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为什么被明朝人称为千古一帝?

而知而行




明孝宗朱祐樘的樘字怎么念?相信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字与撑同音。

这人是好人,皇帝也当的不错。我简单说几条:

1.热爱工作。明孝宗基本能按照祖上的各项要求,开展工作,比如:坚持朝会,大会开完,还要留下几个大臣开小会,研究具体事项。明孝宗不知疲倦的工作精神非常受文官们的喜欢,没事和皇帝聊聊工作、喝喝茶,是非常开心的事情,有些工作建议和想法也可以谈,明孝宗的这个做法一直被后世的大臣讲给懒惰的皇帝听,请他们效仿孝宗。孝宗还创造了平台召见这个工作模式,遇有紧急的事情临时请大臣来商量工作,这一好做法沿用到清朝末年。


(明孝宗朱祐樘)


2.爱惜人才。明孝宗非常熟悉手下干部情况,他让人把四品以上官员的简历贴在办公室墙上,有没事的时候经常浏览。明孝宗当皇帝期间,朝廷人才济济,“刘公谋,李公断,谢公尤侃侃”,李东阳、刘健、谢迁、王恕、马文升等都是明朝的名臣,他们是明孝宗发现和培养起来的干将。要想干好工作,没有几个精兵强将是不行的,一个人生不出孩子,一个人也干不完所有工作。

3.为人宽容。明孝宗的脾气好的出名,他在位18年,据我所知,没有梃杖过一位大臣。对手下比较宽容,不会苛刻。孝宗对官员的一些小错误,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孝宗在位期间,朝廷政治环境非常宽松,大臣们有说、有笑、有打架,朝廷热热闹闹,其乐融融。在明孝宗之前,明朝的皇帝对大臣一项是比较严厉的,朱元璋、朱棣、朱瞻基,都下手狠,明孝宗的父亲朱见深对手下也不好,西厂就是朱见深设立的。大臣们遇上了明孝宗,真是眼前一亮,如沫春风。



4.关怀备至。明孝宗对手下大臣好,对老婆孩子也好,他只有一个老婆张皇后,对两个小舅子张鹤龄、张延龄疼爱有加,可谓是有求必应,甚至是袒护。明孝宗放在现在也是当姐夫的楷模,一开始就给这两个小舅子封了侯,在明朝这是难得一见的。

总的来说,明孝宗是明朝皇帝的优秀代表,算是明朝中后期最勤劳的皇帝了,可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明孝宗死于过度劳累,死的时候舌头发热,高烧不退,英年早逝,年仅35岁。

但是,我看了《明孝宗实录》,所谓的“弘治中兴不可夸大。孝宗在位的18年时间里,没有开疆拓土,也没有其他什么特别重大的政绩。相反,问题也很多,朝廷也很缺钱,老百姓的平均生活水平并不高,边防也不安宁,河套的“套寇”也很猖獗。

称明孝宗为千古一帝是夸大其词。千古一帝应该是建立旷世伟业的君王,比如一些开国之君,比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等;或是作出突出贡献的守成之君,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清圣祖玄烨。


坐看东南了


明孝宗朱佑樘其实是一个在历史上都能排的上号的好皇帝,虽然个人觉得,对我们整个中华历史上说他是千古一帝,有点不太合适,但和清朝能称康熙是千古一帝一样,明朝称朱佑樘为千古一帝,倒也说的过去。

宪宗死后,继任的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将成化年间的弊政扫除的一干二净,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对明朝能骂皇帝骂的狗血喷头的大臣们来说,这已经是极高的赞誉了。和满清的只知道磕头的大臣还是没法比的。


而大臣们这样称赞他,也是有理由的 。

有一天,仁寿宫起火,人慌马乱的救火,忙了一夜,朱祐樘没合一会眼,因此他没去上朝,就特地派人到朝堂向众大臣说明原因,向众臣请假。

朱祐樘更正律制,对刑罚运用十分慎重。1500年,制定《问刑条例》,1502年,编成《大明会典》,删除了原《大明律》中多项残暴的法令。这对于天下百姓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朱祐樘体恤民生,善待百姓,只要地方官奏报因灾情免赋的要求,他都无一例外地下旨同意。免税粮之外,他还给贫民麦种、牛种 。禁止宗室、勋戚奏请田土及受人投献,禁止势力人家侵夺民利,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黄河决口,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 。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孝宗力求节俭,诏减皇宫的开支与供奉,不大兴土木,主张节约费用,缓解人民负担。他屡次下诏,禁止宗室、勋戚侵占民田,鱼肉百姓;还多次下诏减免一些地方的夏税、秋税。这些都十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正统、成化年间,农民起义不断,有几次声势还相当大,而弘治一朝却几乎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在孝宗的治理之下,国家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乐,明朝走上了“弘治中兴”时代
从弘治元年(1488年)至弘治八年(1495年),人户由9113630户增至10100279户,至弘治十四年(1501年)更增至10408831户,弘治十七年(1504年)达10508935户,人口数则由弘治元年(1488年)的50207934口,增至弘治十七年(1504年)的60105835口。

