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姓“朱”与“猪”谐音,那明朝人管猪肉叫什么?

公子无双


关于朝代皇帝的姓或者生肖与一些动物,涉及到一些避讳,在历史上还是蛮多的,但是情况各不一,比如隋朝的皇帝姓杨,这个与“羊”同姓,但并没有多少关于避“羊”讳的记载,比如没有说不能吃羊。

这个可能跟隋朝是由北周禅让而来的,而北周贵族主要吃的就是羊肉与乳制品,而且隋炀帝游扬州的时候,当地官员也是准备了一百多只羊款待隋炀帝。

到是清朝的慈禧因为属羊,所以不能说吃羊,杀羊,宰羊之类的字眼,但是慈禧本人也很喜欢吃羊肉,所以她一般会说吃福肉或者寿肉。

唐朝的时候,皇帝姓李,这个与鲤鱼的“鲤”谐音,那么是不能吃鲤鱼的,如果渔夫抓到了鲤鱼,是要放走的,如果敢卖的话,如果被抓到,是会被打六十大板的。

李渊的祖父叫李虎,所以为了避名字的讳,就不能使用虎这个字,所以老虎被叫做了大虫,这个也就是为什么明清小说把老虎都叫做大虫,比如水浒传里面的武松打虎,小说里面也说是大虫,还有一个成语叫做骑虎难下,就改成了骑兽难下。

那明朝的皇帝姓朱,与“猪”谐音,那么猪还能叫猪吗?需要改其他名字吗?答案是并不需要,因为一些名讳的避免,主要避的是名字,而不是姓,所以唐朝的时候李子也没有被改名,羊也没有被改名,自然猪也不需要改名。

正因为如此,比如户部原来叫民部,千字文在康熙的时候,要避康熙名字玄烨,第一句话原来是天地玄黄,而改成了天地元黄,所以在明清的时候,皇帝一般会取生僻字,减少避讳,或者皇帝继位之后,自己改名,比如嘉庆帝原来叫永琰,原名为颙琰。

如果连姓也要避讳的话,那么除了皇室,岂不是普通百姓不能与皇帝同姓?

“猪”是普通说法,另外在文言中一般会出现“豕”,或者“彘”,我们看明史,或者明实录,还有一些明代的文章都有出现“猪”这个字,可见当时对“猪”这个字并没有避讳,也没有规定不能吃猪肉。

到是明武宗朱厚照的时候,也只是因为朱厚照生肖是猪,所以下诏令,禁止民间养猪和吃猪肉,不过朱厚照在位没有几年,等他死后,这个禁令也就被取消了。


历史简单说


唐朝“鲤”与“李”同音,于是有了禁鲤(鱼)令;

宋朝宋徽宗因为属相是狗,于是有了禁(杀)狗令;

明朝“猪”与“朱”同音,于是有了禁猪令;

好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只是不让人叫猪,然而到了明武宗时期,竟然下了《禁猪令》,家家户户都不能养猪,这究竟是为何?为什么明武宗时期连猪都不能养?要知道之前只是不能叫而已。接下来我们看个故事……

原来是明武宗朱厚熙过生日,这年正好过27岁的生日,可以说是风光的很,文武百官都提着礼品来祝贺,朱厚熙也坐在最豪华的餐桌上,餐桌上的菜香气扑鼻,朱厚熙向来喜欢吃肉,于是用筷子去夹了一块肉,咬上一口,结果发现是猪肉,一下又想起自己姓朱,生于辛亥年,属相也是猪,这样彻底惹怒了朱厚熙。

为什么呢?他认为在他生日的那天,有人竟然杀猪吃肉,吃猪肉不就是“吃朱肉”吗?

他越想越来火,筷子一丢,挥一挥衣袖就走了。

随后就颁布了一条禁令,就是《禁猪令》:“况食之随生疮疾,深为未便。为此省谕地方,除牛羊等不禁外,即将豕牲不许喂养,及易卖宰杀,如若故违,本犯并当房家小,发极边永远充军。”

很简单,意思就是除了牛羊之外,禁止喂养和买卖猪以及猪肉,如有违反,就发配到边疆充军!

这禁猪令的颁布,可以说太狠了,大家互相监督,一时间猪差点被灭绝了。

朱厚熙颁布禁猪令之后,越发觉得菜难吃,于是决定去民间查看,走到庄家,发现菜地里的菜枯黄无色,便问一老农道:“这菜为什么这么难看,没有一点生机?”

