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號|全球央行動態觀察及金融市場動向與展望(8-3)

金融號|全球央行動態觀察及金融市場動向與展望(8-3)

中國金融網-金融號對全球主要國家央行每日進行實時動態跟蹤觀察,及時向金融市場傳遞全球央行貨幣政策動向,每月上旬、中旬和下旬分三個階段通過中國金融網-金融號首發,並對全球央行動向進行分析、預測和展望。今天推出8月下旬:全球央行動態觀察及金融市場動向與展望。

英國央行一致決定加息 預測明年英國將加息兩次

英國央行8月一致決定加息,這促使經濟學家預測,明年還會有兩次加息。

對31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大多數人預計,到2019年底,英國基準利率將達到1.25%,比7月份的調查高出25個百分點。在英國計劃退出歐盟之後,預計明年第二季度利率將從目前0.75%的水平上邁出第一步。這似乎表明,對嚴厲的英國退歐的擔憂,可能會讓央行無法繼續其“有限而漸進”的緊縮道路。

“困難的是英國退歐。”Investec駐倫敦經濟學家維多利亞.克拉克(Victoria Clarke)表示,“但我們並不認為會有很大的衝擊。這使英國央行有信心向前推進。”

儘管包括前英國央行政策制定者在內的一些人批評英國央行應該推遲進一步收緊政策,但英國央行仍做出了加息預期。自該決定公佈以來的數據顯示,7月份英國經濟增長放緩,占主導地位的服務業完全失去了增長動力,工資水平也低於預期。

此外,英國政府可能無法與歐盟達成協議,讓英國逐步過渡退出世界最大貿易集團。

經濟學家傑米.穆雷(Jamie Murray)稱,“英國央行可能不需要加息,但不斷下降的通貨膨脹將給英國央行提供一個將利率維持到明年5月份的理由。另一個是英國退歐。如果這一切順利展開,明年11月再次加息的道路就會暢通無阻。”

在8月份的會議上,貨幣政策委員會(MPC)的9名成員投票決定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第二次加息。儘管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重申了適度加息的承諾,但他不排除在明年6月卸任前再次加息的可能。

儘管有人警告稱,英國退歐可能會帶來風險,但迄今為止,英國央行選擇了這樣一個假設,即英國經濟的擴張將繼續下去,勞動力市場的吃緊和有限的閒置產能將給價格帶來上行壓力。

加拿大央行9月第一週的政策會議料將按兵不動

美銀美林(BofAML) 8月31日撰文稱,加拿大央行下週政策會議料將按兵不動,下一次加息時機可能是10月會議。

美銀美林分析師表示:“我們預計加拿大央行將在9月5日的政策會議上維持利率不變,但將為進一步加息留下餘地。我們預期下一次加息很有可能會發生在10月的政策會議上。年底前還有四次央行政策會議,我們預期加拿大和美國均將完成兩次加息。”

美銀美林分析師補充道:“我們認為10年期加拿大公債收益率在年底將達到2.65%,同時對加元匯率預期做出修正,美元/加元第三季度將升至1.34,第四季度將升至1.37。”

歐洲央行可能在2019年秋季實施2011年以來的首次加息

奧地利央行總裁諾沃特尼表示,歐洲央行對於貨幣政策正常化應該採取更加堅定的立場,並將重點放在使存款利率擺脫負值區域。他也是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委員。

在奧地利阿爾卑巴赫舉行的一個經濟活動中,這位資深政策制定者重申了他在4月份提出的建議,當時遭到歐洲央行不同尋常的反駁。

此後,歐洲央行一直堅持計劃到今年年底結束2.6萬億歐元購債行動。歐央行曾表示可能在2019年秋季實施2011年以來的首次加息。

“歐元區顯然不存在通縮的危險,這使貨幣政策正常化得以進行,此事必須謹慎對待,但可以更加果斷,”諾沃特尼說。

歐洲央行的指標隔夜存款利率自2016年以來一直保持在負0.4%。

美聯儲正在走上今年兩次、明年多次加息的道路

美聯儲預計將在9月和12月加息,但市場一直在討論政策制定者明年將採取什麼行動,儘管政策制定者預測2019年將加息三次。一些策略師和經濟學家認為,美聯儲可能會在明年某個時候暫停加息,滯後的通脹是其中一個因素。