朱祐樘在位期间,维护国家统一,对西域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武力收复。当时羽奴思统治国吐鲁番地区后,开始与明朝争夺对哈密地区的控制权。1488年,朱祐樘令罕慎袭封哈密忠顺王 ,“给金印,冠服”,对新疆的实际控制。同年,羽奴思之子阿黑麻躬至哈密城下,诱罕慎盟,执杀之,复据其城,而遣使到明朝入贡 。明朝识破其诡计,只得献还哈密金印。1493年,阿黑麻再次攻占哈密 ,令其尊长牙兰守护哈密,并不时抢掠沙州等地威胁各卫归顺,为患不已。1497年,明马文升前往平抚,汇同河西诸卫及诸部落族数千人,袭哈密城,牙兰等人逃跑,哈密收复。当时朝廷中有人主张放弃哈密,但朱祐樘主张坚决出兵收复哈密,并立即委派马文升为元帅,大败吐鲁番军,收复了哈密


朱祐樘此人品极佳,提倡一夫一妻制。(这在一夫多妻了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来说,可真是不容易的)他比较勤政,尊敬大臣,做了很多为民的善政。 也同样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千古一帝,没有那么多自吹自擂的功绩,但都是实实在在的对人民有用的,所以称他为千古一帝也是不为过的。


关河南望


这个明孝宗真是个可怜人。

有明一朝,凡是稍微好点的皇帝,都活不长。

明孝宗名叫朱祐樘,他的童年非常坎坷。



生母纪氏是广西土司的女儿,被俘入宫中。被宪宗偶尔宠幸过一次,就怀了孕。当时后宫是由万贵妃掌权,她就命令宫女来堕胎。宫人不忍下手,回报谎称不是怀孕,是得了肿瘤。

纪氏被贬,就在冷宫中生下了朱祐樘,万贵妃得知,派门监张敏去溺死婴儿,但张敏不忍,冒险将婴儿秘密藏起来哺养。万贵妃曾数次搜查,都未找到。

可怜的朱祐樘就这样偷偷摸摸地苟活着,直到六岁。



有一天,张敏伺候明宪宗梳头,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宪宗。得知真情,宪宗大喜,立即命令去接皇子。

看到瘦弱孤单的儿子,宪宗泪流满面。当下就召集群臣,颁诏天下,立为太子,封纪氏为淑妃。

但纪氏却突然死亡,张敏也吞金自杀。也不知道这个可怜的女人,在她短暂而又悲苦的一生中,是否曾经在远处偷偷地望过一眼自己的亲生骨肉。

周太后担心万贵妃还会对太子下毒手,就亲自将孙子抱养在自己的仁寿宫内,寸步不离地保护起来,才使太子活了下来。

成化二十三年,万贵妃和宪宗先后离世。



十八岁的朱祐樘继位,改元“弘治”,即为明孝宗。

当时明朝已经走向下坡路,朝政紊乱,国库空虚。明孝宗善良,宽容,而且勤奋,使国家的元气有所恢复,这就是“弘治中兴”。

孝宗体弱多病,却很勤政,早朝必到,重开午朝和经筵侍讲,广咨善道。开文华殿议政,与内阁共商政事。

弘治一朝,国家的吏治还算清明,节约用度,与民休息,人民生活比较安定。

明孝宗只有一位张皇后,无任何其他嫔妃。他对张皇后非常宠爱。



“孝宗即位,立为后。笃爱,宫中同起居,无所别宠,有如民间伉俪然者。”

由于从小身体就不好,孝宗又很勤政,工作强度比较大,这就导致他的身体过早被摧垮了。 弘治十八年,朱祐樘驾崩,年仅三十六岁。走完了他短暂而坎坷的一生。

说他是千古一帝,主要指的是他是中国皇权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只有一个妻子的皇帝(不含那些未成年)。

