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无心开拓疆土?

四十方惑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全盛时期的疆域辽阔,版图约为1000万平方公里。若用《明史》中的原话说,就是:“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

但明朝后期版图缩水严重,实际控制地域已经收缩回传统的汉地,幅员也只有300多万平方公里。因此,并不是明朝无心开疆拓土,而是后期失土太严重。


明朝的版图一共有3个显著变化的时期。第一,是明太祖到明宣宗时期,这一时期的明朝版图基本符合明史描述;第二,则是明英宗到明世宗时期,这一时期的明朝版图经历了由全盛到衰落的过程;第三,是明光宗一直到明朝灭亡,这一时期的明朝版图基本维持在“两京13省”。

明朝的疆域是由“汉地+羁縻地区+卫所”的形式组成的,所以对边远地区的控制能力很弱,这也为后期版图崩盘埋下了伏笔。明代全盛时期的疆域可分为6部分:传统的汉地(两京13省)、乌斯藏都司(西藏羁縻)、安南(越南)、奴儿干都司(东北羁縻)、关西7卫(西北羁縻)、三宣六慰(云南外围的西南羁縻)

在经历了明成祖时代的东征西讨以后,明仁宗、宣宗开始一昧追求稳定的保守战略。明宣宗(宣德)在位时期,明朝国力虽然达到极盛,但为了减少战事和维持统治,先后撤置了安南(越南)、奴儿干都司(东北),还停止了郑和下西洋的活动,标志着明朝由开放进取变成保守维稳。

明宣宗宣德8年(1433年)

明神宗万历10年(1582年)


而明英宗时期发生的“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折点,同时也是明朝版图大崩盘的开始。明朝中后期,西南羁縻地区(三宣六慰)不断遭到缅甸蚕食,至明末已经收缩回云南。此外,明世宗嘉靖年间,明朝的关西7卫全部被吐鲁番汗国夺取,帝国的西北地区已收缩回嘉峪关。

因此,并不是明朝无心开拓疆土,而是明朝后期版图收缩极为严重。


历史的荒野


明朝无心开拓疆土?严肃地讲,明朝开疆拓土的雄心不亚于任何一个朝代。明朝的领土相比于元朝的确缩水很多,但第一,评价一个国家的领土大小不能全看国界,元朝大归大,它对国土的控制力其实要远远弱于明朝,真要从实际统治力来看,元朝是远远比不了明朝的;第二,明朝虽然自朱元璋开始就列了十五个不征之国,但这些国家元朝也没有攻下来啊!明朝的领土与北元相加,基本就是元朝领土的面积了,而北元并没有被列在不征之国里,有明一朝,明朝的北伐可是此起彼伏,试想一旦明朝真的收服瓦刺鞑靼了,你还会认为明朝疆土小吗?

先说说越南,明朝一直没将越南真正当成自己的土地,派过去的官员也都将其任命当做流放,所以到了越南之后也很难行仁政,后来越南起义,明朝几番征讨之后还是承认它独立了。要知道,越南可是属于不征之国的,这祖训依然没有拦住后人的扩张雄心。

而奴儿干都司,放弃也是无可奈何。朱棣大帝可是很看重东北亚的,不然也不会设奴儿干城,可是这里毕竟太遥远苦寒了,到宣德一朝,这一片从财政来看已经成了累赘,最终将官员治所内迁,但名义上外东北还是明朝的羁縻地。至于万历朝鲜战争,更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历朝有几个皇帝能做出来?怎么能说明朝没有开拓疆土之心呢?


亚欧研究寮


明朝无心开拓疆土?这话题够牛皮哄哄啊,好像是说:我无心成为亿万富翁、我无心成为宇宙之主一样……

你有这本事么?!

啥叫无心,先得问自己有力不。有心无力,说了不是白说?

