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一些大學生畢業後堅持考事業單位和公務員,即使考不上也會一直考?

鐸鐸和你一起品經典


你好,我考過兩次事業單位,一次公務員,均上岸。現就職於人社局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科,負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結合我接觸到的考公族來談談題主的問題。忠實的考公族多集中於三四線城市,我所在的四線縣城,每年均會湧現出大批量考公,而且我審核的報名人員中,每年都有很多“看似熟悉的面孔”。這些人放棄了大城市的蝸居,選擇回到舒適、安逸的家鄉縣城,考公是他們能在縣城待下來的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出路,這些人不上岸絕不罷休,寧可先做臨時工,拿個千把塊工資養活自己,甚至是辭職在家全力備考。儘管體制工作被一些人嘲笑成混吃等死,但是這大小也是他們追求的一份穩定,更何況隨著時代的進步,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要求越快越高,也可以得到相當程度的鍛鍊,他們的追求應當被尊重。


90後五線縣城敘述者


自己也在備考,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歡迎留言評論交流。

1.公考之路不易放棄。相信每一個認真對待公務員考試的同學,都一次至少準備3個月及以上了吧,如果這次沒考上,就放棄不考了,我相信大部分人會不甘心。加上公考年年有,很多人就會在職考公了。和考研一個道理,考研二戰三戰的不也是大有人在嗎。有句話說的很貼切,堅持一件事不容易,放棄一件堅持了很久的事更不容易。公考就是如此,一旦覺得要考,很多人就會堅持到考上為止吧。

2.考公初心的驅使。考公的同學千千萬,考公的原因也千千萬,不管是想做實事也好,想陪在父母身邊也好,最終的目的都是考上公務員。有人想通過考試實現自己為人民服務的夢想,有人想去建設家鄉,有人因為父母的牽掛。


3.公務員考試相對公平。在參加校園招聘時,你會發現很多企業限制985211,雙一流大學等高水平大學。而公務員考試只有本科的限制,不涉及的學校的層次,除了一些省份的定向考試會要求。公務員考試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實現的事情。只要自己筆試+面試取得好成績。



世茹同學


先容我笑一陣好嘛回答都是考試機構在作秀

好了作為一個真正的職場規劃師我來說說,考不上一直考這個現象吧

任何事情的討論都是要有前提條件的否則都是扯淡

我是這樣劃分的,1-2線黃金城市,3-4線普通城市

一、假如你在1-2線黃金城市,堅持考事業單位或者公務員是值得商榷的事情,因為從工作待遇和機遇來看,大型私企或者公私合營企業是更好的選擇。有考公的決心和智力水平在這些企業3年時間內一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再說的實際些,作為圈內人士,江蘇省公務員13薪,三年內最高薪水算五險一金也不會破15K。但是我知道很多優質的私企對人才的渴望和需求,運營人才20K的起薪並不是稀罕事,如果有志向那就去跑市場吧,這是一個老闆給你錢讓你去獲取資源的機會!

二、假你在3-4線普通城市,堅持考公務員我覺得沒什麼問題。即便每年都在縮招也不要放棄,如果你把最終的目標定位在考上,那中間花費的時間2年或者3年都是經驗的積累是值得的,因為公考不比其他是有規律的,有規律的考試不外乎熟能生巧爾。

為何我一直強調呢,因為工作的環境太惡劣了。在這些城市關係和社會資源比技術更重要的前提下公務員是一項體面又有生活質量的好選擇。


滾滾人生規劃師


對大學生而言,雖然當前就業渠道眾多,但公務員與事業單位的高穩定性卻是其他工作

無可比擬的。

多數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已經做好了考公或者考編的準備,即使經歷一些挫折與失敗依然

堅持初心,那麼公務員與事業單位的魅力到底在哪兒呢?