在明朝各位皇帝中,他遭遇坎坷,性情宽厚,待人真诚,工作也很勤奋。只可惜,大明王朝也许是老祖宗杀戳太重,不知道犯了哪位煞星,稍微有点人性的皇帝,都死得特别快。



他的继承人就是捣蛋鬼明武宗朱厚照。


馋嘴肥猫铲史官


明朝皇帝奇葩最多,正常的就没有几个,一心求仙的,做木匠的,死在女人床上的,明孝宗的儿子正德皇帝也是一个奇葩,荒淫无度,喜欢喝酒,死的时候只有31岁。明朝皇帝感觉除了朱元璋,朱棣,然后就是明孝宗朱佑樘,再就是崇祯还算正常,不过能力有限,导致灭国。

明孝宗说是千古一帝还是有点过了,虽然说在明孝宗手里明朝出现了一个小盛世,弘治中兴,但是毕竟对于整个大明或者中华民族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的。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皇帝,比如秦始皇能够影响后世几千年,汉武帝开疆拓土,打出了汉人的尊严,隋文帝圣人可汗,万国来朝等等这些皇帝在历史上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影响都是非常大的,但是朱佑樘很显然没有做到这些。

朱佑樘继位的时候明朝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为什么很多人说朱佑樘有能力呢,就是因为他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使明朝有了一点起色。可能他最出名的就是只有一个老婆吧,这个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老婆的皇帝,可以说仅此一家。

明孝宗在位的时候,明朝确实是焕然一新,把自己的父亲留下来的很多弊端,问题都一一解决了。一是敢于拨乱反正。他不仅将父亲明宪宗宠信的妖僧继晓处死,废除了法王、国师、真人、国子等封号,更是对朝廷来了一次大换血,先后将内阁首辅万安一下官员下狱、罢免、流放千余人。二是用人唯贤。重用王恕、刘大夏等贤才之士,形成了“弘治朝中多君子”的太平盛世局面,改革了官吏考核制度,使得朝政面貌焕然一新。而且自己还勤俭节约,善待百姓,减轻赋税等等。

后世很多人对于朱佑樘的评价是很高的。朱佑樘在位时期虽然政治清明,但是前面说了他毕竟没有给中国乃至大明做出突出贡献,所以说千古一代是有点过了,只能说是一个明君。

不过朱佑樘生了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啊,正德皇帝就没有他父亲的能力了,在位时期荒淫无道,而且明朝之后的几任皇帝都太不给力了,嘉靖,万历看看这些皇帝。大明就这样没了啊。


小伍讲历史


明孝宗朱祐樘(弘治)是明朝第九位皇帝,他的父亲是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在明朝中后期的诸位皇帝中,明孝宗算是少有的中兴之主。

明人朱国桢这样评价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那么,明孝宗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明孝宗的祖父明英宗在位时期(正统年间),正是明朝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明朝刚刚经历过“仁宣之治”的辉煌,国力强盛、幅员辽阔。但在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被俘,50万明军全军覆没。经此变故后,漠北的蒙古势力再度强盛起来,而明朝则渐渐由盛转衰。

公元1487年明宪宗去世,孝宗朱祐樘即位。此时的明朝内部已经千疮百孔,朝政紊乱,国力凋敝,早已没有了“仁宣之治”的盛况。

朱祐樘即位后,一改宪宗朝羸弱颓废的状态,广开言路,打压腐败集团。同时,他将东厂、锦衣卫等组织严加管束起来,使得曾经权势滔天的宦官势力被压抑下去,朝中又有了新气象。

而且,自“麓川之战”、“土木堡之变”以来,明朝军事废驰,边军腐败,军队的战斗力早已不能同太祖、成祖时期相比。为此,明孝宗积极用兵西北,锐意扩张。他在位时期,明军先后三次入疆,与吐鲁番汗国激战,收复了哈密地区。



在千疮百孔的明朝舞台上,孝宗皇帝力挽狂澜,缓解了统治矛盾。他勤于政事,励精图治,扭转了明朝的衰落气象,因而被称为“弘治中兴”。《明史》特别称赞他说:“恭俭有制、勤政爱民”。