明朝疆域,就是孙文革命党们鼓吹的“十八行省”,十八行省有多大呢?也就是清朝疆域的三分之一,现在外蒙没了,大概相当于目前疆域的四成。

那么,其他六成都是哪里来的?除了清朝的陪嫁(东北),其他都是清朝打下来的!



(看清楚了,黄色区域就是你们亲爱的大明的实际领土,也就是所谓的十八行省)

疆域问题,本是一个历史的进程问题。但这问题的关键,一是讲守土有民,二是讲实质性控制,脱离这两点,都是纸上谈兵,风牛马不相及。

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汉朝疆域很大,什么西域都护府,就把西域一大块扒拉进来了,其实不过是痴人说梦。

所谓西域都护府,说白了就是武装使馆,主要是护送商队、维持汉朝在西域存在的,根本谈不上守土有民,也谈不上实质性控制。

试想,西域如此大的领域,就汉朝这么点人、这么点兵,能控制什么?这个不需要很高智商就能想明白吧?

接下来,所谓唐朝如何如何,也是一个道理。至于明朝的什么奴儿干都司之类玩意,更是等而下之。连致命的死敌蒙元都打不下来,还扯其他干嘛呢?



如果用名称开疆、地图开疆,那还是赶紧宣布:月球,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然并卵!说白了,你的能力有多大,手就能伸多长,扯其他都是没用的。

别说东北、西域、藏区,这些区域在清朝之前,从来就没有在中原王朝的实质性控制之下;

就是云南、广西、贵州乃至四川、湖南一些地方,也都土司这种独立王国在统治,和中原王朝的中央政权没有多大关系。

不然的话,清朝还用得着在这些地方搞“改土归流”吗?

就连被划入十八行省的一些边缘地区都没有实质性控制,何谈什么拓展疆土呢?这不是黄汉明粉们成天的痴人说梦吗?

将东北、西域、藏区纳入实质性统治的,也就是从清朝开始,那是中国传统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包括云贵川桂的改土归流,也是清朝才完成的。

一言而弊之,目前中国的疆域,就是清朝奠定的。说其他,有劲么?不承认,有用么?


坑爹史册


如果我们生活在明朝,第一绝不对会认可“领土越大越好”这个观念;第二也绝不会对天朝领土的边界太计较。为什么呢?因为作为天朝子民,中原、内臣、外藩有着明确的边界,成为天朝领土是一项“荣耀”,我大明朝不需要边疆,反而是那些边疆希望“归化”到我大明朝;其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说琉球、日本、越南不是我大明朝的?他们都是我们的属国,只是替我天朝守着那些弹丸之地而已。

其实相似的思想,在清朝也是一样。雍正有句名言:“替朕永守之。”乾隆也拒绝过苏禄国的归化。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边疆在天朝皇帝眼中其实是“负资产”,最好由他们自己人倒腾,不要拖累我们中原最好。所以清朝疆土广大,其实是一个偶然。清朝皇帝刚好遇到了从宗藩体系到近代条约体系的转型,通过条约将“国土”这个概念确定了下来。如果没有西方文明的渗入,等到清朝自然衰败,其领土也未必就能比明朝大多少——当然这只是假设,清朝对现代中国领土的贡献,终究是不能抹杀的。如果没有康熙、乾隆、左宗棠,以明朝的疆土来看,西北恐怕也不可能属于中国。

当然,话分两头,明朝也不是没有过扩张的念头,比如永乐朝就南征过越南,不过最终还是让越南独立了,国势如此,不容明朝不保守。如果当时真的能让越南归化,那今天的南方局势,还真会是另一番景象了。


隐语


你这个问题很危险,搞不好会被所谓的明粉群起而攻之哦!

