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膏炝蟹变了,下饭榔头变成镇桌之宝,从咸吃到淡

中国发展日新月异,从很多细微处,我们就会发现有些东西真的不一样了,比如最近销售火爆的这道镇桌菜。

中国人总说日本人生吃海鲜特别的生猛,但实际上中国沿海地区生吃的也不少。身处内陆的人可能不了解生吃海鲜,对他们而言,海鲜是得加大调料才能处理的食材。而对沿海人来说,没有什么海鲜是单靠盐和酱油解决不了的,如果味道不行,再多加点。内陆人而言新鲜的海鲜那必须得尽快上猛火烹饪保鲜,不新鲜的海鲜才会想起来腌制;而对沿海人,新鲜的海鲜拿来腌制刚刚好,不新鲜的海鲜腌制出来就不好吃了。

红膏炝蟹变了,下饭榔头变成镇桌之宝,从咸吃到淡

跟今年8月相比,11月的螃蟹已经翻了一番,红膏蟹的码头拿货价已经超过百元,零售价更要上一台阶。但这个价格依然没有抵挡住吃货的决心,红膏蟹在码头上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大商贩们早早的就将红膏蟹收藏进冷库,等待过年的时候再抛出来做成红膏炝蟹。因为那个时候的价格,按照往年行情,还得翻一番,真正的抢到就是赚到。

红膏炝蟹变了,下饭榔头变成镇桌之宝,从咸吃到淡

其实用重盐来腌制海鲜在过去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南方天气不似北方那么天寒地冻,过去也没有冰箱,生活水平也很低。真正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除了这些东西你也没其他东西可以食用了。而海鲜都是有渔汛和季节性的,大量捕捞上来的海鲜根本没法及时处理,平常想吃又吃不到。不得已,渔民们用重盐将这些海鲜保存,腌制过的海鲜通常能保存一个季度。梭子蟹也是如此,过去的腌制梭子蟹是味道咸到苦,真正的下饭榔头。“一桌菜不如来一点蟹糊”指的就是蟹糊的咸度,和着一点点蟹糊就能下去一碗饭。

红膏炝蟹变了,下饭榔头变成镇桌之宝,从咸吃到淡

不过现在时代不同了,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人民生活水平直线上升。炝蟹不再是没办法的选择,红膏炝蟹从下饭菜晋升为“镇桌菜,在桌上的地位已经超然。舟山人酒席和年底的团圆大餐上,如果没有一个红膏炝蟹那整个酒桌是掉价的。也因为如此,每逢临近年关,红膏炝蟹的价格也是直线上升。一只大炝蟹,年底价格200起,令人咂舌。

红膏炝蟹变了,下饭榔头变成镇桌之宝,从咸吃到淡

红膏炝蟹是由梭子蟹红膏母蟹制作而成,只有母蟹腹中饱含红红的蟹膏才能称得上红膏母蟹。而挑选这样的螃蟹其实也挺简单的,最简单最直接的就是看母蟹两个对角,如果两个对角都是非常红的,那肚子里的货自然也少不了,这就是所谓的三点红红膏蟹。红膏炝蟹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红膏炝蟹好不好吃,最大的关键在于原材料的红膏蟹的质量如何。质量没问题了,辅以精准的盐水配比,红膏蟹能轻易的被腌制出来

红膏炝蟹变了,下饭榔头变成镇桌之宝,从咸吃到淡

红膏炝蟹舟山家常做法:

材料:活的红膏母蟹,三点红最佳;食盐;冷开水(开水放冷),高度白酒少许

冷开水化盐,盐度能让一只鸡蛋放入水中浮起即可。倒入少许酒,几勺就够了,搅拌均匀将盐化开。

放入红膏蟹,用重物将它压在容器底部,静待8~12小时即可捞出食用

这个时间捞出的红膏炝蟹不会太咸,味道刚刚好,现捞现吃,贪吃的舟山美女们当零嘴食用。

暂时不吃请放置冷冻室,冷冻的时候切块,上桌的时候就已经化开了,带点冰霜的红膏炝蟹味道不一般。


小贴士:很少吃海鲜的不要贪嘴,吃红膏炝蟹的时候务必加上米醋、黄酒然后再食用,千万别学舟山人逞强干吃!因为真的会拉肚子,你们体内缺乏一种叫嗜盐细菌抗体的抗体,没吃惯海鲜的人吃这个真的会出问题。而很多舟山人,则是从小吃惯了,所以就没事。

红膏炝蟹变了,下饭榔头变成镇桌之宝,从咸吃到淡

一个小小的红膏炝蟹,从过去的下饭榔头变成了今时今日的美食榔头。以前的饮食习惯是重盐,而现在的生活则是注重健康,去盐化。不得不说这是生活在改变我们,而这优质的生活来源于改革开放4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美食文化在传承,精神在传承,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