NatWest Markets首席美國經濟學家米歇爾.吉拉德(Michelle Girard)預計,美聯儲不會維持2019年加息三次的預期,她預計,隨著利率接近中性水平(即美聯儲不再認為具有刺激作用的利率水平),明年只會兩次加息。

7月份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意外飆升。核心CPI同比漲幅從6月份的2.3%升至2.4%,為2008年9月以來最大漲幅。吉拉德預計,CPI在意外上漲後不會保持高位。CPI上漲的部分原因是住房成本、酒店價格、機票和汽車價格的大幅上漲。

CPI通常比個人消費支出指數顯示出更高的通脹速度。根據克利夫蘭聯邦儲備銀行的數據,這兩個指數之間的一個重大區別在於,與CPI不同,個人消費支出指數涵蓋了消費者不直接支付的費用,比如保險公司支付的醫療費用。CPI反映消費者自掏腰包支付商品和服務的情況。

中國央行重啟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逆週期因子”

2017年5月,為了適度對沖市場情緒的順週期波動,外匯市場自律機制核心成員基於市場化原則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由原來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調整為“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週期因子”。引入“逆週期因子”有效緩解了市場的順週期行為,穩定了市場預期。2018年1月,隨著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趨於平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基於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將“逆週期因子”調整至中性。

當前,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增長動力加快轉換,增長韌性較強,人民幣匯率有條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近期受美元指數走強和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週期行為。基於自身對市場情況的判斷,8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陸續主動調整了“逆週期系數”,以適度對沖貶值方向的順週期情緒。截至發稿時,絕大多數中間價報價行已經對“逆週期系數”進行了調整,預計未來“逆週期因子”會對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日本央行調整月度購債計劃引發金融市場擔憂

日本央行調整了月度購債計劃,引發了債市投資者的擔憂:日本可能進一步減少購債規模。這使得日本十年期國債期貨一度下跌10個基點。

日本央行週五稱,將把每月購債頻次從8月的6次降到9月的5次。該行8月按計劃每次購入4000億日元,總計2.4萬億日元。

同時,日本央行還稱,將增加每次購債的最大購買量,計劃在9月將每次購買五至十年期國債的規模控制在3000-6000億日元。8月購買了六次,每次3000-5000億日元。

尚不清楚日本央行是否在9月計劃中調整了整體購買規模。

本次調整對於市場的重要性在於:日本央行維持現行寬鬆貨幣政策的時間長度上的不確定性增加了。

不過,據讀賣新聞報道,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安撫市場稱,央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加息,最近為使政策更加靈活而採取的措施也並非為利率正常化做準備。

日本央行實施的超級寬鬆刺激政策所引發的負面作用近年來頻頻為人詬病。該行購債行動使得日本債市流動性變差,甚至有人稱之為“殭屍市場”。

今年3月14日,日本10年期國債當日成交量甚至是零。年初至今,日本債市已經先後出現了7次零成交。

日債日均成交量已從2013年實施QE時的35萬億日元一路震盪下跌至15萬億日元左右。央行購買了日本國債市場中75%左右的國債。

早在今年年初,日本財務省公佈的數據顯示,日本投資者中長期外債的淨購買量去年暴跌94.6%,至1.1萬億日元,為四年來首次下跌。

日本央行內部已經在討論何時縮減超寬鬆政策。新的購債計劃公佈之後,日本十年期國債期貨一度下跌10個基點。

阿根廷央行加息行動未能制止本幣貶值 新興市場被刺痛

8月30日,阿根廷央行貨幣政策會議決定,將指標利率(七天期LELIQ)上調1500個基點,由45%升至60%,還將私人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上調了五個百分點。

阿根廷央行的行動未能制止本幣貶值,比索再度暴跌。截止週四收盤,阿根廷比索兌美元跌逾10%,創收盤歷史新低;一度錄得盤中歷史最低位41.3550比索。阿根廷Merval股指收盤上漲5.2%。

此前該國總統馬克裡(Mauricio Macri)8月29日表示,阿根廷政府已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前發放該國500億美元的備用資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當天證實在考慮加速放款計劃。IMF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強調支持阿根廷政府在政策上做的努力,我們願意協助阿根廷政府的經濟計劃。”

