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威普通老百姓怎麼買房子

最近有很多朋友私信問我武威買房子相關的情況,朋友們買房得去問房產經紀人和自個錢包啊,問我沒啥用的。看了下大家的問題所以再寫一篇,談談個人看法。

近年來,隨著一線城市房價暴漲,二三線城市房價的跟進,理所當然的我大武威這個五線城市房價也開始飆升了。最近兩年的房價飆升也引發市場的恐懼心理,有錢置換的、剛需結婚的都生怕以後越來越買不起房了,想方設法弄個首付也要上車。實際上,我們五線城市基礎設施相對薄弱、老百姓收入來源非常有限,剛需接盤能力並不很強、土地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房產去庫存壓力仍很大,必將導致炒房資金不可長期持續下去。未來無論是置換還是首套購房者,高位接盤都會面臨一定的風險,需要慎重考慮。

實際案例

我一堂兄弟,90後。結婚要求買房買車,當時買的是皇臺北區?的房子,小兩房應該是花了15萬,隨便裝修五萬又進去了,買輛車差不多5萬,結婚前後彩禮婚禮亂七八糟算下來隨便十來萬沒有了,這個就是槓槓的剛需,這一下就花出去20+5+10=35萬。工作沒有正式的。

另外一個發小,結婚買房全款30萬,臺莊?大三房,裝修的挺闊氣。結婚按照咱們這地的行情怎麼也得十來萬吧,就這一兩年內花出去30+10+10=50萬。工作沒有正式的。

我姐,80後,去年置換,千什麼小區,總價多少我忘記了四五十萬應該是要的,按揭買的,月供應該不到兩千。置換前惠民小區一居室的房子,當時買十來萬吧。姐姐老師、姐夫基層公務員。

我叔叔,前兩年新買的,太西欣宇?好像四十萬左右吧,按揭貸款,不到兩千月供,有一套老房子出租還能補貼大部分月供。工作十幾年的高中老師,嬸嬸沒正式工作。

還有一個我媽的徒弟,天一時代城第一批業主,當年就買了複式樓。家底厚實,新西涼做批發生意,算是個體工商從業者,小老闆,也是買房相對容易的一個群體!重點是家底厚實……

親戚,是某個單位的長,那時候不存在買房子,武威兩套房,幾年前半賣半送給我了表哥一套,現在自己兒子在上海灘置產了。這應該是買房最容易的群體了,那個年代動動嘴就能解決這事!

從以上案例大致能概括各個階層的購房群體了!五個案例從上到下難度依次降低,可以肯定的是買房容易不容易完全看個人或者家庭積累,重在積累。年紀輕輕就想住大房子,憑啥?還有就是最容易買房那個群體都離開武威啦,然後第四層的就上去了,以後也可能離開!最難的還是第一層的,人家都上去了我們還在這一層!你要長遠看的話房子就不重要了,你所在的階層才是最重要的,你得往上一階層走啊!往上最容易的通道就是讀書,那你覺得房子重要還是讀書重要?

對於房子大家都淡定點吧,房子就是用來住的混凝土殼,你所在的階層才是你奮鬥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