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不信,荀子辩论也会输!

【中华历史名人素描系列】中国历史上最具叛逆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思想家

武汉一中 高尊平

齐王建三年(前262)的春天,都城临淄稷下学宫。讲堂外风和日丽,百鸟啁啾,百花争艳,万木竞秀。讲堂内一场学术辩论会正在进行。

“孟轲曾是稷下学宫最负盛名的大儒。学习孟老夫子的思想,我受益良多。孟夫子主张性善论,在下不敢苟同,我主张性恶论。我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善良是人为修饰的结果,是伪。”新任祭酒荀卿坐而论道,开宗明义,亮明观点。

坐在后排的稷下学子瞪大了眼睛,坐在前排的稷下先生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前任祭酒脸都变绿了。

荀卿对标新立异可能遇到的阻力有充分估计。前任祭酒是孟夫子的亲炙弟子,稷下学子信奉儒家者居多,除秦国外的列国均以儒家的仁义相标榜,自己也以儒家传人自居,然而今天却将矛头指向了儒家的权威,并且戳向了最核心的观点。荀卿捋一下胡须,继续阐释自己的观点:

“初生婴儿,抓到食物是塞进自己口中,还是喂给别人呢?三岁幼儿,见同伴有新鲜玩具都要去抓,见大人抱其他孩子都会不满,见别人的东西比自己好都会心生嫉妒。自私、贪婪、仇恨、嫉妒,这都是人的本性,生而有之。而友爱、仁慈、宽容、善良则是后天学习磨练的结果,是伪。”

“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它们构成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的发端。如果人性本恶,请问美德是怎样产生的呢?”前任祭酒率先发难。

“孟子的四心说并不成立,因为孟子观察的视角是成人而不是儿童,成人的本性并不是本性,而是在社会中习染的结果,是伪。儿童的本性才是本性,是天然的习性。至于说美德的产生,自然是圣人制定了道德标准,人们遵照这种标准行事就养成了美德。不具备美德的是小人,具备美德的是君子,具备所有美德的是圣贤。”荀卿侃侃而谈。

“说的真好。真是名符其实的大儒!难怪齐王要用最隆重的礼节将其从秦国迎回并委以祭酒之职。”

“听说齐王拜荀子为师,还授以上卿之职。”

“挑战权威,叛逆师门,真够刺激的。”

学子们在下面嘀咕。

“既然人性邪恶,那么圣人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前任祭酒穷追不舍。

这问题石破天惊,讲堂刹时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荀卿愣了一下,但很快打通了思路:

“人性本恶,是说人的德性本恶,但人的慧性却有高下之分。圣人的慧性高出常人,他们观察氏族和部落的生存状况,发现团结友善宽容的组织生存下来了,而那些自私内斗忌恨的组织却毁灭了,他们于是为社会制定了一系列道德规范,并以身垂范大力推行,这样便产生了圣人。”

学子们纷纷颔首赞许。前任祭酒却祭出大杀器:

“不要说人类,即便动物也有善心善性善念善行,比如保护幼仔,比如夫妻恩爱,比如反哺跪乳,这些怎么解释?难道也是圣人教化的结果吗?”

会场听众哄堂大笑。荀卿颇感意外,便转换话题:

“性善论并非一无是处。但性善论的问题是片面强调仁义教化的作用,而忽视了礼仪法制的功用,强化德治而轻视法治,这就使儒家的治国效能大打折扣。这也就是我要提出性恶论的动机。”

“荀老儿是渎神!”

“荀老头离经叛道!”

“荀老狗是畜生!”

台下儒生见荀子难以自圆其说,便开始起哄,然后一哄而散。

荀子讪讪地从座席上站起来,弟子李斯、韩非等人过来解劝:

“儒家思想不革新,不发展,就是死路一条,可革新就会遇到阻力,发展必然会有反对声音。老师,我们支持你!”

三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你也许不信,荀子辩论也会输!

你也许不信,荀子辩论也会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