老农道:“还不是那该死的皇帝,颁布禁猪令,现在好了,没有猪粪,庄家不能施肥,菜肯定一年不如一年,现在只恨那皇帝不能早点去死。”

朱厚熙的随从想上前抓老农问罪,结果被朱厚熙拉住了。

再加上当时祭祀一般都是用猪、羊、牛,然而没有猪就少了一种祭祀品,这样对祖宗不敬,所以很多人也因此上奏说废除禁猪令,朱厚熙最后决定解除禁猪令。

那么解除之后,虽然还可以养猪,但是还是不能叫,所以朱厚熙就将“猪”改名豕(shi)、还有以前的叫法“彘”(zhi),所以大家只能这样叫猪的名称。

其实在明朝朱元璋一开始为了避免猪与朱同音,就给猪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就是叫“肥肥”,是不是挺有创意的,这个和猪也很形象。据说现在很多地方叫猪依然是叫“肥肥”。

实际上明朝并没有对猪这个字那么敏感,也只有在皇帝面前不能叫猪,民间依然是该怎么叫就怎么叫,就好比《西游记》一书中的猪八戒,这部名著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足以证明明朝是可以把猪叫成猪的。


羽评郡主



答:明朝人管猪肉就叫猪肉,不要听信那些乱七八糟的谣言。

谣言一:“猪”是个在整个大明朝都忌讳的字,明朝的皇帝都不愿听到这个字的读音,也不愿看到这个字形,包括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专门给猪改了名字,口语中称“肥肥”,书面则写作“豕”、“彘”。

谣言二:朱元璋自己出身低微,因为“朱”与“猪”同音,把猪当成自己的本家,强令人民称猪为“本家老爷”。

谣言三:朱元璋因为自卑而邪恶,心理特别阴暗,对避讳特别讲究,有个开元县,因为要避朱元璋的名讳中“元”,改成了开原。朱元璋的字为“国瑞”,不但“国”不能说,就连与“瑞”字同音的“睡”字也不能说,必须改成“就寝”;臣民也不能叫猪为“猪”,要叫“万里哼”。

谣言四:朱元璋不吃猪肉,他的子孙也不吃猪肉,一家子都是回回穆斯林。

谣言五:猪后来恢复为“猪”,是清军入关,为了侮辱明朝皇室,特地下令改回来的。

……

以上种种荒诞不经的说法,只要查几份明朝大内膳单,则一切不攻自破。

《南京光禄寺志》卷二《膳羞》当中,记录有一则洪武十七年六月的膳单:上面赫然有:“猪肉炒黄菜,素熇插清汁,蒸猪蹄肚”!

凭什么说朱元璋是不吃猪肉的?凭什么说朱元璋不允许别人说“猪”字、写“猪”字?!

《南京光禄寺志》中还记录了一份永乐元年十月的膳单,里面也记载有:“烧猪肉,猪肉撺白汤”。

则朱元璋的儿子永乐帝朱棣,也是吃猪肉的。

凭什么说朱元璋的子孙都不吃猪肉,一家子都是回回穆斯林?

万历、天启年间历任翰林院检讨、詹事府少詹事、南京礼部右侍郎的张鼐在其《宝日堂杂抄》中抄录了一份万历年间的光禄寺膳单,里面关于“猪肉”的字眼,触目可见。

明末太监刘若愚在《酌中志》中记录的万历、天启时期的宫廷饮食,猪肉的做法花样繁多,有:白煮肉、猪屑骨、荔枝猪肉、猪耳脆、牡丹头汤、猪肉龙松汤等等。

刘若愚还特别提到,天启帝最喜欢用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和猪蹄筋共烩一处,“恒喜用焉”。

所以,说明朝皇帝不吃猪肉,不许别人叫猪为“猪”,全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民间故事,听听就好,不要当真。

其实稍微想一下,伟大作品《西游记》就诞生于明朝,作者在描写猪八戒这个人物时,有用“豕”、“彘”、“肥肥”、“本家老爷”、“万里哼”之类的字眼来代替了吗?

根本没有嘛。

不过,话说回来,《武宗实录》记载,“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子卯,上至仪真。时上巡幸所至,禁民间蓄猪。”即明朝皇帝中的明武宗,也的确曾对民间养猪、杀猪的行为有过抵触情绪。

明武宗为什么不高兴民间养猪、杀猪呢?