关于明朝开拓疆土的问题,静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曾多次分析过。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明朝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朝代。主要表现为:

一是开局就已经达到极盛;

二是盛世之后就开始主动放弃大片疆土;

到明朝中期之后,大明王朝实际控制的土地面积仅有350多万平方公里,即“两京一十三省”。所以,明朝给人的印象就是无心开疆拓土,坐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吃老本。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明朝的内向型经济国策

1368年正月,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了对元朝的决战。

明朝进军神速,几个月时间就杀到大都城下,元顺帝仓皇北逃,至此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宣告结束。

随后,朱元璋发动了对北元的不断打击,极大地摧毁了元朝的统治力量,终于在1388年,由大将蓝玉取得捕鱼儿海之战的大捷,北元彻底被消灭。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消灭了四川盆地的夏蜀政权、云南的梁王政权、东北的哈纳出大军、收复了河西走廊,将势力延伸到新疆东部、另外还降服了吐蕃诸部,继承了元朝对青藏高原的管理。

明朝疆域,在朱元璋时期就达到了极盛!

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因为一般王朝建立初期,经过了长时间的战乱,民生凋敝,百废待兴,一般王朝开国时期都比较弱,比如汉朝刘邦都凑不齐四匹颜色一样的马。所以一个王朝从这样的状况走向鼎盛一般需要几代帝王,很长时间。其中汉朝用了5代帝王70多年时间,相对较短的唐朝也用了2代帝王十多年的时间。

在历史上,有开国时期就很强盛的王朝也不是没有,比如隋朝,隋文帝杨坚时期就达到了“开皇盛世”,但是这个成就的取得是在北周数十年的积累下达成的,而且北周到隋朝的传续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战乱。

所以,对比之下,就能看到朱元璋能力的强悍!

不过,作为开国之君,朱元璋的一系列政策势必会影响到后续的发展,比如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就是“重农抑商”。

宋元以来,我国逐步走上了重商的道路,在这样的政策影响下,中原王朝对土地的依赖性大大减小,虽然两宋疆域不大,但是却是历史上最富庶的朝代。

但是,八辈贫农出身的朱元璋从小就对商人十分反感,这种情感在其登上皇位后影响到明朝的国策制定。

明朝建立后,重新拾起“重农抑商”的道路,对商业发展进行大规模的打压,将农业作为立国之本。

这一举措不能说坏,特别是重视农业发展有利于安抚底层农民,打压商业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但是因为过度依赖农业,所以明朝的财政收入一直十分不理想。

再加上朱元璋轻徭薄赋,所以明朝的财政收入在历朝中是非常低的。

我们知道,开拓疆土一般都是打仗,因为没有人愿意把土地拱手让给你,所以需要抢。打仗就需要钱,而明朝没钱!

过度重视农业的政策也深深影响到明朝后面的发展。因为这种情况下,经营长城之外的区域是一项非常烧钱的事,而没钱的明朝不得不将大量边疆卫所内迁,将大量羁縻之地放弃,这是明朝在盛世情况下放弃边疆的原因!

2、以文制武的社会环境

如果说“重农抑商”只是让明朝换了个行头,那么“重文轻武”就是让明朝连性子也改了。

我们知道,宋朝推行“以文制武”,所以宋朝300多年始终不能剪除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你的威胁。不仅不能消除威胁,还时常被辽金蒙古等吊打,最后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蒙。

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宋朝对外比较怂,但是对内确实比较稳。两宋300年,没有出现过武将拥兵自重威胁皇权的严重事件!

这就够了!

因为这正是朱元璋所需要的!

朱元璋戎马一生,甚至“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所以在登上皇位后,对武将相当忌惮,这就是后来朱元璋掀起洪武大案,处死很多功臣的原因。

在剪除了很多功臣后,朱元璋仿效宋朝制度,进行了分权等一系列的措施。在军事上,将统管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废除,代之以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每府各设左右都督。都督府负责军队的管理和训练,但无权调动军队。逢有战事,由皇帝亲自任命军事统帅,兵部发布调令,都督府长官奉命出征。

在文治上,朱元璋确立了八股文,扩大了科举取士的比例,这导致文官势力逐渐壮大。渐渐的,文官势力壮大到可以压制武将!

