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蓄意退出中導條約,目標指向中國

如同最後一個靴子落地了,

被美國政界、軍界乃至輿論界視作“摧毀美俄最後互信”的風向標——

退出誕生30來年的《消除兩國中程和中近程導彈條約》(即中導條約),終於在總統特朗普的演講中變成現實。

美國蓄意退出中導條約,目標指向中國

該條約曾約束美國和蘇聯(後為俄羅斯)禁絕各自射程500-1000公里的中近程導彈及射程1000-5000公里的中程導彈(包括陸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它是人類歷史上首個裁減核軍備的條約,也是首個整個拿掉一類武器的條約,可是在信奉“實力決定和平”以及“大國競爭迴歸”的美國現政府眼裡,這根本不算什麼。

美國蓄意退出中導條約,目標指向中國

潑“違約髒水”

俄羅斯《獨立報》專欄作家伊格爾·蘇博京指出,從奧巴馬時代開始,美國就為退約營造氣氛,最拿手的便是先給俄羅斯潑“違約髒水”。

2014和2015年,美國國務院連發兩份年度軍控履約報告,指責俄羅斯違反“不擁有、不生產、不試射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之間的陸基巡航導彈,或是不擁有、不生產此類導彈發射裝置義務”。

美國蓄意退出中導條約,目標指向中國

2015年10月30日,“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援引時任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菲利普·布里德洛夫上將的話說,俄羅斯在當年9月2日試射了最新型9M728“伊斯坎德爾-K ”巡航導彈,“這看起來違反了中導條約”,因為它能從陸基發射車打出去。

美國蓄意退出中導條約,目標指向中國

針對批評,俄羅斯立即反唇相擊,強調“我們也對美國的條約執行情況積攢了不少意見”。

在2013年底舉行的美俄中導條約履約談判中,俄方質疑美方用於導彈防禦系統試驗的靶彈、武器化的無人機以及在波蘭、羅馬尼亞部署“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尤其是MK41多用途垂直導彈發射器)都是“變相的中程導彈”,尤其用於反導試驗的靶彈的“參數與中近程導彈相當”,攜帶戰鬥部後就是中程彈道導彈,若從俄羅斯周邊的北約軍事基地發射,不到20分鐘就能打到莫斯科和聖彼得堡;而美軍裝備使用的“掠奪者-C”無人攻擊機,“顯然與條約中對陸基巡航導彈的定義相吻合”。

俄外交官敦促美國同行“對俄方提出的問題做出實質性解釋,確認有意為保證條約得到執行、提升其生命力而共同工作”。

美國蓄意退出中導條約,目標指向中國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美國《政治報》稱,俄羅斯“有沒有錯”不是主要的,關鍵是美國需要鬆開繩索。

早在2017年通過的國防預算撥款法案中,美國明目張膽地提及陸基導彈研發項目,《中導條約》恰恰禁止生產此類導彈。非但如此,美國國會這些年推出的國防政策法案中,都包含呼籲五角大樓研發射程500-5500公里的導彈,儘管法案中都強調是“非核導彈”,但《中導條約》對兩種彈頭一視同仁。

美國蓄意退出中導條約,目標指向中國

自特朗普上臺後,白宮欲撕毀各種不利於己的國際條約的步子明顯加大,早就被美國保守派看不順眼的中導條約就這樣被挑出來,送到橢圓辦公室的桌案上。

美國“政治”網站披露,特朗普所青睞的軍人集團已明確表態支持退約,而且原因並非主要來自俄羅斯“違約”,而是瞄準在亞太與中國的角力中搶得先機,至於攻擊俄羅斯,“主要是解脫道義和法律上的責任”。

換言之,宣佈俄羅斯違約,只是讓美國退約名正言順些,美國眾議員邁克·羅傑斯曾為特朗普掩飾說:“當(條約)另一個參與者已經離開,我們還繼續堅持的話,那是不負責任的。”

美國蓄意退出中導條約,目標指向中國

珍珠港2.0?

說美國因為“中國壓力”退約,並非空穴來風。

獨聯體國家研究院副院長、軍事專家葉夫謝耶夫注意到,中導條約生效時,相關被禁絕的導彈型號集中在美蘇(俄)手裡,至於中國同類導彈幾乎全在圖紙上,即便部署陸基東風-3彈道導彈(射程2500公里),也因實戰準備時間長,突防手段有限,不被兩大超級大國視為威脅。

美國蓄意退出中導條約,目標指向中國

可是,在“基於對手能力而非動機”想定的美國,是不會對中國火箭軍(前二炮部隊)自21世紀初以來持續壯大的“核常兼備,全域懾戰”能力無動於衷,而這種能力的基礎正是射程從500到3500公里的中近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