1.高穩定性:

無論是國家公務員還是地方公務員,工作的穩定的,工資待遇的穩定性自不可言;

事業單位雖為事業編制,但與政府掛鉤,因而工作的穩定與待遇也是顯而易見的;

近年來,隨著各項改革的推進,公務員與事業單位的發展環境與工資待遇也愈加喜人。

2.高社會地位:

公務員與事業單位相對其他工作而言,工作地點、工作環境、交集人群不免提升了其相

應的社會地位,從而出現大眾仰望的狀態。

3.家庭期望:

多對數家庭而言,送孩子讀大學最大的期望當然是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中國長久以來的就業觀念使得多數家長認為在政府工作則是最理想的選擇,從而出現了

大學生考公或者考編的熱潮;

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畢業全職考試的狀態,全然一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態勢。

在此,小編想說的是,為夢想做的任何努力與奮鬥都是值得的,為不負家人、不負自己而奮鬥中的小夥伴們點贊!加油!


洛陽中公教育


出現這種現象是各種原因造成:

一是對事業單位和公務員沒有正確的認識,誤認為考進體制就是進入保險箱,就意味著工作輕鬆待遇高,另外也有官本位意識的影響。所以有的考生是屢戰屢敗,仍然堅持,導致報考費、培訓費、交通費、食宿費等開銷,卻始終不能上岸。人被折磨得身心疲憊,結果卻不能如願以償。

二是盲目跟風,有的考生看著別人考上,特別是平時學習成績或感覺沒有他自己優秀的身邊考上了,自己沒考上,總不心甘情願。當面著報考機會時,就會磨槍擦掌,把公考當成買彩票,認為自己考上就是中大獎。卻不認真準備,重報考,輕備考,其結果就是次次報考,次次失敗。


三是考生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客觀的說,現在公考考得越來越活,越來越難,不僅僅考的是考生掌握的基礎知識,不再是考的死記硬背,而一些更加靈活的知識與能力。如果沒有一定的悟性,考生光靠死記硬背,根本不可能考得上岸。所以有的考生,年年考,次次考,成績總是不理想,結果經濟浪費,人也考得疲憊不堪。真的不應該。


四是逼迫公考。有的考生由於父母虛榮心,一味被逼迫參加公考,有的家長甚至捨得花重金送孩子到培訓機構參加培訓,有的培訓機構收費高達幾萬,而不顧自己孩子的實際,有的孩子心裡根本不樂意,但也沒辦法,只能假裝備考很努力。這種情況,培訓機構高興,考生無奈,家長瞎折騰。家長花了錢,苦了孩子。


五是公考越來越公開、公平透明。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願意參與競爭。


總之,公考是一場修行,拼的是實力,拼的是自律能力、拼的是綜合實力。公考,是一種折磨,無論成功與否,對家庭,對考生都一種折磨。考生和家長要正確面對現實。

我從鄉村來,願意分享,我的考試得失經驗。請關注,請收藏!


公考進編入職交流


為什麼大學生畢業後堅持考事業單位和公務員,即使考不上也會一直考。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是真的自己想走這條路,有成為公職人員、為人民服務的志向。尤其是有些父母或者親戚是體制內工作的。工作穩定,家庭和睦,偶爾還能幫別人辦點兒事,在親情朋友面前賺足了面子,孩子從小受到這種生活氛圍的影響,對這樣的生活狀態也挺滿意,想延續這種生活狀態,所以對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極其渴望。

二是被家中逼迫參加公考。在很多父母、老一輩人眼中,只有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才是正規的工作。辛辛苦苦送孩子讀書,就希望能進入體制內。孩子也不想辜負父母,被動選擇這個方向。

三是考生沒有正確認識自己,盲目跟風考公。很多畢業生剛出社會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只聽家裡長輩們說考公好,尤其是身邊有同學考上了,自己還沒有找到工作,會十分焦慮。在這種情況下開始準備考公,一方面是給自己一個明確的方向,一方面是緩解就業壓力,況且現在就業形勢這麼嚴峻的條件下,成為事業單位的一員或者公務員,無疑是最為穩妥的就業。

至於為何次次考不上,這裡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考公是實力和運氣兼具的角逐,選擇崗位、刷題備考、面試技巧等等,一個環節沒有把握好就有可能落下,甚至有一些人因為前面的考生放棄而遞補進去,都是有可能的。

最後小編想說的是,為夢想做的任何努力與奮鬥都是值得的,為奮鬥中的小夥伴們點贊!加油!