万历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有明武宗本人的解释:“养豕宰猪,固寻常通事,但当爵本命,又姓字异音同。况食之随生疮疾,深为未便。”

即原因有三:一、明武宗自己出生于猪年,属相为猪;二、猪和国姓“字异音同”;三、吃猪肉容易生“疮疾”。

明武宗这道禁猪令是正德十四年十二月巡行到仪真时,由兵部左侍郎王宪抄奉下达的。一个月后,禁猪令传回到京师,当时,内阁大学士杨廷和留守京师,哭笑不得,于正德十五年二月上了一道《请免禁杀猪疏》,毫不留情地驳斥了明武宗那三条不经一驳的禁猪理由,要求明武宗重新颁诏天下,废止禁猪令。而在正德十五年(1520)三月,礼部又上奏说国家的正常祭典必须要用到牛、猪、羊“三牲”。明武宗没有办法,只好悄悄取消了禁令。

即民间传得沸沸扬扬的“禁猪令”,在大明王朝三百年历史中,其出现时间不过有三个月,一段小插曲而已。

顺带说一下,百度百科都说:明洪武二十一年 (公元1388年),明朝将原元朝的开元路治所移到咸平府,为避皇帝讳,宰相刘伯温建议改“开元”为“开原”,既不变原名之音,又不变其开拓开创、宏大伟岸、吉祥安康之意。 

这种说法让人错愕得不知如何是好。

刘伯温的死亡时间是洪武八年(1375年)四月,到了洪武二十一年 (公元1388年),刘伯温坟头上的草,已经循环枯荣了十三载了。

还有,刘伯温在元、明两朝担任过的最高官职不过是御史中丞,他什么时候担任过宰相?!

实际上,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朝廷在公文中还在使用“开元”之名。而查《开原县志》与《辽东志》,“开原”之名是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即朱元璋去世之后才定下来的。


覃仕勇说史


正德十四年,唐伯虎看清了宁王朱宸濠的真面目,装疯卖傻躲过一劫。

因为宁王反了。

住在紫禁城里的朱寿,也就是皇帝朱厚照听到这个信息开心坏了,因为他打算御驾亲征。

大军挥军南下,结果走到半路,听说有个叫王阳明的人已经把宁王干掉了,朱老板很不开心。

但是朱老板反过来又一想,自己御驾亲征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玩。既然打不成仗,当不了将军,那就不如在江南玩玩。

沿途地方官听闻,不敢怠慢,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可能是因为出师不利,朱厚照老板一路上心情始终不好。在一次宴会上,他看着满桌的美味佳肴,却丝毫没有兴趣,尤其是看见猪肉,更是让他大发雷霆,猪,不就是朱吗?

这肉怎么能吃呢?于是马上下了《禁猪令》,据《万历野获录》记载,那条圣旨内容是这样的:

照得养豕宰猪,固寻常通事。但当爵本命,又姓字异音同。况食之随生疮疾,深爲未便。爲此省谕中央,除牛羊等不由外,行将豕牲不许喂养,及易卖宰杀,知若故违,本犯并当房家小,发极边永远充军。

你看,这条圣旨还是蛮狠的。

或许你以为这是野史记载,其实《明书·武宗本纪》:九月,上(指圾武宗朱厚照)次(巡视到)保定(河北省清苑县)禁民间养猪,着为令。”

《明实录·武宗实录》: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者发配充军。

朱老板之所以不许养猪吃猪肉,朱、猪同音是主要的,最次要的是他本人属猪。

可是,接下来的问题尴尬了,猪,牛,羊一直是祭祀的贡品,叫太牢。如果没有猪肉就不合礼法,对祖宗不敬。万一朱家列祖列宗怪罪下来,可吃不了兜子走。

同时,吃惯猪肉的朱老板也很不习惯,于是几个月后有解禁了《禁猪令》,但是却把猪的名称给改了,叫彘,或者豚,总之不能叫猪。

但是,朱家的列祖列宗还是很生气,于是一年后就把朱厚照带走了。


中华鬼谷子智囊团


现在的普通话和北方方言,‘‘朱’’和‘‘猪’’是同音的,zhu,音平。于是许多人想当然的认为明朝人会忌讳说‘‘杀猪’’,‘‘吃猪肉’’等等。许多人还有鼻子有眼的编出了一些故事,诸如某功臣爱吃猪肘子,他就第一个被杀等等。事实上这些完全是无稽之谈。

因为明朝的官话是扬州话,属吴方言,‘‘朱’’和‘‘猪’’完全不同音,‘‘朱’’音为‘‘ju’’,与‘‘居’’同音,‘‘猪’’音为‘‘zi’’与‘‘姿’’同音!