历史的荒野


明孝宗,即朱祐樘,明朝第九位皇帝。

幼年时期,因万贵妃迫害,不得已在宫中东躲西藏,吃“百家饭”长大。终因周太后的庇护,才安全长大。

1487年,因万贵妃病死,宪宗也随之去世。朱祐樘继位。次年便改年号为“弘治”,称明孝宗。然而父亲留给朱祐樘是一个朝政紊乱,国力凋零的江山。

孝宗虽然一直体弱多病,但其勤于政事,不仅早朝必到,而且开启了午朝,这样大臣有了更多机会汇报和办理各项政务。同时,重开经筵侍讲,亲自咨询治国之道,还开辟文华殿议政。(早朝与午朝余下时间和内阁共同商议国事)

朱祐樘的开明亲政,忠臣们便敢于直言进谏,他为人不仅宽厚仁慈,躬行节俭,而且勤于政事,重视司法。终于,“弘治”年间,吏治清明,皇帝唯才是举,抑制官宦,倡导节约,心系民间。明朝历史上“弘治中兴”由此而来,社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由于明孝宗童年的坎坷,因此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后他希望改变自己身体状况,由此使得宦官佞臣有机可图,祸乱朝纲。曾经为宦官的李广便是其中一员(因能作符录法术和祈祷祭祀蛊惑孝宗,便以此行其奸弊之事,假借诏旨授予自已为传奉官。各地争着向他交送贿赂。又擅自霸占民田、垄断盐道、巨资修建豪宅。御史大臣等曾不断上奏弹劾,孝宗置之不理。)后孝宗认为其家中藏有天书,派人前往搜寻,却搜出赃物不可计数,文武百官多数贿赂皆在此。

此后孝宗开始悔悟,又开始大力重整朝纲、励精图治,重治宦官,重用忠臣,由此焕发生命中的第二春。但高强度的政务也拖垮了他的身体。

弘治十八年,朱祐樘驾崩在乾清宫,年仅36岁。弥留之际召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大臣入乾清宫受命,传位皇太子朱厚照,叮嘱诸卿说:太子年幼,须倾心辅佐。最后给太子的嘱咐是“任用贤臣”。逝后葬于泰陵,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孝宗即位18年,对内轻摇赋税,兴修水利,号召节俭,对外振兴军务、三次收服哈密、爱护武将、积极御敌。孝宗本人品德极好,宽厚仁慈,提倡一夫一妻制(他的皇陵仅葬着他和挚爱张皇后,此在历朝绝无仅有),勤政,尊敬大臣,为民考虑,虽未声名远扬,但他的人民却真正享受到了安康。

以上。


木剑温不胜


现在千古一帝这个名号已经这么烂大街了吗?很多提问给人一种明朝皇帝都是千古一帝的错觉,朱元璋是千古一帝,朱棣是千古一帝,朱瞻基也是千古一帝,甚至万历皇帝朱翊钧都成为了千古一帝。朱佑樘现在也成了千古一帝,不得不说,非常有趣。


明孝宗是个好皇帝,这一点毋庸置疑。甚至可以说,明朝只有两位好皇帝,一位是明宣宗朱瞻基,另一位就是明孝宗朱佑樘。

朱佑樘在明朝皇帝中属于低调但真有实力的一类。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为了和某些名声很大但能力确实一般的皇帝,比如朱棣做,做对比。朱棣五次讨伐蒙古,可谓声势浩大,但其结果可谓是与期望背道而驰,不仅没有消灭蒙古的威胁,反而因为劳民伤财,多次出征使得军队疲敝,从而令明朝在长城以北的卫所无法维持,自此让明朝陷入被动。

而朱佑樘,虽然没有朱棣那么张扬的军事举动,也不是以武功闻名的皇帝,但他在位时期,明朝的军事行动成功率颇高。


弘治皇帝自知难以消灭蒙古,索性对蒙古采取坚决防御的措施,即,蒙古军队来犯,明军也不出城,坚壁清野,坚决贯彻依托城池进行防御的战略思想,所以,每次蒙古入侵,都没有太大收获。并且,弘治年间,还曾经主动出击过蒙古,弘治十一年七月,王越领六千骑兵从宁夏出发,兵分三路奇袭居住在贺兰山附近的蒙古人,虽然只有区区六千兵马,但这却是弘治朝对蒙古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进攻战,战争结果以明军全胜告终,号称“贺兰山大捷”。这次战役的战果却仅仅是:“凡得贼首四十二,骆驼十九,马百二十二,牛羊器械千数。贺兰山大捷虽然斩获不多,但能够抓住机会,主动给敌人以打击,涨己方士气,也是一种贡献。

