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季!带你吃遍山西的羊肉

天冷了。该吃羊肉了。


羊,是吉祥动物,羊通祥。

羊是何时来到这块古老的大陆,目前不可考。

知道的是,从上古炎黄始,羊就陪伴着中华文明的成长。因为炎帝部落的图腾,就是羊。

上党地区是炎帝活动的中心地带。羊头山据说就是炎帝的大本营。如今,上党地区给孩子过成童礼,不同于其他地方过12,而是在孩子15岁的时候,而且有一个重要仪式,就是姥姥要给孩子送“面羊”——用面蒸出来的“羊”。

此项习俗谓之“圆羊”。这可能是炎帝故里对羊崇拜的一种古老延续。

羊肉季!带你吃遍山西的羊肉


不止上党,其实全中国好像对羊都有一种宗教式的敬畏。其根源不知道,但我猜想,羊这种动物,温顺,乖巧,美丽。无论是外貌还是性格,可能都和这个民族的追求相合吧。

表现在汉字中更明显一些。因为汉字中隐含着极为丰富的信息,是记录、反映、揭示中华民族上古文化发展过程最为有力的"原始记录"。

有关羊的汉字比如说“美”,许慎说,美,甘也。从羊从大。

再比如说“鲜”,《广东新语》中说:东南少羊而多鱼,边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鱼,其民亦然。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鱼'、'羊'为'鲜'。再比如“羹”,呆呆说还有比羊羔更鲜美的汤吗?

所以,崇羊心理,让我们对羊的感情更亲近。以至于影响了我们的饮食。

尤其是山西,一旦吃羊肉,从动意,到割羊肉,再到烹饪,整个过程,都充满了一种神秘。

所以要写羊肉,呆呆那是净手焚香,默祷阿弥陀佛几遍,才下手的。


山西人吃羊肉,各有各的吃法。

草原是羊的家园,草原人吃羊肉自然豪情万丈。

不论是烤的还是炖的,草原人讲究的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在草原吃羊肉,没有足够的酒量,没有钢一样的坚胃,你是无法体会草原羊肉的壮烈的!

羊肉从草原来到山西,首先进入的是大同。

每次到大同,街边粉杂是必吃的早餐。

粉杂重在粉,是洁白通透的土豆粉。次在杂,是精挑细选的羊血羊肝等,配上油条油饼,吃完通体舒泰。

昨天群里就有人晒图,正是大同粉杂,而且专门注明:大同标配。

后经马姓同学指点,到帅府街一小店喝粉杂,味道更佳!