美國蓄意退出中導條約,目標指向中國

中國不是中導條約簽約國,不受其限制,解放軍發展中近程常規彈頭彈道導彈和陸基巡航導彈,正是對來自海上的優勢對手的安全威脅,連美國都承認這是一種防禦性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建設。

可是,對醉心於霸權的美國來說,任何對其自由出入全球任何地點的“權力”構成影響的因素都要予以“抵消”。

美國蓄意退出中導條約,目標指向中國

早在2015年9月3日中國剛舉行紀念抗戰勝利七十週年大閱兵後,美國蘭德公司就針對解放軍新亮相的一大批導彈“品頭論足”,揚言這些被中國網民戲稱為“東風快遞”的導彈將令駐亞太美軍面臨“珍珠港2.0”的壓力。

蘭德宣稱,射程介於300到1000公里的近程彈道導彈(SRBM),中國火箭軍主要有東風-11、東風-15與東風-16三型;1000公里以上的中程彈道導彈(MRBM)集中在東風-21和東風-26,而射程1500公里的陸基巡航導彈(GLCM)則是東風-10。

這些導彈射程雖不足以覆蓋美國本土,卻能讓亞太“第一島鏈”上的美軍寢食難安,換言之,這些戰役戰術導彈所發揮的作用,對美國來說實際是戰略性的。

美國蓄意退出中導條約,目標指向中國

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研究員、“空海一體戰”概念主要策劃人安德魯·克雷皮內維奇認為,種類繁多的中國彈道導彈(包括數量不斐的巡航導彈)幾乎是拒止美國海空軍增援西太平洋作戰(例如“有事時”介入臺海)的主角。

除了推出具有突破性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ASBM)外,解放軍希望通過戰術彈道導彈和中程彈道導彈對西太平洋的美軍前進海空基地實施先制打擊,從而爭取寶貴的“有限時間內行動自由”。

作為最快的“抵消措施”,美國主動退出《中導條約》,啟動同類型號導彈研製,特別是美國早在2016年放寬盟友韓國發展800公里射程的彈道導彈,相關技術已在韓國型號上得到驗證,因此發展起來沒什麼不可能。

美國蓄意退出中導條約,目標指向中國

美國右翼刊物《國家利益》曾刊載埃文·蒙哥馬利的文章,提出美國退約也可以尋找到俄羅斯達成某種“諒解”,那就是在歐洲依然禁止中程彈道導彈和陸基巡航導彈,但在世界其他地區(其實就是東亞)取消限制,不僅容許美國在亞太部署中程彈道導彈和陸基巡航導彈,也鼓勵俄羅斯仿效,進而換取俄方的“讓步”。

請注意,蒙哥馬利和克雷皮內維奇都供職於CSBA,這被認為是五角大樓的御用思想庫,是前五角大樓高官雲集的地方,甚至是“二進宮”的大本營,對美國軍事技術發展政策具有指導性的影響。

美國蓄意退出中導條約,目標指向中國

小心自找苦吃

但凡事都有利有弊,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如果真的退約,那很可能是另一件“自找苦吃”的行為。

俄軍事科學院研究員亞歷山大·施羅科拉德說:“簽訂裁軍條約非常困難,而破壞卻很容易。

退約不會提高美國安全利益,這一點看看2002年美國藉口受‘被孤立國家’導彈威脅而退出反導條約就清楚了。”

當年退出反導條約後,美國沒有因部署反導系統而變得更安全,施羅科拉德說:“恰恰相反,朝鮮研製了射程越來越遠的導彈,伊朗也堅定地步其後塵,這兩個國家都正在試驗射程更遠、戰鬥部載荷更大的彈道導彈。”

美國蓄意退出中導條約,目標指向中國

施羅科拉德還強調,美國的反導部署在世界上遭遇了越來越多的抗議,也招致了越來越多國家的反制。

目前,美俄戰略武器談判陷入僵持,俄羅斯擴大了自己的導彈計劃並開始發展空天防禦系統。

他警告,如果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只能意味著世界將重返大國間的對抗和軍備競賽,同時嚴重地動搖核不擴散條約,“這是歷史的退步,同時也是對全球安全形勢的巨大威脅”。

美國蓄意退出中導條約,目標指向中國

施羅科拉德還指出,美國指責俄方違反中導條約的真正目的是藉機恢復生產和部署陸基型“戰斧”巡航導彈,以提升其在西太平洋區域的軍事打擊能力。

不過他認為,任何大國企圖通過軍事手段鞏固國際地位到頭來肯定都會一無所獲,倒是別的方法雖然複雜,卻更加有效,比如照顧各方關切的理性軍事政策、提升自身經濟活力、解決人類共同的社會問題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