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心理——當下最熱的心理流派“靈脩主義”

起源

“靈脩主義”緣起於宗教中的修行。修行有一些鮮明的形式,如基督教的祈禱、佛教的誦經、道教的打坐、伊斯蘭教的節食、印度的瑜伽等等。人們通過宗教的修行、鍛鍊能夠達到平撫心靈的目的,同時還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力量,增強對自我的控制力。

西方一些學者將宗教的修行用現代心理學進行改良,心理學與宗教“靈脩”結合後形成一門獨特的流派(嚴格來說,靈脩主義並不是獨立的心理學派,其強調身心的修行體驗,更偏向於各種思潮與心理學融合後的實踐)即“靈脩主義”。

“靈脩主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在西方流行,以海倫.舒曼的《奇蹟課程》聞名遐邇。海倫.舒曼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內外科醫學院的醫療心理學系的主任與心理教授,擁有博士學位。他通過與同事的修行實踐、個人感悟,將基督教、佛教、心理學相結合,創造出這門經典靈脩課程。美國是基督教國家,基督教徒眾多,海倫.舒曼在書中採用了大量的宗教術語,使得此書看上像一本宗教書籍。

漫談心理——當下最熱的心理流派“靈脩主義”

修行者追尋內心的平和

漫談心理——當下最熱的心理流派“靈脩主義”

奇蹟課程

“靈脩主義”的心理學基礎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心理學能夠對存在心理問題的人提供幫助。

心理問題普遍存在,具有一定的隱秘性,難以治療。比如神經症(神經官能症),是一組精神障礙的總稱,包括神經衰弱、強迫症、焦慮症、恐怖症、軀體形式障礙等等,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礙心理功能或社會功能,但沒有任何可證實的器質性病理基礎。通常需要心理諮詢師或心理醫生採取綜合性心理疏導,經過長期診療,幫助來訪者走出困境。在心理診療過程中,冥想、祈禱、反思這些“靈脩”手段有時也會被選擇,有助於來訪者回歸平靜,找回內心力量。

正是因為心理問題會引發心智、情緒甚至軀體性反應,給人帶來巨大的痛苦,且難以恢復。如果個體能夠通過自我調整來解決問題,將有助於個體保持長久健康,並能提升生活品質。“靈脩主義”就是通過分析個體心靈與肉體的關係,辨析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根源,建立新的自我觀念,對問題處理採取獨特的思維方式,並在行為上積極實踐,保持其追求的美好狀態,輔以冥想、瑜伽等修行方式,從而增強內心的力量。個體最終從被心智、情緒控制轉變為可以敏感地觀察自己的心理活動,達到超脫。相較傳統心理學,“靈脩主義”所建立的觀念與宗教思想關係密切,追求宗教所倡導的心境狀態。

個體在調整、修行的過程中,赤誠地面對自我、建立合理的觀念、形成新的良性條件反射,這些都涉及諸如認知主義、行為主義、人本主義等心理學派的理論實踐。

漫談心理——當下最熱的心理流派“靈脩主義”

現代人心理問題日益凸顯

“靈脩主義”代表人物

肯威爾伯 代表作《恩寵和勇氣》《整合心理學》

漫談心理——當下最熱的心理流派“靈脩主義”

肯威爾伯與患癌的妻子崔雅

埃克哈特·託利 代表作 《當下的力量》

漫談心理——當下最熱的心理流派“靈脩主義”

埃克哈特·託利

張德芬 代表作《遇見未知的自己》《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

漫談心理——當下最熱的心理流派“靈脩主義”

張德芬

“靈脩主義”的特點

融合宗教、哲學與心理學觀點

對心理問題及診療具有獨特的解釋

強調深度的自省

認為存在“內在能量”

追求當下的臨在感

具備形式上的修行

流派人物往往被稱為“心靈導師”“靈性導師”

流派的危機——當心偽“靈脩主義”

在我國,因為心理諮詢師認證制度的不健全(鑑於心理諮詢行業魚龍混雜,目前我國已經撤銷心理諮詢師認證),許多偽“靈脩主義”者考取心理諮詢師資格,打著國家認證的旗號開展偽科學性質的非法修行活動。這些活動缺乏正確的理論支持,過分強調精神的重要性,過度修行導致個體脫離社會,涉及唯靈論(如占星術、靈魂說、玄學等),應當引起大家足夠的警惕。

真正的“靈脩主義”不是讓人變得自我、冷漠、脫離社會,而是引導人們正確的對待自己和他人,健康、積極地融入社會生活。

“靈脩主義”的未來

“靈脩主義”者往往具有心理學或哲學背景、且熱衷於精神鍛鍊。他們能夠理性看待心理學與宗教、哲學中的衝突和共性,並試圖去融合幾者,構建出綜合的鍛鍊內心方式。這些修行確實有助於個體維持心理健康狀態,並提升個體的意識水平。但其理論基礎過於雜亂,流派尚未形成比較統一的思想觀念,宗教背景也會引發外界質疑其科學性(該流派尚未被心理學界認可)。

未來“靈脩主義"者應該加強相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開展理論研究,形成科學、可靠、統一的理論基礎。設置相對統一的理論框架,提供給不同學者、受眾借鑑、發揮。

漫談心理——當下最熱的心理流派“靈脩主義”

(更多精彩原創科學、教育、心理類資訊,請關注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