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話說「情」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中國式管理曾仕強


中國式管理企業服務中心,用中國式管理幫助企業固本培元。


曾仕強:話說“情”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中國式管理,其實就是“情、理、法”的管理。凡事“以情為先”,彼此“所重在理”;“情”“理”講不通的時候,不得不“翻臉無情”,這時候把“法”搬出來,大家便會覺得刻薄寡恩、殘酷無情。

所以,只要出乎真情,何必怕情、矯情、絕情?中國人講話從來就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管理本來就是擴大“情”在管理中的重要歷程。

中華文化最寶貴的特質之一,便是“情”。孔子倡導“德治”,主張用“情”來感化。中國人對情的重視,並不侷限於父母、兄弟、子女、夫婦和朋友,也不僅是貧苦大眾。我們不但對人有情,對物也有情,都能達到貴物、惜物的心態。


曾仕強:話說“情”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管理現象,有互助也有競爭。重視互助的,便是“情的管理”。上司、部屬彼此無情,哪裡能夠真誠互助?重視競爭的,即為“無情”,只好訴諸權威,以強權為公理,那便是“商場如戰場”。

講求無“情”的管理,就不能怪員工跳槽。美國企業界,員工越跳槽越顯得有能力,越跳槽越有機會晉升,並且獲得更高的待遇。然而,我們一方面宣佈“企業是沒有感情的”,強調“競爭才是生存致勝之道”,另一方面卻有指責員工跳槽,豈非嚴重矛盾?

西方人認為,人要自由,也應該獨立。老闆有決定員工去留的自由,員工也可以獨立的工作,“合則留,不合則去”,不必講求對公司或老闆忠誠。


曾仕強:話說“情”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我們的企業多數認為老闆可以開除不稱職的員工,然而,在感情上又希望員工“以廠為家”,對公司(老闆)忠誠,並且不跳槽。同樣地,有人盡力鼓吹學習日本人的管理作風,卻又高喊“爸爸回家吃飯”。對於這種“一以貫之”的觀念,表現出來就是“有情”故作“無情”。而在一般管理者,則為“怕情”而終止“斷情”。他們害怕付出情,卻要求得到情,只取不予,把情給斷掉了。

管理者有情,員工也有情,彼此站在同等的位置,才能夠相親相愛而得其和,而“和”還是“萬事成”的基礎,為企業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

管理者能夠發乎情而止乎禮,他就具備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理想人格。這樣一切管理措施,自然會本著關懷、珍惜員工的情,儘量求其合理化,這就叫做“時中”。相反地,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宰,當怒而喜,當哀而樂,結果毫無忌憚,因而怕情、絕情,終止斷了員工的情。管理的效果,當然是越來越差。有一天發現眾叛親離,已經是癌症末期,無可救藥了。

我們常常罵人不近人情。不近人情的人,是大家所厭惡的。管理者一旦標榜自己不近人情,對於現代化的人性管理,也構成莫大的障礙。現代化的管理者,應該也是不願自陷於不義的。

現代中國人,絕對不反對培養公德心,絕對不否認法的重要和守法的價值,我們反對情之惡,亦即由於私心、偏心、欺心、疑心所引發的不和之情。我們以公破私、以正破偏、以誠破欺、以信破疑。管理者“發而皆中節”,就不用“怕情”,便可能放心實施“情的管理”,真正達到人性化的境界。

日本索尼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認為,“經理人應該將員工視同自己的子弟一般”的“關愛員工”的理念來運營,結果非常成功。真正具備有豐富管理實務經驗的主管,都不違言對員工的關懷和珍惜才是重要的管理之道。而關懷與珍惜,就是真情的流露。

假若一個管理者,有本領讓他的部屬跟他一天,發生一天的感情,跟他三天,發生三天的感情,久而久之,彼此的情濃得化不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請問跳槽的情況如何發生?三國時期,曹操曾經一再以高薪、高職勸誘關公,而關公未為所動,足以證明情誼重於利益。


曾仕強:話說“情”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中國管理者應該明白“合則留,不合則去”乃是人之常情,唯有動之以情,自然地留下部屬,才是上策。事實上,管理者自己也是人,也有人情的需求,他同員工一樣,需要被瞭解和同情。得到員工的諒解和擁戴,便是獲得員工至情的表徵。依據作用、反作用定律,不信任將引起更大的不信任,而愛則會喚起超乎其本身的愛。但是,愛如果讓人覺得強迫領情,則將引起反感,產生極大的不悅,所以“誠”是“情”的基石。

管理者誠摯地關愛員工,使員工樂於盡心盡力,處處體諒管理階層的苦衷,彼此以和為貴,企業安得不順利發展?同仁哪有不互助合作的?

不必怕情,不用矯情,更不能絕情,因為管理本身就是擴情的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