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仍在,永失金庸


江湖仍在,永失金庸


據香港文匯網10月30日報道,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鏞)當天下午病逝於香港養和醫院,享年94歲。消息一經發布,震盪了兩岸三地。

從1955年使用筆名“金庸”連載武俠小說處女座《書劍恩仇錄》開始,到1972年完成《鹿鼎記》後封筆,金庸總共寫了15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瑰麗奇幻的夢想,為武俠小說史乃至中國通俗文學史翻開了一個新的篇章。根據保守估計,金庸小說全球發行量已經超過了3億冊,翻拍或者跟他作品有關的電影電視粗略統計也已經超過100多部。

金庸的逝世,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影響了一代人的金庸

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海寧,1948年移居香港, 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與黃霑、蔡瀾、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

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稱的字首,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越女劍》。


江湖仍在,永失金庸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俠小說。”金庸繼承了古典武俠技擊小說的寫作傳統,又在現代的閱讀氛圍中對這一傳統進行了空前的技法與思想革命,開創了“新派武俠”的風格,被喻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武俠小說作家。六十年來,其作品在風靡了全球華人世界的同時,也使中國特有的武俠小說創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嚴家炎曾稱讚金庸的武俠小說是“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學者陳平原曾在一篇名為《超越雅俗》的文章中稱,作為20世紀最成功的武俠小說家,金庸的成功對世紀末中國文壇和學界都有極大的刺激——雅俗之爭、大小傳統之別、高等與大眾文化的分野,由於《笑傲江湖》等小說的出現,變得非常複雜。因此,他的貢獻在於超越了雅俗與古今。

多年來,金庸的武俠故事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他筆下書寫的不僅僅是一個又一個跌宕起伏的傳奇故事,也不僅僅是讓人難以忘懷的一個又一個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是一種俠骨柔腸的情懷,一種對於快意恩仇的嚮往。

李開復曾在自傳中寫到他對於金庸的喜愛,他在美國上學期間,一直在看金庸的小說,把每一本金庸小說都讀了整整五遍。

花名“風清揚”的馬雲亦是不折不扣的金庸迷,他熟讀金庸的武俠小說,阿里巴巴辦公室以金庸小說的武林聖地命名:辦公室叫“桃花島”,會議室叫“光明頂”,洗手間叫“聽雨軒”。阿里巴巴的價值體系,先後被稱為“獨孤九劍”和“六脈神劍”。

2000年,馬雲託朋友代自己在香港約見自己的偶像金庸,他說當時自己激動了幾天,買了他的書,興沖沖地期待著與金庸見面和簽字。

2014年,馬雲提到有一次到金庸澳大利亞的家裡做客,看到他家中滿滿一間的書,問:“這些書你全都看完了嗎?”金庸笑道自己從不看書。

但是在閒聊時,金庸卻能對各種歷史話題完完整整娓娓道來,讓聽者目瞪口呆。馬雲問了金庸的太太后才知道,原來金庸所說的“從來不看書”,是因為他早已把這一屋子的書都看完了。

“一流老闆”

著名科幻小說家、金庸好友倪匡稱,金庸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最有錢的文人,成就他的除了才華,還有敏銳的賺錢天賦。金庸是中國文人的一個標杆性人物,在1992公佈的香港百富榜上,金庸以12億財富位列第64位。金庸是有史以來中國文人第一個億萬富豪,單憑寫作創造了財富史上的奇蹟。



據香港文匯網10月30日報道,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鏞)當天下午病逝於香港養和醫院,享年94歲。消息一經發布,震盪了兩岸三地。

從1955年使用筆名“金庸”連載武俠小說處女座《書劍恩仇錄》開始,到1972年完成《鹿鼎記》後封筆,金庸總共寫了15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瑰麗奇幻的夢想,為武俠小說史乃至中國通俗文學史翻開了一個新的篇章。根據保守估計,金庸小說全球發行量已經超過了3億冊,翻拍或者跟他作品有關的電影電視粗略統計也已經超過100多部。

金庸的逝世,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影響了一代人的金庸

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海寧,1948年移居香港, 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與黃霑、蔡瀾、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

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稱的字首,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越女劍》。


江湖仍在,永失金庸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俠小說。”金庸繼承了古典武俠技擊小說的寫作傳統,又在現代的閱讀氛圍中對這一傳統進行了空前的技法與思想革命,開創了“新派武俠”的風格,被喻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武俠小說作家。六十年來,其作品在風靡了全球華人世界的同時,也使中國特有的武俠小說創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嚴家炎曾稱讚金庸的武俠小說是“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學者陳平原曾在一篇名為《超越雅俗》的文章中稱,作為20世紀最成功的武俠小說家,金庸的成功對世紀末中國文壇和學界都有極大的刺激——雅俗之爭、大小傳統之別、高等與大眾文化的分野,由於《笑傲江湖》等小說的出現,變得非常複雜。因此,他的貢獻在於超越了雅俗與古今。

多年來,金庸的武俠故事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他筆下書寫的不僅僅是一個又一個跌宕起伏的傳奇故事,也不僅僅是讓人難以忘懷的一個又一個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是一種俠骨柔腸的情懷,一種對於快意恩仇的嚮往。

李開復曾在自傳中寫到他對於金庸的喜愛,他在美國上學期間,一直在看金庸的小說,把每一本金庸小說都讀了整整五遍。

花名“風清揚”的馬雲亦是不折不扣的金庸迷,他熟讀金庸的武俠小說,阿里巴巴辦公室以金庸小說的武林聖地命名:辦公室叫“桃花島”,會議室叫“光明頂”,洗手間叫“聽雨軒”。阿里巴巴的價值體系,先後被稱為“獨孤九劍”和“六脈神劍”。

2000年,馬雲託朋友代自己在香港約見自己的偶像金庸,他說當時自己激動了幾天,買了他的書,興沖沖地期待著與金庸見面和簽字。

2014年,馬雲提到有一次到金庸澳大利亞的家裡做客,看到他家中滿滿一間的書,問:“這些書你全都看完了嗎?”金庸笑道自己從不看書。

但是在閒聊時,金庸卻能對各種歷史話題完完整整娓娓道來,讓聽者目瞪口呆。馬雲問了金庸的太太后才知道,原來金庸所說的“從來不看書”,是因為他早已把這一屋子的書都看完了。

“一流老闆”

著名科幻小說家、金庸好友倪匡稱,金庸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最有錢的文人,成就他的除了才華,還有敏銳的賺錢天賦。金庸是中國文人的一個標杆性人物,在1992公佈的香港百富榜上,金庸以12億財富位列第64位。金庸是有史以來中國文人第一個億萬富豪,單憑寫作創造了財富史上的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