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四句金言,融会贯通,必成大器!

《荀子》一书作者是战国末期大思想家荀况所著的一部古籍,现存于世有三十二篇,其中大部分内容为荀况自书,现今最广为流传的是《荀子·劝学篇》,此篇一直收录于中学课本当中。

荀况通常称作荀子,本名况,字卿,所以后世也有尊称其为荀卿者,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对儒家典籍的归纳整编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荀子传承儒家思想并非愚承旧教,有许多自己的主张与思想贯穿于其著作之中,最为有名的便是荀子提出的“性恶论”,这与孟子所宣扬的“性善论”起到鲜明对比。另外荀子还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和秦国丞相李斯的师父,因其两大弟子都奉行法家思想,以至于荀子儒家学派的身份在后世也曾饱受争议。但观其著作皆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所以荀子儒家身份是毋庸置疑的。后世苏轼曾说“荀卿明王道”,可见荀子之才有大能为。本篇我们不谈其治国韬略,仅选其著作《荀子》中的四句为人立世金言以敬观瞻,望能得以处世之益。

《荀子》四句金言,融会贯通,必成大器!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子》

释义:德行高洁的君子会给人提出合理且有利于执行的建议,让他人从中受益,而普通人在别人危难之时只能助人之财力,以帮其渡过难关。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这个意思,给予人财物能帮人一时,但能为他人指明一条道路,便可能改变其一生,此番犹如贵人之助,必将令人终生铭记。但不论如何,当他人身处危难,能加以援手都是难能可贵。

《荀子》四句金言,融会贯通,必成大器!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荀子》

释义:但凡喜欢争辩比斗之人,都会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认为他人的立场与言论是错误的。

现今火热的成功学中,有一个重要论点是说,停止争辩最好的方式是不去与人争辩,事实亦是如此,往往争辩非但不能说服对方,反而通过争辩更能坚定双方各自的观点。所以要想让他人接纳自己的言论,要学会停止争辩,学着以柔克刚,而并非针锋相对。

《荀子》四句金言,融会贯通,必成大器!


虽有矛戈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

释义:武器再锋利也比不上谦恭仁德的品行更具威慑力。

以武力相逼或许可以使人迫于利害屈从,但以高尚品德感召才能令他人由衷信服。现实之中有许多类似的事例,强压之下虽能暂时控制局面,但等到达到临界点时,其反扑之力则多无法收拾。所以待人之道并非恃强凌弱,而是应该以德服人,这才是长久之计。

《荀子》四句金言,融会贯通,必成大器!


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

释义:飞禽走兽有感知与觉察的能力,但是却不讲道义,可人却有气节、有生机、有认知能力、还能够遵循道义,所以说人在天地之间才最为可贵。

此句一是说人与动物有别,是因为人有思想情感,有道德约束,有行为规范,所以较之高等。另一个意思是说,人若是不懂礼义廉耻,便与禽兽无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