其实这都还不是很严重,“以文制武”影响最大的,当属明朝的卫所制度。

明朝建立后,继承元朝的“诸色户制度”,即对民众进行职业的世袭制划分,这保证了社会的相对稳定。

在这样的制度下,明朝创立了“卫所制度”,卫所制度是北周以来的“府兵制”的变种,军户就是卫所中主要的组成人员。

卫所中的军户,平时种地,战斗时拿起武器作战。兵农合一,自给自足,挺好的,反正朱元璋挺骄傲的,他曾志得意满地说:“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但是和优势相伴随的必然是不足。卫所制度是好,但是农民毕竟不如职业士兵地位高,这就导致了农民作战积极性不强,战斗力自然谈不上。

因为战斗力不行,所以明朝能固守就已经很好,谈主动出击那就是谈谈!

在“以文制武”的制度框架下,一般统帅都是文臣,有时候甚至是太监监军,这就让人很不爽了,先不说文臣太监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但看坐办公室的文臣能不能打胜仗都是问题,凭什么跟着你去送死?

最后,因为军户的地位低,虽然国家发给了地,给了牛,但是架不住军事地主和地方官僚的侵吞啊,谁让你地位低呢?

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卫所制度在朱棣之后就难以维持了,所以明朝不得不大量放弃卫所,疆域随之缩水!

3、与众不同的周边政权

在先前的文章中,静夜史曾分析过,宋朝之所以比较怂,除了自废武功之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朝面对的周边政权个个不是省油的灯,辽金夏蒙个个都完成了封建化改革,成为兼具游牧民族强悍和中原王朝高度集中的复合制政权,强悍程度可想而知。

而明朝面对的周边政权,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

首先,元朝北退后,史称北元。作为一个统治了中原地区近百年的政权,元朝的综合实力比辽金夏更加强大。作为曾建立地跨亚欧大陆的庞大帝国的继承者,元朝比辽金夏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先进文明,因此元朝比辽金夏技术更先进,组织能力更强!
明朝驱逐元朝后,高丽等国还奉北元为正朔,这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而明朝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政权。

不仅如此,明朝在消灭北元的同时,还要面对元朝在西南、东北等地的残余势力。

除了西南和东北,在西域,还有东察合台汗国雄踞此地,而东察合台汗国的西部,是虎视眈眈的帖木儿帝国。

作为蒙古政权的继承者,他们的实力仍然十分强悍,这是明朝难以应对的!

不仅如此,从明朝初期开始,来自日本的倭寇就开始频频骚扰我国沿海,这是明朝国防的一项重要课题。

北方的蒙古和东南的倭寇,成为明朝不得不应对的危险局面。

而在明朝中期以后,西方殖民者也纷纷过来凑热闹,这让明朝的国防压力更加沉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固守都已经十分吃力,向外开拓真的是力不从心!

4、天下共主的危险意识

明朝作为汉人建立的王朝,也继承了万国来朝的藩贡体系。

在这样的体系下,明朝统治者包括朱元璋也对领土意识相对淡漠。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1392年朱元璋赐地给李氏朝鲜。

朱元璋的赐地将历朝历代属于中原王朝的鸭绿江以东的盖马高原地区划给了李成桂,这一做法直接助长了李氏朝鲜的嚣张气焰,导致后面的一系列领土争端!

这种不重视领土的做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虽然说:“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但是明朝的皇帝放弃边疆的羁縻土地没有什么心理压力,因为明朝的宗主地位并没有动摇,所以在面子上还是过得去的!

不仅如此,在1553年,葡萄牙窃据澳门时,明朝也选择了接受,很多人说葡萄牙每年交租515两白银,不算是割地。但是这本质上仍然是丧权辱国,515两不过是遮羞布罢了,疑问葡萄牙不会允许你515两白眼去它的国土上租地!

