师姚文静是第一批“种子教师”,当时她的教龄刚满5年,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期。“恰好我遇上了‘种子教师培养计划’。”当时,学校聘请下城区英语教研员担任英语工作坊的导师。为了区优质课的评选,她结合导师的建议反复磨课,最终拿到了二等奖。评选结束后,她在工作坊里分享了这堂课,跟成员们一起研讨打磨,进行更深度地完善。“在这样的团体氛围里,我的潜能被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姚文静说。

在姚文静看来,工作坊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共享平台。老师们会去民办学校听课,接触不同的教材以及一些英语教学学习的公众号和APP。除了教学业务的指导,导师还要求老师们多看教学期刊,写论文,不断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种子教师培养计划”一年的培养,对姚文静的专业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帮助。这一点,同期学员数学老师钟慧敏也深有同感。“导师会定期来校听课、指导,一旦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导师都会给出专业建议,让我们更好地把重点难点落实在课堂上。”钟慧敏说,在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时,会发现很多细节问题,这促使他们在教学上有更深入地研究,找到学科上的归属感,快速有效地提升教学能力。

“在导师的带领下,‘种子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快速提升专业素养,提高工作效能,获得职业幸福,成为学校发展的领头羊。”曹纺平说,“种子教师培养计划”是一项关系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将充分考虑培养对象的多学科性,设计课程,搭设平台,充分激活老师们的成长内驱力,努力让每一个老师都得到更优发展。

月度人物评选-让平凡教师拥有幸福感

在全校营造教师成长氛围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校园月度人物”评选活动中,王荣平和她的两位同事一起被全校教职人员票选为9月份的月度人物。“听到颁奖词时,我很感动,他们把我说得那么好,其实我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王荣平说,这个荣誉于她而言,是学校最大的认可与肯定。

2017年初,景成开始了“校园月度人物”评选活动,目的是充分挖掘广大教职工中的先进典型,尤其是在当月工作中有特色、有亮点的老师。王荣平现在教两个初三毕业班的语文,又担任班主任。这学期她刚一接班,迅速建立起了家校沟通群,并在开学前两周内完成了33个学生的家访,每天忙到六七点钟。不仅如此,开学后,为解决学生作业到凌晨的问题,她倡议家长每天微信打卡孩子的作业时间,奖励当晚10:30前完成的同学,同时号召家长和学生每天亲子运动半小时。

景成实验学校“三管齐下”实施教师培养计划铺就教师成长的进阶之路

校园月度人物颁奖

在前不久结束的暑假里,王荣平没有闲着,而是学习了学绘画心理分析和皮纹学,开学后用于教学实践中,又自费带学生做了先天潜能检测,通过对脑认知、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分析,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先天优势,并尝试发挥。在王荣平的班上,同学们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她不唯分数、关注生命成长的教育情怀。

接下来,王荣平还将作为“种子教师培养计划”中生命教育工作坊的领衔人,将生命教育理念传递给更多班主任老师,“生命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成长规律,引导他们朝着适合的方向发展。”王荣平说。

在曹纺平看来,“校园月度人物评选”出来的老师,不一定是十全十美的模范,也不必是人人敬仰的英雄,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只要在当月的某一方面或某些领域,做出了值得学习、借鉴或令人感动、敬佩的事情,均可推荐申报“月度人物”。“我们倡导爱岗敬业,希望老师们能将一件事做到完美,让这些老师得到该有的认可和肯定,拥有该有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曹纺平说。

菜鸟成长社-助力新教师的蜕变

为新教师插上飞翔的翅膀

青年教师的培养落脚于“种子教师培养计划”,那么针对初入职场的新教师,学校又有什么培养计划呢?2017年10月,一个针对新教师的社团——“菜鸟成长社”诞生了。“菜鸟成长社”的前身只是一个多人微信群,现在成了一个学校性的社团,助力新教师的蜕变。

曹纺平介绍,景成每年新入职的教师有20多位,“菜鸟成长社”主要以3年以下教龄的新教师为主,培养周期为一年,采用俱乐部方式运作,由成员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学校则提供经费、场地、时间等保障,激发新教师发展动力,增加职业成功感。“新教师往往对学校和教学不甚了解,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专业和生活上加以引导,让他们尽快适应新岗位和新环境。”

自主选择、多种渠道、互相融合是“菜鸟成长社”的三大特色。学员们可自主选择活动主题、指导老师和交流模式;学员们在社团里学习怎么上课,也学习怎么规范地书写教案、更好地批改学生作业;“菜鸟成长社”集合了全校各科的年轻教师,这样的氛围对各学科间老师们的借鉴交流非常有帮助。

景成实验学校“三管齐下”实施教师培养计划铺就教师成长的进阶之路

菜鸟成长社成立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菜鸟成长社”学员们通过课堂观摩,互相讨论交流,向前辈们取经,逐渐成长,从一个个完全摸不着头脑的“菜鸟教师”,慢慢进阶、蜕变。去年,刚进校的马慧霞首次担任班主任,一些棘手的班级管理问题一时间让她是头大。不过,加入“菜鸟成长社”之后,她遇到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马慧霞说,在班级管理方面,学校的“种子教师”会分享经验技巧,诸多实际可操作的小技巧让她这个“菜鸟班主任”迅速上手,搞定了不少“熊孩子”,成就感满满;在生活方面,社团经常会组织集体活动,比如爬山、打球……“年轻老师们一起交流,相互倾诉,能够更好地融入团队,更快地适应学校的节奏。”

曹纺平认为,对新老师来说,成功感尤为重要,不断地挫败感会消减透明的工作热情,而“菜鸟成长社”正是为新教师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新教师需要鼓励,需要平台施展才华,找到成功感和满足感,我们希望每位新教师都能不忘自己的初心,明晰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