所以‘‘杀猪’’是‘‘杀姿,杀zi’’,不是‘‘杀朱,杀居,杀ju’’;‘‘吃猪肉’’是‘‘吃zi肉’’,不是‘‘吃朱肉,吃居肉,吃ju肉’’。

诸位明白了吗?明朝一代,‘‘猪’’是可以任意使用的,它是‘‘zi’’,不是‘‘ju’’,朱元璋姓‘‘ju’’不姓‘‘zi’’。居说晚明有皇帝禁吃猪肉,那是他生肖属猪,不是因为他姓朱!


古草9


皇帝爱避讳。

例如嫦娥原名叫姮娥,因为汉文帝叫刘姮,嫦娥你在月球也不行,所以就改名为嫦娥。

李世民的名字中间有个世字,导致观世音不能叫观世音,必须交观音,你看连菩萨都能让道。

但是历朝历代都是避讳名字的, 很少有避讳姓的。

唐朝的皇帝姓李,他并不避讳别人就不能姓李了,例如李白。

唐朝皇帝据说不让大家吃鲤鱼,因为鲤鱼跟李同音。

对不起唐朝的皇帝脑洞没这么大。

我不知道这个说法的出处,但我知道,至少王昌龄吃过鲤鱼。

王昌龄写诗“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手里提着的就是刚打来的双鲤鱼。

白居易也吃过

《舟行》:帆影日渐高,闲眠犹未起。起问鼓枻人,已行三十里。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饱食起婆娑,盥漱秋江水。平生沧浪意,一旦来游此。何况不失家,舟中载妻子。

看到了吗他吃的米饭配鲤鱼。

唐朝不会对鲤鱼下禁令,至于愚蠢的皇帝才把自己的姓和某种动物连在一起。

实际上在明朝一开始也没禁止过猪。

怎么能禁呢?这是汉民族最喜闻乐见的食物啊。

每年朝廷献祭的时候猪也是祭品之一,还是重要祭品。

把朱和猪联系起来的是明武宗突发奇想要求禁止吃猪肉,理由就是猪和朱同音。

但这道禁令严重违背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导致无法实行。

特别是皇家祭祀还要用啊。

文官集团不断反对,才让皇帝收回成命。

这不吃猪肉的命令成了一场闹剧。


锦翼


避讳一般不避讳姓氏,再加上明代避讳稍宽,“惟避讳一事,古今最重而本朝最轻”,相应的还有“古来帝王避讳甚严……唯本朝则此禁稍宽”,所以对“猪”一般也就不避讳

至于明武宗曾下令禁止民间养猪、杀猪(很快诏令就被废除),主要是因为明武宗生于1491年,此年恰好属猪,所以武宗才比较忌讳

虽然朝廷不避讳,但还是有所忌讳,所以“猪”一般也称“豕”“彘”等,还有说朱元璋曾将其改为“肥肥”(难以想象一代帝王朱元璋称“肥肥”的样子)。

不过,避讳国姓倒在以前有先例,即唐朝因姓李,又因“李”与“鲤”同音,所以朝廷曾多次下令禁止捕杀鲤鱼。李更有“李树”,不知唐朝人是否吃李子。

另外,虽然“猪”不怎么避讳,但还是有所忌讳,如科举考试的试卷本称“朱卷”,后改为“硃卷”,也有有为了避讳“朱”姓而改姓的情况,周广业的《经史避名汇考》记载,“凡内臣姓朱者,皆改姓诸”,将太监姓“朱”的改为“诸”。


楚邾


农村里面,每当过年,家家户户得整一头猪,若大声高喊“杀猪了~”,敢“杀朱”,这还了得,你谋反啊。


实际上,在明朝没这么严,典型的“猪八戒”不就在明朝诞生的人物形象吗?在皇宫里的庆宴菜单上,大写黑暗料理“马猪羊肉饭”,太监也说“猪灌肠”,民间人也不避讳地说“磨净两个猪肚。”