明朝末期,荷兰占领澎湖和宝岛,明朝同样没有作为,这让明朝的疆域越来越小!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明朝无心开疆拓土?

首先,我来说明一下,朱明是开疆拓土的。

不过是地图开疆,那些明吹发挥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我们都说果粉最擅长的是地图开疆,但是地图开疆的祖师爷是那些明吹们。

因此,明朝并不是无心开疆拓土,而是他们本身就是地图开疆。

因此,果粉明吹不分家。

地图开疆的优良传统是从明朝开始的,只不过这个优良传统得到了常凯申的继承罢了,因为常凯申也喜欢地图开疆。




用户76391435595


不是明朝无心开拓疆土,是现实格局限制了明朝的领土扩张。

朱元璋

一,在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时期,对外扩张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主要的出兵方向还是北方的北元蒙古残余势力。明朝与北元势力死磕了100多年,期间更是有土木堡之变的惨败。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基本上在北方采取守势。直到明朝灭亡也没有彻底消灭蒙古势力。


土木堡之变

明朝后期,东北女真崛起,应该说奴儿干都司并不是沦陷给了外族,因为建州女真本身是明朝管辖下的东北少数民族。

真正解决北方边防威胁的,直到清朝乾隆时期灭准葛尔才实现,当然这里不是讨论的重点,一笔带过。

二,朱元璋立国后,鉴于元朝讨伐日本失败的教训,提出了"不征之国"的战略规划,基本上包括了中国周边的国家,形成了以明朝为中心,汉文化为代表的宗藩制度和朝贡体系,既然周边小国服软,奉你为大哥,你当然不能无故打他了,不然师出无名嘛。


朱棣

但是也有例外,朱棣时期,曾经短暂收复过越南,虽然只有短短20几年时间,但是对明朝在西南方向的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将云贵川纳入有效控制,设置土司间接管理,汉族大量移民。增强了明朝在这些地区的向心力,直到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云贵川一直都是作为中国的大后方,为民族独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追根溯源,与明朝对西南方向经营是分不开的。

三,其实明朝最有机会扩张的方向是东南沿海,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证明了明朝海军的潜力,不过,上至朱棣,下至郑和,仅仅只是把下西洋的行动当做是宣扬国力的浮夸表现,如果他们有超前的意识,在大航海时代来临前,抓住机会,说不定明朝会成为一个强大的海权国家,太平洋将成为明朝的内海。当然历史没有假设,这也不能怪朱棣和明朝,因为历史的局限性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不能怪他们。就如同你带着AK47穿越到古代去纵横江湖一样,是荒谬的。



欢迎讨论,如果你觉得我说的有些道理,就加个关注吧!


历史中穿越过来的侠客


【1】

从14世纪明朝建立,到17世纪明朝灭亡,在将近三百年时间里,明朝其实一直处于一种被包围的状态。

明朝建立之时,虽然元朝没了,但是北元还在,甚至北元的势力并不输给明朝,故此,明朝初年,鹿死谁手还是不一定的事情——也为此,高丽王朝在北元初年,一直尊奉北元为正统,直到高丽王朝灭亡为止。

之后的明朝,又和北元进行了几轮交锋,可谓互有胜负。

明朝曾对北元发动过捕鱼儿海的战役,而北元后继者瓦剌蒙古,也曾活捉明英宗,甚至有一举灭亡明朝的架势。

这种明蒙战争,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林丹汗被皇太极逼死为止。

【2】

明朝的西部,西域,在整个明朝,主体上属于漠西蒙古的统治。

对于北方的蒙古,明朝尚且无力荡平,而西部的蒙古,明朝考虑到毕竟威胁不到明朝统治,因此,也没有心思,去琢磨西征——当然,现在很多无良写手写地摊明史读物说明朝对玉门关以西的土地管理如何如何,但是,说这话的也该看看,西域整体多大?明朝曾经控制那巴掌大土地,到底算啥比例?

