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降但又不敢降?常州不少開發商當前處於尷尬的境地!

最近的常州樓市多少有點“尷尬”。

怎麼說呢?朋友圈但凡有置業顧問、或者中介朋友的人都知道,如今的市面上打折促銷手段出現的頻率有點高啊,但你仔細推敲以後發現,開發商打出的折扣力度又沒有多大,或許僅是一種噱頭;另一方面,原本打算在4季度開盤的某些樓盤,如今放風出來說,年內可能不開了。

不論怎樣,在市場冷靜之後,開發商的路開始不好走了,這是事實。但是,在這樣一個兩難的市場環境下,降價銷售,想,但不敢,不降價,銷售週期拉長,去化不佳,後期的人力物力財力成本也將是無法估算的。

糾結啊!這房價,想降但又不敢降!

舉個例子,比如:經開區某盤,正常在售的4#5#樓均價11000元/平,與此同時,在售的還有前期開盤的3#樓的餘房,均價12000元/平,按照正常人的思維,或者說如果沒有降溫信號的出現,4#5#樓的均價應該是比3#樓要高,但市場無人預測的準。

結果就是選擇性較多的4#5#樓的房價,反而比僅少量餘房在售的3#樓價格便宜,當然,這一點開發商可以解釋為樓棟不同,備案價格不同,但是實際上呢?


想降但又不敢降?常州不少開發商當前處於尷尬的境地!


再比如:新北某盤,正常時期均價17700-18000元之間,中秋節前夕就傳出有14500元/平的特價房,而後又傳出漲價的消息,近日又傳言要封盤了,小編只能說:“開發商,你戲好足啊。”


想降但又不敢降?常州不少開發商當前處於尷尬的境地!


再比如,某公寓樓盤,對於即將推出的公寓產品,售樓處給我們的報價是均價10000元/平,但是,近日朋友圈傳出的價格是8XXX元/平,總價30萬起,如果說是報價方式不同,或者具體房源不同,又或者需要重點關注“起”字,小編我有點不相信。

其實,現階段的常州樓市像這樣的樓盤不在少數,定價搖擺不定,一會打出特價房,但實際優惠又沒有多少來去,一會又要來個首付XX萬起,限定你什麼時候內交齊剩餘首付款,一會給你的報價,和別人的又有區別,等等。難道,真的只是噱頭,只是為了多刷一點“存在感”嗎?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臨近年關,開發商年底指標壓力也是比較大的,想降價應該是開發商隱藏的心聲吧?!

那麼,常州房價有沒有降的空間?

關於這一問題,其實,在小編此前的文章中多少也提到過。依然是那一套理論:成本計算論。

從當前常州樓市來看,在售的中高端樓盤地價大多在7字頭上下,按照:房子成本=土地成本+建安成本+財務費用+稅費+其他費用(比如管理、營銷、融資等費用),除土地成本在拿地時候已經確定,其餘的成本基本是隨市場的規律決定的。而如今地產圈大多認為,除土地成本的其他成本基本在6000元/平左右,精裝樓盤或許再高點,這樣我們也就能夠大致估算到房子的成本價大概在1.4萬/平左右。

此外,目前常州樓市中還有不少樓盤拿地時間早在2010年、11年左右,那時候的地價成本大多在兩三千元/平,滿打滿算,房價在萬元左右就已經回本,或者已經賺得盆滿缽滿,按照當前在售的價格來看,這一類項目應該還是有些下降的空間的。

為什麼開發商想降價,但又不敢降?

究其原因,是因為在市場從低谷到高峰的時候,開發商自己就給自己挖了兩個大坑。

第一:跟風漲價,漲上去容易,降價就難啊。

如果一旦有降價,開發商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老業主維權。本來是個七八千的盤,市場行情好一下子漲到一萬五六,套了一批剛需、投資客,然後行情不好了要降價,那些傾其所有、掏了三代人錢包的剛需是不會輕易答應的,投資客也不會。


想降但又不敢降?常州不少開發商當前處於尷尬的境地!


第二:市場行情好精裝大戶型暢銷,行情不好這類房源去化難度劇增。

從去年到今年,常州樓市成品房項目增加多少,想必大家都有所瞭解,此外,不少精裝樓盤規劃的大都是大戶型房源,現在規劃方案已經確定了,產品設計也沒法改了,遇到市場行情不好,投資需求褪去,有多少購房者還依然傻傻買單,去化難度更大了。

比如:130平米,常州正常房價15000元/平,總價大抵要200萬,市場最具需求的剛需有幾個可以負擔得起。

精裝成本高,加上戶型面積大,去化已經困難了,降價似乎也不見得能加快速度。就好比,朝陽板塊某盤,即使“首付19.9萬起”,依然去化不那麼理想,上週末新開的3#樓僅去化十幾套。

臨近年底,常州樓市小打小鬧逐漸增多,雖然截止目前還沒有出現開發商外宣的降價事件,但是,從市場風向來看,不少樓盤加入促銷行列,對於後期是否有降價可能,小編也不能預測,只能看各大開發商的具體營銷策略,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