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然開朗!用這2種方式帶孩子欣賞經典,讓孩子的表達疊代加速

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說“你要終身跟那些很強的東西,很可怕的東西和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自己是什麼。自我是不斷地在自我升級中間碰撞而產生的

。”

孩子的一生,其實都在不斷的提升自我,持續的塑造自我。美國幼兒園的美術課通過讓孩子儘早接觸並體驗名畫的方式,從而提高敏銳的感受力和創造性的表達力,積累形象思維和創意表達的高端素材,讓孩子從經典中學習,踩在巨人的肩上前進。

豁然開朗!用這2種方式帶孩子欣賞經典,讓孩子的表達迭代加速

可是問題來了,世界名畫雖然經典,但是背後的美術哲學思想深奧難懂,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孩子互動,讓孩子能理解並能表達觀點呢?

一、捕捉感覺,讓孩子表達更有想象力

有一個媽媽曾帶著女兒去看畫展,她站在一幅白色的作品前,看到除了白色,什麼也沒有。她看了半天也沒理解畫家想要表達什麼,就問三歲多的女兒“你看畫家畫了什麼?”女兒說:“媽媽這是雪,下雪了。”媽媽又認真的看了一下作品,注意到創作時間正是2012年12月23日,聖誕節的前一天,忽然想起來確實是下雪了。

畫家給作品的名字就是日期,沒有其孩子的,孩子卻用直覺捕捉到畫面的意思。孩子欣賞時對色彩產生想象,和媽媽交流想法的過程,就是一種創新。《我是藝術家-學前兒童視覺藝術的發展》中提到“通過與這些高水平的藝術作品接觸,兒童會實現審美內化,一旦兒童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轉化為自己的表象,孩子們就能夠自行創造。”

豁然開朗!用這2種方式帶孩子欣賞經典,讓孩子的表達迭代加速

當孩子能夠用一流作品中的藝術元素去創作的時候,孩子們的語言與想象之間也會不斷的變化,經歷一個“詩意的轉變”。隨著創作中出現越來越多的計劃和細節,孩子可以更多的談論畫面上存在的元素,以及它們是如何被創作出來的。

其實,每個人都有對美的鑑賞能力,不懂藝術的家長也需要帶孩子欣賞畫展,因為孩子對畫的感覺是最直觀的,孩子們觀察到的家長大人傾聽和認可就好。帶孩子看畫展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看見”的能力,看見作品中的有和無,能夠建立與作品之間的情緒交流,共鳴。

二、類比作品,讓孩子學會表達細微的不同

《在美國幼兒園上美術課》裡提到幼兒園老師為了讓孩子畫一匹馬,美國幼兒園老師用了五幅名畫讓孩子做關聯類比,讓孩子先欣賞、體驗,再創作。

豁然開朗!用這2種方式帶孩子欣賞經典,讓孩子的表達迭代加速

這五幅有關馬的名畫分別是西班牙畫家達利的《記憶的永恆》、英國畫家喬治·斯塔布斯的《大橡樹下的母馬和馬駒》、中國古代畫家趙夢頫的《秋郊飲馬圖》、美國著名畫家費雷德里克·雷明頓的《放了它,比爾》和俄國畫家康定斯基的《騎馬的人》。

同樣是馬,如同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不同的人畫出來的風格完全不一樣。藝術是用視覺形式呈現想法,孩子對比看完後感受就更深刻了。

老師解讀的時候方式非常豐富,從作家的故事、創作時的情緒、對畫面的描述,到對作品的提問與互動等等,尤其是在對名畫的互動上,孩子的好奇和細緻的觀察力令家長讚歎。

比如《在美國幼兒園上美術課》的幼兒園老師讓孩子看看俄國畫家康定斯基的《騎馬的人》,問孩子們畫了什麼?孩子們觀察的角度都不一樣,“畫的是一個烏龜在一匹馬上”,“畫的是海馬在飛翔”,“好像畫在一張紙上,又貼在另一張紙上”等等,孩子們不一樣的想法,也會給彼此更多的信息。

豁然開朗!用這2種方式帶孩子欣賞經典,讓孩子的表達迭代加速

學會傾聽別人的聲音,也學會借用別人的信息引發出更多的思考,孩子表達上就會有關聯性和邏輯感。

華東師範大學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王振宇教授曾說:“語言和繪畫是兩種不同的認知形式,語言的發展方向是概況化,而繪畫的發展方向是形象化。“好的藝術活動可以把語言和繪畫完美的結合,讓孩子既能夠用繪畫畫出內心的想法,也能夠讓表達的語言具有畫面感,引人入勝。

你有帶孩子欣賞經典的經歷嗎?有什麼困難的地方?歡迎留言與我們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