【3】

明朝东方,是茫茫大海。

先是倭寇之乱,之后又是西洋人来搞殖民,这些,也都让明朝处于无力招架的地步。

因此说,整个明朝三百年时间里,始终处于被外敌包围的状态。


辰州观海


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的,缺乏动力,看到一些人不合历史事实或者对明朝历史采取双重标准评价,我就变得动力十足😄

1,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开疆拓土进取心比较强的一个朝代,而且是海陆兼备

先说版图标准问题,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以1640年——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标志的,而中国近代史是以1840年为开端的。

不管怎么算,明朝都属于古代王朝。 因此我们要以评判古代疆域的标准即汉唐模式评判明朝版图,而不应该拿着近现代领土标准评判。

按照汉唐模式标准统计明朝版图,最高可达17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元朝,位居历史第二!

就算按传统的谭其镶标准统计,明朝最大时也有1200多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在中国数十个王朝里,位居第四!

这么大的版图,怎么能说明朝无心开疆拓土?难道都是你打来的?

中国历史上王朝数十个,大规模开疆拓土对并不多,对我国今天疆域有突出贡献的并不多,也就是秦汉隋唐元明清七个朝代,明朝就是其中之一。

跟其他朝代相比,明朝开疆拓土方向更具有海洋性,即史无前例的向东南亚及西洋方向拓展。

其他朝代今天不说,单说明朝。明朝对中国领土的贡献主要有:

改土归流贵州,并大规模移民贵州和云南,使云贵永远纳入中华帝国核心版图,让中国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大后方。

将南沙和西沙万里海疆纳入版图,至今还有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以纪念这两位皇帝的丰功伟绩。

时隔500年将安南纳入版图。

在中南半岛设置三宣六慰,占有大半个中南半岛,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

设立旧港宣慰司,将今印尼苏门答腊岛东部纳入版图,成为中国有史以来领土的最南端,首任旧港宣慰使为施进卿。 开拓海外,经营海洋的战略眼光,符合人类由大陆时代进入海洋时代的发展趋势。

在新疆地区设置亦力把里卫指挥使司,将新疆及部分中亚地区纳入版图。

把西域纳入汉朝的依据是什么?汉朝在此设置了西域都护府。 把西域、回鹘、靺鞨纳入唐朝的依据是什么?唐朝在此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安东都护府等。

把亦力把里纳入明朝版图的依据是什么?明朝在此设置了亦力把里卫指挥使司。 因为西域都护府也好,安西都护府也罢,都属一个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的名称,同样亦力把里卫指挥使司也属于明朝的一个军事机构。

明朝军队编制实行“卫所制”,军队组织实行卫、所两级。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卫设指挥使,统兵士5600人。卫下有千户所(1120士兵),千户所下设百户所(112士兵)。

设立奴尔干都司和斡难河卫指挥使司,将东北及蒙古地区纳入版图,并在库页岛进行驻兵,为中国历史唯一。另外如一些史学家所言:

“元朝的后裔鞑靼被清朝人别有用心的划在了‘外国传’,其实成吉思汗子孙的可汗称号,是来自明王朝的册封,瓦剌的三大部落封号也来自明朝册封,兀良哈是明朝的都督,蒙古部落与明朝的关系,不是外国与中国的关系,而是中央政府与被册封藩王之间的关系。”

1771年,蒙古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率领17万族人东归,交给乾隆一件重要物品,表达归附中华之意。这就是1409年明成祖朱棣册封前土尔扈特部首领太平为贤义王的“永乐印”。送上此物,即表达归附中华之意。

这个不为人所注意的情节,既意味着清朝从此继承了明朝对土尔扈特的统治,也同样揭开了素来不为人关注的明朝对蒙古部落的统治情况。有关明朝和蒙古部落的关系,很多历史记载被清朝康雍乾皇帝借着修《明史》的名义,刻意删除了。