除了蒙古以外,弘治时期明军三次与吐鲁番争夺哈密卫,最终保住哈密卫,这也可以算作是对外战争的胜利。


总体而言,弘治在对外战争方面,可以用一个“稳”字来形容,不和强敌硬碰硬,偶尔趁敌人不备,偷几场胜仗。这种做法非常明智。

而弘治皇帝最为人称道之所在,为其在内政方面的表现。弘治皇帝知人善用,勤于政务,恢复了明宪宗时期已经破败不堪的朝廷秩序,轻徭薄赋,给百姓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实际上,对于守成之君而言,只要不要乱来,保持克制,那就已经是个合格的皇帝,可以叫“中庸之主”,而弘治皇帝在此基础上整顿吏治,每日勤政以掌握国家社会中最新的问题,任用有能力的大臣处理政务,所以,他可以被称为“贤君”。

然而,并不是贤君就能被叫做千古一帝。要担得起“千古一帝”的名号,要么得对于历史有所贡献,比如指定某项有开创性的制度(如秦始皇的郡县制),或者大规模开疆拓土,或者在世界上扩大本朝的影响力,这三者,能居其二,勉强可称为“千古一帝”。

再来看明孝宗,他显然一项都不符合。他只是在继承祖传江山的基础上,对于国家的某些弊病进行一定的修补而已,而对外军事,影响力方面只能说勉强及格,对历史的贡献基本没有。所以,朱佑樘一朝的影响,无法超越明朝的范围,甚至到了自己儿子那一朝已经不再受到其影响。

所以说,朱佑樘,也就是弘治皇帝,虽然是一位比较不错的皇帝,但如果说能担得起“千古一帝”的名号,那就实在是太不切实际。


庭州行者


千古一帝算不上,毕竟明孝宗不是一位雄主,没留下宏图霸业。但是,他却是一位好皇帝、一位好丈夫、一位好儿子,更是一位好人!

明孝宗在位十八年,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开创了明朝吏治清明、民风朴实的升平时期——弘治中兴。他用极大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着周围的大臣。他只报恩不抱怨,对过去多次想加害自己的万贵妃一族,都不加以追究,还加以安抚。

更为难得的是,明孝宗更是一个好男人、一位好丈夫,一生一世只独爱张皇后一人。他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妻子的皇帝。他和张皇后琴瑟和鸣,夫妻恩爱。

明孝宗是一位难得的贤君,弘治年间是明朝君臣关系最为和睦的时期。没有腥风血雨的朝争、也鲜有烽烟四起的边患。十八年的励精图治,明孝宗体恤臣下、心系百姓,整顿吏治、轻徭薄税,不仅实现了大明的振兴,还让天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这段为后世所称道的时期,就是弘治中兴。

纵观历史,能有如此高尚人格和情深专一,又是一代贤君的,除了朱佑樘,怕就只有“故剑情深”的汉宣帝了。朱佑樘的人格魅力,让他成为一位零差评的好皇帝。

但是好是好,明孝宗还算不上千古一帝。毕竟他并非开疆拓土或者开创盛世的雄才英主,他至于中华之影响是相当有限的。只能说是一位相当优秀的守城之君、中兴令主!


这些历史要读


成化时宪宗溺于女色,耽于逸乐,荒嬉怠政,成为一个昏庸之君。在其执政的二十余年中,明朝已经走向下坡路,朝政紊乱,国库空虚,佞幸竞进,阉宦当道,方士妖僧充斥于朝,而忠直之士,则纷遭贬谪。

成化二十三年,宪宗病死,皇太子朱祐樘即位,是为孝宗,更年号为弘治。明孝宗在位十八年(1487—1505),除旧布新,厘革弊政,发展社会经济,主要的措施就是求直言、用贤能、勤政事、澄吏治、抑勋贵、慎刑法、尚俭约、严律已取得了“弘治中兴”的治绩。

(明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朱佑樘帝能获明朝上至官员、下至百姓极高赞誉,被称为千古一帝原因无非四点:

1、求直言、用贤能

明孝宗继位时面对已是千疮百孔,朝政紊乱大明江山,,而明孝宗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手缔造“弘治中兴”,他将父亲明宪宗宠信的妖僧继晓处死,废除了法王、国师、真人、国子等封号,更是将内阁首辅万安一下官员下狱、罢免、流放千余人。

重用王恕、刘大夏等贤才之士,形成了“弘治朝中多君子”的太平盛世局面,改革了官吏考核制度,使得朝政面貌焕然一新。

2、勤政事、澄吏治:

