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薛玉梅寄語青年醫生:苦練內功,安全提升“綠色”導管消融技術

「专访」薛玉梅寄语青年医生:苦练内功,安全提升“绿色”导管消融技术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分會房顫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青年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常務委員……這一連串頭銜的背後,是一位精明幹練、美麗優雅的電生理界"木蘭"——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薛玉梅教授。作為中國綠色電生理聯盟聯合主席、本屆會議執行主席,在第一屆全國綠色電生理會議上,對於青年醫生如何安全地提升"綠色"導管消融技術的問題,她提出瞭如下這些希冀。

「专访」薛玉梅寄语青年医生:苦练内功,安全提升“绿色”导管消融技术

薛玉梅教授在大會現場。

一. 前輩奠定堅實基礎,"吃水不忘挖井人"

2016年10月,為了規範技術發展,在更大範圍內推廣新技術,在第27屆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上,在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分會的指導下,國內多位致力於無射線心電生理技術的青年醫生成立了中國綠色電生理聯盟。

如今中國綠色電生理技術已經走過了幾個年頭,作為導管消融基礎知識學習與綠色電生理技術進階的平臺,第一屆中國綠色電生理會議有幸邀請到很多電生理界的前輩,他們經歷了我國電生理研究的艱難起步時代,術者身穿10多公斤重的鉛衣,每臺手術站臺5~6小時,有些更是長達7~8小時,每臺手術X線曝光120~150分鐘是常事。

正是這些"德藝雙馨"的前輩們甘為人梯、言傳身教、不懈進取,帶領年輕的心血管人在電生理領域中不斷探索,步步前行,逐步摸索出各種手術方法和操作技巧,為我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得我國電生理技術不斷髮展壯大。"吃水不忘挖井人",青年醫生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可為生逢其時,又責任重大。

二. 苦練內功,不忘安全初心,規範操作流程

隨著對心律失常機制的深入理解、診療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相關設備的不斷改進,心律失常亞專科的發展也步入了快車道。如今很多類型的心律失常疾病有相應的治療方案選擇,尤其是導管消融等操作過程已經明顯易化,很多操作甚至可以零射線完成,操作變得更快捷、更安全。青年醫生免去了探索中曲折前進的過程,學習曲線縮短,可以走得更快,這是好事。

同時,我們也應意識到,缺少了去理解一些複雜情況的摸索過程,走了捷徑,難免會錯過一些"風景"。例如,本屆中國綠色電生理會議上,很多醫生展示了三維標測的好處,較之抽象的二維圖像,解剖結構和消融參數的量化與可視化,從時間、空間上給術者提供了很多更容易理解的信息,但二維空間的直觀影像在早期作為技術鋪墊,在某些關鍵時刻作為必要補充,年青的綠電術者們一定不要忽視。

綠色電生理技術的特點是低射線,射線量的減少並不意味著要以犧牲安全性為代價,患者安全警戒線時刻不能放鬆,怎麼重視都不為過,要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青年醫生要苦練紮實的基本功,虛心聆聽前輩們的教誨,通過解剖教材、實體標本、動物實驗、模擬器練習等途徑夯實基礎,規範操作流程,關注患者安全,在此前提下應用好現代工具才能"如虎添翼",才是醫者該有的修為,否則就是"空中樓閣",華而不實。

三. 開放心態,謹慎思維,切實提高技能

當今社會是一個知識爆炸的年代,電生理技術手段的發展日新月異,治療手段不斷豐富,這一領域中多種多樣的臨床問題,需要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去解決,更要不斷地學習,逐一去攻克,很多前輩窮極一生也僅能對某個領域某一方面純熟應用。

青年醫生應該認識到,前輩的成功並非一蹴而就,學習需要循序漸進,日積月累,不能"閉門造車"。尤其是對於臨床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個體化診治的研究,需要各方面知識的彙集和昇華,僅依靠個人的"單打獨鬥"很難產出高水平成果,要以開放的心態、謹慎的思維,藉助參觀大型電生理中心、參加電生理學會議等途徑,不斷接受新理念,切實提高臨床診療技能。

中國綠色電生理技術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其技術價值還存在很大延伸空間,未來將發揮更大作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凡是未來,應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