浙江中公事業單位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為什麼很多大學生畢業後會這麼熱衷於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我覺得有三個原因:第一種,父母或者親戚是公務員或者在事業單位工作,工作穩定,朝九晚五,家庭和睦,偶爾還能幫別人辦點兒事,在親情朋友面前賺足了面子,孩子從小受到這種生活氛圍的影響,對這樣的生活狀態也挺滿意,想延續這種生活狀態,所以對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極其渴望;第二種、這種情況在農村是比較常見的,很多父母幾乎一輩子都呆在農村,見識相對短淺,辛辛苦苦送孩子讀書,就希望孩子能當個官,對孩子也好,自己也有面子,在他們的眼裡,只有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才是正規的工作,孩子也不想辜負父母,所以就被動的選擇這個方向;第三種,孩子從小就想當個官,報效祖國,很多年這個夢想都沒改變過,所以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也是唯一選項。

有些人考了很多次都沒有考上,還一直不放棄有兩個原因,第一、有些年輕人確實嚮往到國家機關工作,每一次都努力的看書學習,即使屢戰屢敗,也要屢敗屢戰,這種精神是值得學習的;第二:有些年輕人對自己的生活現狀不滿意,但又沒有明確的方向,每次看到別人考,自己也跟著考,但努力的程度是不夠的,甚至有些人書不看就去考,只是碰碰運氣,這樣就比較浪費青春了。

我個人認為,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里生存,不管是年輕人還是年長者,對事物或者是生活狀態不要過於執著,應該主動去尋求改變,去發現更多精彩的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


新教育論點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其實可以先思考高考復讀現象的存在,因為通過高考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考試是相對來說最公平的選拔方式。同樣的,一些大學生畢業後堅持考事業單位和公務員,一方面是本身有成為公職人員、為人民服務的志向,一方面他們也知道公職類考試是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考試,在現在就業形勢這麼嚴峻的條件下,成為事業單位的一員或者公務員,無疑是最為穩妥的就業。

當然,從角度來說,題主可能是對大學生考公的堅持有些不理解,認為既然考不上了,為什麼還要考?這個想法其實是有問題的,一次考不過並不能說明什麼,應為參與的人很多,自己報考的崗位可能競爭很大,所以想要多嘗試幾次也是正常的。

希望每一個考生都可以成功上岸!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找廣西中公事業單位小編喲!


廣西事業單位考試


如果是普通大學畢業,在選擇一個普通的專業,那麼他去應聘就業的時候沒有任何優勢。所以只能通過考試來取得自己想要的工作環境。

隨著這幾年就業壓力的增大,985/211學校畢業的學生都不好找工作,何況普通大學畢業。其實可以找下工作,但是工作和工作是沒法比的。

其實現在大學畢業也不是非的去考公務員或者其他,可以去考研。如果考上一個不錯的研究生,就比本科畢業的學生各方面都好。

舉個例子:浙江財經大學和浙江工商大學這兩所大學的研究生在整個浙江範圍內100%就業的。只要你考上這兩所大學的研究生,以後的生活妥妥的了。

總之,大學畢業不一定要考公務員,其實還有很多路可走的。

但是這也是因人而異。總之,不管考什麼,既然決定,就要堅持到底。


四維專碩山西中心1


在新中國建立之後的相當一段時間裡,建立了龐大的各行各業系統的組織、機構、單位,讓很多人工作丶職業的穩定,給性格有惰性的中國人影響相當深刻:工作不累,事業有保障,生活不會有大起大落,大家條件相差不大,平等顯現充分。

改革之後,企業改制,工人下崗,生活艱苦,很多行業火紅幾天又下,漲漲跌跌,給大多數人心理帶來畏懼。而公務員、事業單位,穩中發展,秩序井然,升降有緒,受人尊重,節假日有保證,不看人眼,遇不公有地方申訴,稍有關係、努力和能力,提升晉級有望,無心上位提拔,可盡享平和怡靜,隨著時間,工資自動加級,待遇穩步上升,出事遇事有人管。神仙般的日子,當然考公務員、事業人員眾多,因為大多數中國人心態:做公家人好。民心如鐵,官法如爐,只要成了公家人,彼此照顧都很好的。

而在其它部門,老闆是天,工資幾十年不漲,隨時可能丟掉工作,隨時可能遭到不公平待遇,節假日無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