孝宗体弱多病,却很勤政,早朝必到,重开午朝和经筵侍讲,广咨善道。开文华殿议政,与内阁共商政事,称为“平台召见”的朝参新方式。

他将四品以上官员名单及职责贴在文华殿墙壁上,对每个人了然于胸免受蒙蔽。

面对官员的犯颜直谏,也从未鞭打、惩处过大臣,弘治年间是明朝君臣关系最为和睦的时期,没有腥风血雨的朝争。让廉洁勤奋、忠君为国的贤臣得以大展才华。

孝宗对宦官严加管束,使得东厂、锦衣卫收敛了很多,只限于忠于职守而不再肆意妄为,一改宪宗时宦官专权乱象,这在明朝中后期也是极为罕见的。

3、抑勋贵、慎刑法:

由于政治的腐败,当时形成了“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两极分化。 赋役苛重,乡绅、豪强将赋役转嫁给农民,造成“田连阡陌者诸科不与,室如悬磐者无差不至”的状况。农民在种种残酷剥削下,生活异常困苦,流民遍乎全国。至成化间,先后爆发了刘通、石龙和李原领导的荆襄流民暴动。以孝宗为首的弘治君臣针对明弊政进行了改革较快地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阶级矛盾。

同时改革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宗时户部设太仓库,储银约三百万两,至孝宗时增至八百余万两,续收的银两存于两庑,称为外库,以备支发。足见其时国库充裕,收大于支。

(明孝宗与张皇后画像)

在编制新问刑条例时,删除了《大明律》中很多残暴的法令,这使得百姓不再遭受严刑折磨。

对各地灾情,除了减免赋税之外,他还拨给贫民麦种、牛种,减轻了百姓负担。同时严令禁止宗室、勋戚侵夺民利,对于服劳役的百姓则经常犒劳慰问。一系列的措施,使得他深受百姓爱戴。

4、尚俭约、严律己:

明孝宗生活极为节俭,不仅多次削减皇宫开支和供奉,更是尽量避免大兴土木,使得百姓负担大为减轻。

(影视图片)
明孝宗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妻子的皇帝,他和张皇后琴瑟和鸣,夫妻恩爱。

“孝宗即位,立为后。笃爱,宫中同起居,无所别宠,有如民间伉俪然者。

勤勉问政、严束宦官、爱护百姓、宽待百官,爱情忠诚,使明朝重小阳天,这是普通的人都很难做到,况且是富有四海的天下九五至尊,确实可称为“千古一帝”

我是美丽青春您真痘,欢迎赐教、转发、点赞,祝您万事顺遂。


美丽青春您真痘


额……首先大家伙得明确千古一帝的概念,第一,他是皇帝,第二,他的功绩是前无古人的。这么一想的话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符合这个要求的盛世帝王,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些人都是独裁者。

名单可以有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宋太宗,元世祖,明成祖,清圣祖。

秦始皇毋庸置疑,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奠定了中国的大一统思想的第一人,统一王朝自此而始。


汉武帝也是,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版图,不管后世领土如何变动,都是以汉代的版图为基础的,而汉代的版图,就是汉武帝定下的。再者就是大汉雄风也是自此而始,从武帝开始,汉民族格外区别于周边民族,并且繁荣昌盛,这是民族强盛的起点。

再往后就是隋文帝,隋文帝重新统一了分裂了400多年的中国,这个功绩随大,却没有超过秦始皇,顶多算持平,但是他也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了。威震突厥、吐蕃、高句丽,这点和汉武帝相似,却没有汉武帝做得好。但是文帝却开创了一种改变了中国之后1200多年历史的制度-科举制,科举制虽然没有马上结束了世家门阀政治,却加速了他的灭亡,肯定了寒门士人的政治地位。故而隋文帝也称得上千古一帝。



唐朝太宗、玄宗虽然伟大,却是没有拿出什么改变历史的举措。宋太宗为文人制度埋下了伏笔,但是武功这一项真的垃圾。元世祖是继承了祖父成吉思汗的功业,但是成吉思汗不是中国的皇帝,只是蒙古国的大汗。明成祖清圣祖功绩相仿,但是也没有超越前人的地方,尤其是很多行为其实是为了维系自己的独裁统治,所以我不认为他们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

再回到问题,从来没听说过明孝宗是什么千古一帝,但他确实是个好皇帝。而且是明朝难得的负责任的好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大明一改土木堡之后的倾颓,有中兴之象。而且明孝宗加强了文人政治的地位,给予了内阁更大的权力,并和内阁通力协作,完成政务。故而和后来的隆庆并成为大明的中兴之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