羊肉季!带你吃遍山西的羊肉



右玉县是品质羊肉出产地

每到年关,总有不少外地客商到右玉,整只整只的买。

在右玉吃羊肉,印象最深的是盐煎羊肉

右玉羊好在哪?鲜!据说盐煎羊肉煎一只整羊,只需要一碗盐水,现杀现煎。靠羊肉自身的水分就煎好了。

盐煎羊肉滑嫩可口,没有一点膻腥。呆呆在右玉宾馆吃过两次,味道果然鲜美。

羊肉季!带你吃遍山西的羊肉


进入雁门关,到了省城太原。

羊肉的吃法就变了。

传统老太原吃羊肉,一是杂割。二是头脑。这两项都和傅山先生有关。

名称据说是要反清复明,割清人的头脑。

当年以桥头街清和元老店正宗。

太原羊汤不用说大家也都明了。现下羊肉汤羊杂割还是郝刚刚的牌子亮,每天早上,柳巷北口的郝刚刚店门口,总是排着长队,成为一道风景。

羊肉季!带你吃遍山西的羊肉


但其他羊汤店也各自有揽客的绝活。比如去年在傅山故里中华傅山园开的膳食院,就引进的是非遗传人亲自熬汤做羊肉。

还有些羊汤店,开始通宵营业,比如二巷和桃园路交叉口,有赵记羊汤,北大街桃园路口有尚味。羊汤都很不错。

头脑,也离不开羊肉。头脑又名八珍汤,也是傅山先生自创给母亲的一道保健食品,头脑中的羊肉绵软细腻。入口爽滑,大补,大都习惯冬季早上喝。

羊肉季!带你吃遍山西的羊肉


这些年太原也流行过一阵子烤全羊。开始说是丈子头,后来转向中北大学附近了。你现在沿滨河东路一直向北,快到中北大学时,路边停满车的地方,就是这家。

北大街有老曲家羊肉,是火锅一类,羊肉论斤卖。

太原城南,我觉得还是以小店牺汤为代表。太航大酒店有韩九只牺汤,是真传。但羊汤毕竟是下里巴人享有的美食,离开那种环境,再精美的羊汤,也觉得索然。

有一年夏天去小店,忘了是哪个村,专门冲

着牺汤去的。一大群人在村委会,围着一口大锅,看着羊汤翻滚,那种感觉,才叫爽。

牺汤,其实也是一种仪式,反映的依旧是百姓祈求丰收的心情。此处以羊为牺牲,表达的还是一种崇羊心理。

还有一年,朋友带着去了小店的贾家寨村,村里的羊汤,浓墨重彩,喝得痛快。搞得直到现在,刘同学成天嚷嚷着要再去。

刘同学说,现在贾家寨羊汤字号叫“四老汉”,其实本来就是“死老汉”的谐音。村里人土,戏谑心足,真说你死老汉,其实心底里是有羡慕夸奖的成分呢。

羊肉季!带你吃遍山西的羊肉


晋南地区吃羊肉也由来已久。做法有红闷羊肉,有沙锅炖肉,有羊汤。这里重点说说襄汾膏腴村的羊肉锅子。

膏腴村属于汾城镇,鼎鼎大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现在村里人嫌麻烦,经常把膏腴写

成高一,或者膏一。

省事是省事了,意味全没了。膏腴,那是富庶的代名词啊。

襄汾膏腴有三宝,贾跃亭,跑鼓车,羊肉锅。

膏腴村分南北。北膏腴羊肉锅子最出名。据说是弟兄三个各干各的,于是有老二家正宗锅子,也有老三家正宗锅子。

羊肉季!带你吃遍山西的羊肉


膏腴羊肉锅子,依旧是乡民做法,油大,色彩斑斓。真正的小时候的味道。羊肉也是论斤。

按咱的小胃口,一个二斤的小锅子,也就足够。尤其是羊肉锅子标配晋南馍。凉馍泡在羊汤里,很快被滋润,那种味道,太神了。

不过,你千万不能用别的地方的馒头替代。只有晋南馍馍,才能出来这种口味。

现在交通方便,许多城里人在周末专门开车到村里吃。膏腴村的人商业意识敏感。羊肉锅子还有礼品盒,也可打包带走。

有一年,多年不见的高中同学去我家,就非给打包两个羊肉锅子,至现在让我感激不尽。


不过在晋南喝羊汤,还是曲沃的最亮。

曲沃羊汤汤白味美,是纯正骨头老汤。原来大家都以史村为正宗,后来兴起王家,现在据说吕保安成了品牌。

在我的记忆深处,最好喝得还是二十多年前的曲沃工商局食堂。

那会儿经常下去采访。曲沃工商局的局长姓李。人好处,爽快。每次去了,就是食堂就餐,自然少不了羊汤。

李局长善饮,而且是猜拳行令的高手,有一次我不知天高地厚,也和老汉哥俩好。结果完全找不到北,晕乎乎惨败。

曲沃羊汤最大的问题是出不得远门。太原也曾经开过,但味道不正,很快倒闭。倒是临汾鼓楼边上的王家,多年来一直开着,每次去临汾,都是我必去的地方。

后来才知道,曲沃羊汤是认水的。只有曲沃的水才能熬出正宗的味道,一换水,就味道大变。

所以在外地开店,水,也成了高成本的物料。太远的地方,自然不划算。

羊肉季!带你吃遍山西的羊肉


运城人和西安生活习惯更像,也吃羊肉泡馍。不过,运城人吃羊肉最独特的,应该是羊肉胡卜。

我刚开始接触羊肉胡卜,想当然地以为是羊肉胡萝卜,因为炖羊肉,胡萝卜是天生的配菜。

但上桌以后,才知道所谓胡卜,其实就是一种特产干饼子,做成饼丝一样的煮在羊肉汤里。干饼子吸收羊头汤的油分,互相调和,是难得的佳肴。

胡卜以北相村的著名。不过在太原旱西关,有一家夏县人开的羊肉胡卜,感觉也很正宗。经常有运城人在此聚会。

羊肉季!带你吃遍山西的羊肉


不过我吃过最好的运城羊肉,却是那年春分带队游学到芮城 。一位老领导提前给村里一家农家乐预定了羊肉,现杀现做。

那家农家乐藏在山沟里,锅台铮亮,干净爽洁。一大盆羊肉再佐之几样野菜,一大盆刚蒸好的运城馍……

哎呀,不能写了,我去擦擦口水。


晋东南地区的羊汤做法和晋南有点类似,以壶关羊汤最好。

“郭氏羊汤”是其中的代表,汤鲜而不膻,肉嫩而不绵,有“一碗汤中有全羊”之说。

即:一碗汤中有三五个羊肉丸子、七八个羊肉饺子,炖肉、血条、脂油与头、蹄、口条及胃、肠、心、肝、肺、腰等内脏切成的条条块块。除羊的皮毛之外,应有尽有,连羊骨髓也熬在老汤中。

有一年,我买了曲沃羊汤和壶关羊汤,在长治让岳父一家品尝,大家都说曲沃的油大,不合口味。

人的胃口就这么奇怪,吃惯什么了,就会成为比任何标准都细的尺度。

羊肉季!带你吃遍山西的羊肉


吕梁山里产柏树,尤其是中阳、岢岚(姑且把岢岚划归吕梁)等。于是柏子羊肉就成为特产。

去年朋友从中阳买了柏子羊肉,吆喝大家去一家酒馆现做现吃。一锅肉端上来,果然香气扑鼻,羊肉软而不柴,有点入口即化的意思。赞美声不绝。


前文写了那么多羊汤,最后我再隆重推荐柳林的羊汤。

以前只知道柳林的碗托好吃,没想到前年去柳林,海峰同学带领着早上喝羊汤,好家伙:

一大海碗,羊血羊肝羊下水等配上豆腐粉条黄萝卜丝冬瓜片。

一大碗里必须冒得尖尖的才算。味道十足,分量十足。可见柳林人民的淳朴。

羊肉季!带你吃遍山西的羊肉


吕梁不仅喝羊汤,而且有羊羔酒。

古法酿制的羊羔酒是山西很牛的特产,当时文人骚客喝点羊羔酒就上头吟诵诗词。

羊羔酒里还真有羊肉,可能古代的羊羔酒类似黄酒吧。不过现在的,我想应该没了。

前两天孝义的任老师请客,拿出的就是他们家的特产羊羔酒。我拼命喝了几口,怎么也没喝出羊羔味道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