“明朝三百年,蒙古、新疆、西藏都是无可争议的中国领土。现代中国领土版图,是由明朝奠定,再被清朝一点点出卖成今天形状的,这是最起码的事实。”

设立俄力思军民元帅府、乌思藏都指挥使司 、朵甘都指挥使司、关西七卫等,将西藏、青海、克什米尔、不丹国、锡金国及新疆部分地区纳入版图。

有关明朝版图问题,请具体去看我的头条号文章。

2,回答几个网友有关明朝版图问题

1)明朝版图评判问题

晚明万历时期版图,约800万平方公里

这位网友的错误之处在于双重标准评判明朝版图,作为古代王朝,明朝版图由实际控制面积➕羁縻版图构成,而不是只看实控面积,就算按西方国家近代版图理论,明朝版图也是600多万平方公里。

同样的标准,在西方国家历史地图,清朝只有不到400万平方公里(下图)。

一些人说默克尔送的国礼,画的只不过是清朝汉地15省版图,这种解释是错误的。

下图是当时我国媒体对这幅画的解释,作为中国媒体,当然不能说清朝版图就这么大了,所以就用(内地十八省)来解释。

其实这种解释也不对,因为内地十八省或说汉地十八省是都不包含辽宁省的。

西方国家意思很明确,在他们眼里,清朝实际版图就这么大。

这张图也是西方国家绘制的清朝和日本的版图,特地将清朝羁縻版图画为紫色部分,这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我们自己画的清朝历史地图,可以作为注解和说明,西方国家为什么这么画。上图是清朝郡县制也就是实行总督巡抚统治的实控版图➕未设置的羁縻版图

上图小字部分对清朝各地版图属性做了详细说明 用(实控版图)解释可能更合适,也符合历史事实。

其他诸如内蒙古、外蒙古、黑龙江、吉林、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区都属于羁縻版图,类似于今天的高度自治区,虽不是实控版图,但也是无可争议的中国领土。

2)澳门绝不属于割地,属于无可争议的明朝领土

这种说法貌似正确,其实胡扯。因为澳门虽然租给葡萄牙了,但中国是有主权的,除了交租金,葡萄牙人在澳门犯法是要接受《大明律》制裁的。

比如,1608年,澳门出现混乱,大明香山知县蔡善继获知此事,单车驶澳,平息了骚乱。 事后制定了《制澳十则》,对违法葡萄牙人严厉惩处。葡萄牙人犯罪,可由葡萄牙人自行处置。牵涉华人的,需交中国官员审判。后来,常有葡萄牙人,被送去广州审判打屁股!

而且,当今世界,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在外国都有租赁海港或者基地,也没听说对方就属于丧权辱国了。怎么到了明朝同样的事情,就变成丧权辱国了?

中缅友好合作项目

清朝中国人和外国人在租借犯法,清政府都无权管理和过问,这种租界都不属于割地,澳门连租界都算不上,哪门子的割地?! 简直是奇葩理论!

如果按照此人理论,晚清境内租界星罗棋布,各国可派兵驻守,并拥有独立司法权,不受中国约束。

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重要地区的12个地方驻扎军队。

全国各地都属于列强势力范围,外国可以在清朝,是不是都已经亡国了?

3)重农抑商政策并无导致明朝缺乏进取心

这又是一个奇葩理论!学过中国历史的人,都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主调,由此形成“重农抑商”政治方针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

秦汉隋唐元清等,其他朝代没因为重农抑商导致缺乏扩充版图的进取心,怎么唯独明朝就有了?只能说又一次的双重标准看待问题。

自战国时形成“奖耕战”、“抑商贾”政策始,秦汉后“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渐成国策,到宋元“专卖”法,乃至宋元明“海禁”,清朝闭关锁国均是重农抑商政策之表现。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从李悝变法、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比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所以,这种说法根本不靠谱,也属于典型的双重标准评判明朝历史。