阿根廷比索2018年迄今已貶值超過50%。投資者擔心,由於高通脹、疲弱的經濟以及新興市場暴跌的影響,阿根廷在2019年可能難以償還債務。

阿根廷央行表示其今年已在外匯市場賣出了128.81億美元作為穩定比索匯率的嘗試。阿根廷政府表示,預計2018年阿根廷經濟將收縮1%,但明年至少增長1.5%。

新興市場央行集體出手救市。阿根廷央行北京時間8月31日凌晨宣佈,在外匯市場賣出3.30億美元外匯儲備,平均售價38.7102比索/美元,為本週第三次拋售美元干預匯市。

巴西央行稍早也宣佈以4.20雷亞爾兌1美元的匯率進行外匯干預,為6月22日以來首次。巴西央行稱,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是為了向市場提供流動,干預的強度和頻率取決於市場情況,重申貨幣政策並不直接與近期的市場衝擊相關。

上週開始,印度、土耳其、阿根廷、巴西央行均有動作。

印度央行官員8月29日稱, 央行將捍衛盧比,避免出現大幅貶值。 同日,土耳其央行宣佈,自29日起,將銀行間隔夜交易的借款額度從8月13日之前適用的上限提高一倍。

韓國央行維持基準利率1.50%不變

韓國銀行(央行)31日召開金融貨幣委員會全體會議,決定維持基準利率1.50%不變。這是央行自去年11月時隔6年5個月上調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後,第六次維持基準利率不變。

據分析,央行決定凍結利率是因為韓國就業指標持續走低,韓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和企業信心指數下降,個體戶經營狀況不佳,主要收入分配指標出現惡化,文在寅政府的“增收促增長”效果引發質疑等。尤其是,本月中旬就業人口同比僅增5000人,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7月韓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5%,遠不及央行目標(2.0%)。

印尼盾跌至20年來新低 印尼央行出手干預匯市

8月31日,美元兌印尼盾漲幅擴大至0.55,報14877.1,創1998年以來新高。印尼央行緊急出手干預匯市,買入3萬億印尼盾的國債。10年期印尼國債收益率漲幅擴大,日內漲7個基點,報8.078%,為2016年以來新高。

印尼財政部官員表示,在印尼盾貶值的同時,印尼政府嚴肅關注全球波動;目前短期政策的焦點是維持穩定。並認為阿根廷與土耳其的影響是暫時的。

菲律賓央行稱菲律賓仍是外國投資者可靠的投資對象

菲央行行長埃斯佩尼拉(Nestor Espenilla)8月30日對一篇關於外資撤出菲律賓的報告作出回應,他表示,菲律賓仍是“可靠的”投資對象。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科普利基金研究公司(Copley FundResearch)分析了180個新興市場的基金,結果顯示菲律賓新興市場的平均投資基金權重掉落至0.87%,達到2011年來的最低點。

據《金融時報》稱,過去一年,83%的投資者降低了在菲律賓的持股比例,現在只有58%的投資者將資金投入菲律賓的各方面。此次調查包括黑巖集團(Black Rock)、富達國際投資(Fidelity)、安石投資(Ashmore)、凱敏雅克基金(Carmignac)和百達資產(Pictet)管理的基金。

該報告指出了投資者對菲央行利率上調速度的擔憂以及杜特爾特執政下可能存在的不確定性。

埃斯佩尼拉在聲明中說:“菲央行會考量最有利於國家經濟的因素,進而實施合適的貨幣政策。”

法國央行數據顯示:法國經濟仍面臨增長放緩風險

近期,根據法國央行發佈的預測數據顯示,2018年三季度法國經濟的增速將為0.4%,全年經濟增速僅為1.6%,低於此前政府預測,法國經濟仍面臨增長放緩風險。

根據法國央行本次發佈的數據顯示,在經歷了前兩季度連續0.2%的低增速後,“本應迴歸正常區間”的三季度經濟增速仍將保持在0.4%的低位運行水平,增長反彈依然乏力,增大政府完成全年1.9%增速目標的難度。對此,法國Ostrum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菲利普·維特爾表示:“儘管法國政府在年初曾將全年增速預期設定為2%,法國財政部長達爾馬南此前也剛剛把全年的最低增速目標下調至1.8%,但從目前各項經濟數據而言,法國政府恐很難完成這些目標,其最有可能的全年增速將僅為1.6%-1.7%左右。”菲利普指出:“如果法國政府希望達成其此前設定的目標,其三季度增速須至少達到0.9%,但據目前各項數據而言,該目標將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顯示法國仍然面臨增速放緩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