吃猪肉,说猪字,在明朝完全可以,没有那么多地讲究,朱元璋草根出身,最懂老百姓,吃饭不穷讲究,这不,明朝的皇帝一个个胖墩墩地。

另外也有个原因,说“猪”和“朱”起初分属不同的韵部,不存在同音现象,只是到明朝,将两字列为同一韵部,音也同了。


实在不行,文字博大精深,改说“豕”、“彘”也可以,总之不影响吃猪肉。一些地方也称猪儿为“万里哼”,吃猪就成“吃万里哼”。朱厚照就小题大做了,竟然下“禁猪令”,不准养猪吃猪杀猪,祭祀也不供奉猪头。

原因是朱老板属猪,每年他生日,下面一群人吃猪杀猪,瘆得慌,多么恐怖。一时全国纷纷开展禁猪令,刚出生的小猪,也连忙给埋点,害怕被发配。

猪肉吃惯了,吃惯了猪粪喂养的菜,久了不吃猪肉谁受得了?下面人受不了,朱厚照也是,菜太难吃了。荒唐的禁令这才解除!禁令再不解除,估计猪都成国宝了。


但避讳名也是存在的,朱元璋中的元就得避讳,否则真的会治罪。所以“元来”成了“原来”,“开元县”,改为“开原县”。在历史上类似案例也有,汉朝吕雉,则用“野鸡”替“雉”,唐朝观世音改为“观音”……

上述是国讳,另外还有家讳、圣讳、个人讳等等,所以说避讳无处不在,始终存在,这也是一种文化。比如人死了,会说“人老了”,等等。


非常茴香豆


古人对于名字看的很重,所以名字中往往包含一个家族的辈分,是要载入族谱的。所以什么时候叫名,什么时候叫字也是很有讲究。

如果当皇帝跟动物谐音之时,必须得避开。否则你过年了说“杀猪了”,那么就是说“杀朱了”,在明朝时期,这是要造反的节奏了。

那么明朝时期,古人如何避开“朱”、“猪”这个词勒?

根据文献记载,特别在明朝的时候,“猪”一般用“彘(zhi)”、“豕(shi)”等字眼代替。所以问题就解决了。

当然对于大部分明朝皇帝而言,只要不是谐音其实也无关紧要,但是传说朱厚照在这件事情上就有点夸张了。

一次过生日,宴请百官,一起庆贺,宴会上自然少不了猪肉,当香喷喷的猪肉端上来之后,大臣们吃的很香,但是朱厚照心里发毛了,想着自己姓“朱”,自己的生肖也是属猪,越想越毛,越毛越怕,看着大臣们吃的正香的猪肉,朱厚照愤然离席,搞得一群大臣风中凌乱。

自此之后,规定民间禁止养猪。

虽然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假,但是猪在明朝时期的待遇确实有所提升的,这也证明古人对于自己名字的看重。


笑尝历史百态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是比较开明的,虽然朱和猪同音,但似乎朱元璋并不怎么在意,而且,有一年春节前,朱元璋来到一家杀猪的屠户家里,这屠户还负责阉猪,朱元璋一高兴,还为屠户家写了一幅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由此看来,朱大皇帝是不忌讳朱与猪同音的。

而且,从历史上的避讳来说,所谓“避讳”,避的是“名讳”,并不避姓氏。唐代的李世民时代规定,只要“世”“民”二字不连用就行,不过李治比较孝顺,直接规定“民”不能用。有趣的是,唐朝李世民以前观世音菩萨还叫观世音菩萨。李世民以后就叫观音菩萨了,比如佛经里有名的《心经》观世音菩萨,就成了观自在菩萨。明朝及以前称猪为豚,杜甫诗里就有“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句子

说到明朝,如当时有个开元县,因避朱元璋名讳而改为开原,避的就是名字“元璋”当中的“元”。古时候,俗语叫“猪”,雅一点的是叫“豕”,你应该听说过“六畜”,六畜是:马牛羊鸡犬豕。明史中也有“猪”字出现。如《明书·武宗本纪》:九月,上(指圾武宗朱厚照)次(巡视到)保定(河北省清苑县)禁民间养猪,着为令。”《明实录·武宗实录》: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所以明朝当时把猪 叫 猪 并未犯忌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