4)倭寇问题不是从明朝开始的

这个问题也很逗,错误一箩筐,一个一个的说。早在13世纪中国就有倭寇问题了,这和日本国情有关,特别是在14世纪初的元朝早期,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在长期战乱中失败的南朝封建主组织武士劫掠中国与朝鲜沿海地区。

另外,明朝中后期,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东来,海防压力增大是不假,但是明朝很善于学习与经验总结,所以才创造了大明对外战争300年独孤求败的奇迹!不像清朝,虽远必陪。

辛亥革命后,清朝版图就剩200多万平方公里了。此时的清朝风雨飘摇,你让它去开疆拓土?因此批判清朝对于版图缺乏进取心?

1912年,清末帝溥仪宣布退位时,只剩下半个故宫了,明末帝崇祯自杀时,南方还有200多万平方公里的版图。

下图是崇祯帝去世7个月后,南明还拥有的版图。

再说了,历朝历代基本都是前期开疆拓土,后面版图不断丢失,你要求明末开疆拓土,这不是搞笑?

面对内忧外患,哪一个王朝末年不是苟延残喘,还开疆拓土?


可汗说事


不是明朝不去开疆扩土,而是明朝为了边疆稳固,确实放弃了元朝的大片土地。

现如今国内的史学界八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看成是中国历朝历代的一部分,而国外很多历史学者并不是这么认为,他们反驳国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元朝的统治疆域超越了中国传统意义上领土的范围,认为元帝国是大蒙古的一部分,对汉民族的中原地区实行的是殖民统治。

而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只是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一种复国行为。所以讲当时朱元璋的目的只是把蒙古人赶回了大漠,谋求民族独立,因而没有完全消灭和占领蒙古人的政权和领土。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元朝被打到了北元,后来他儿子朱棣又派人深入草原大漠对北元残余势力穷追猛打。而这一系列的军事行为并不是为了开疆扩土,而是为了边疆稳固。

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就是为了“天子守国门”,而事实上整个时期的明朝都在遭受蒙古部落的骚扰和劫掠。甚至好几次北京都差点被攻破,“土木堡之变”连皇帝都被做了俘虏,辛亏于谦力挽狂澜,开展“北京保卫战”,明朝才得以国祚延续。

而这些残余势力占领的大部分中原以外的北方地区分割了大部分的疆域势力,所以导致只单单控制中原地区的明朝显得有些“小巧玲珑”。

而且那个时候也没有现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概念,所以明朝也没有打出统一的旗号,只是把大漠和草原以及西伯利亚、中亚地区看成自己的固有附属国。

再加上明朝是汉人政权,是农耕文明。受传统小农经济的制约,更注重的是土地的耕耘。

因而,蒙古帝国统治疆域中的内外蒙古西伯利亚部分地区对汉人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这些土地要么适合游牧,要么土地荒芜贫瘠。

所以明朝统治者也不愿意劳民伤财、穷兵黩武去占领这些“鸡肋”地区,只要这些地区是名义上的附属,不惹是生非就行。明朝也不会派军队和官员对其实际控制。

我们现在看历史书上的元朝疆域大的不得了,这都是当时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太过生猛,所向披靡。把中原和西伯利亚的大片区域收入囊下,后来除元继承的蒙古汗国之外还建立了四大汗国。这些土地同气连枝,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蒙古帝国,而现在一般讲到元朝的疆域时,总会把他们混为一谈,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元朝的土地面积并不是很大,元史记载:北越大漠,西及流沙,南到大海。元朝皇帝自身所辖面积于今天差不多,新疆、中亚、俄罗斯由几大汗国所属,各方互不辖属。

明朝的陆地疆域虽然较之元朝少了,但海域面积和海外附属国却是空前繁荣!郑和下西洋更是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南洋的附属国。

所以说明朝和朝之前走的是两种不同的道路,一个陆上,一个海上。

正是由于先人的开疆扩土,才有了我们今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确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