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一個最恨商鞅的人,也是最懂他的

縱觀《大秦帝國之裂變》,若要說有一個人最恨商鞅,當推長公子贏虔,然而他也是最懂商鞅的人。

我們先來說說贏虔其人。

在劇中,贏虔的身份可謂引人注目。

秦國秦獻公的長子,秦孝公(嬴渠梁)的兄長,一奶同胞,贏氏公族的領袖人物之一,曾擔任左庶長兼領上將軍,太子首傅,在軍中與朝野內外,皆享有極高的威望,是為秦國棟樑之才。

大秦帝國:一個最恨商鞅的人,也是最懂他的

贏虔的性格,可用八個字概括,性如烈火,內裡明達。

小編之前也看到過一些文章,在評價贏虔的性格,但有一點小編不敢苟同,很多人認為贏虔火爆的性格,是他的缺點。

其實,在小編看來,贏虔烈火一般的性格,正是他贏得威望的關鍵所在。

當時獻公薨逝,權貴大臣、各氏族首領,都想篡改獻公遺命,倒梁擁虔,擁戴贏虔即位,其場面曾一度失控。

然而,正是贏虔動用霹靂手段,鎮住場面,確保新君即位,以致秦國沒有再生內亂。

嬴渠梁即位之後,也公開稱讚贏虔有定國之功。

大秦帝國:一個最恨商鞅的人,也是最懂他的

大秦帝國:一個最恨商鞅的人,也是最懂他的

此外,正是贏虔的性格,才讓全軍上下看到什麼是男兒血性,激勵著全軍士氣,同仇敵愾,與魏國展開殊死之戰,由此奠定了他在軍中的威望。

即便是長期領政,門生遍佈朝野的上大夫甘龍,對贏虔也是極為忌憚的,不敢與其起正面衝突。

剛才說了“性如烈火”,現在來聊聊“內裡明達”。

劇中曾不止一次評價贏虔是一個內明之人。

所謂內明,小編認為雖然表面上什麼都不說,但在心裡卻是一個明達事理、懂得大局的人。

當時,獻公傷勢沉重,為了確保嬴渠梁順利即位,公室不發生內亂,特地提前將贏虔召回,逼他立下血誓。

面對這種要求,贏虔心中多少是有點不是滋味的。畢竟他心裡從未想過取代嬴渠梁的位置,卻平白被懷疑,而且這個懷疑的人又是他從小就十分尊敬的父親。

然而,贏虔卻什麼都沒說,斷指寫下血誓,併力保嬴渠梁即位。

大秦帝國:一個最恨商鞅的人,也是最懂他的

另外一件事,也足能看出贏虔是內明之人。

獻公死後,朝野上下皆主張殺了公叔痤,祭奠先君。

贏虔自然也是其中之一,但是當他看到嬴渠梁決意維護公叔痤的時候,其實他心裡已經明白不殺的理由。

所以後來,嬴渠梁被小妹瑩玉刺傷,才有了兄弟二人一番推心置腹的對話,才有了後來接見衛鞅、將公叔痤送回魏國的事情。

大秦帝國:一個最恨商鞅的人,也是最懂他的

說完了贏虔的性格,再來說說他與衛鞅(商鞅)之間的仇恨。

他與衛鞅之間的樑子,是一點點結下的。

當初嬴渠梁想要廣發《求賢令》,求賢才治理秦國,曾徵求過贏虔的意見。

贏虔當時的表現,是有一些矛盾的,他素以勇武著稱,從骨子裡是有些看不起那些只會動用筆桿子的文人,但他也看到了秦國的種種問題,希望可以有好的治國之策,拯救秦國的困境。

所以,他最終同意了嬴渠梁求賢的想法。

後來士子入秦,衛鞅成功進入嬴渠梁的眼界,並提出了他的變法強秦之策。

有了這個想法,嬴渠梁馬上想到的是如何實施,其中第一步,也最為關鍵的一步,那就是騰出幾個擁有實權的位置,給衛鞅以及其他的士子來做。

當時贏虔身居左庶長,兼任上將軍,可謂極實權於一身。

嬴渠梁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希望贏虔將左庶長的位置空出來,給衛鞅,所以他親自去找了贏虔。

贏虔的心裡多少是不痛快的,就這樣被一個外邦士子奪去了一半的大權,但是他始終謹記他父親,也就是秦獻公的教誨,公室不可生內亂,手足之間,應該同心同德。

他最終同意了嬴渠梁的想法,讓出了左庶長的位置,不但如此,他還在衛鞅備受其他大臣責難的時候,出言維護,表明他的態度,為衛鞅掃除障礙。

嬴渠梁為了給朝野一個好的交代,也為了感謝贏虔的支持,所以給了贏虔一個“太子首傅”的虛銜。

大秦帝國:一個最恨商鞅的人,也是最懂他的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衛鞅領左庶長,開府辦公,推行新法。

在新法剛剛頒佈的時候,很多權貴在討論或者是非議新法,而這時贏虔也做了一個動作,那就是閉門謝客,任誰都不見。

贏虔的位置,在當時比較尷尬,他代表的是公室的態度,軍方的態度,以及君王兄長的態度,他如果公開反對新法,無疑是讓嬴渠梁難堪,他斷不會如此做。

若讓他完全接受,說衛鞅新法是好的,卻又是違心的,他在心裡認為衛鞅的新法雖然不錯,但卻是太嚴苛了,而且很多觸及到了包括他在內的,權貴利益。

因此,他選擇隱忍不言,並且儘量避開新法的漩渦,他於是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軍務上,對於“首傅”的虛銜,也不是十分上心,很多都交給了太子右傅公孫賈去做。

隨著新法地推行,秦國上下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贏虔對於這種變化,是有感知的,在這時他非常佩服衛鞅的大才。因此,後來瑩玉說要嫁給衛鞅的時候,贏虔是非常贊同的,他認為只有大才如衛鞅者,才能配的上自己的小妹瑩玉。

可是,剛對衛鞅有好感的贏虔,卻遭逢了改變他一生的變故。

太子因怒,屠殺白氏族人,引發譁變。

大秦帝國:一個最恨商鞅的人,也是最懂他的

白氏家族在秦國的地位,舉足輕重,如果真的鬧起來,反出秦國,那麼秦國的下場就只能是回到隴西,重新過起半耕半牧的生活,而秦國也將徹底陷入沉淪。

在剛得到消息的時候,贏虔並沒有想到這件事會牽連到自己,為防止生變,他準備帶兵鎮壓暴亂,可是在他正準備施行的時候,被他母親拉了回來,並將此事全權交到了衛鞅的手裡。

大秦帝國:一個最恨商鞅的人,也是最懂他的

面對下面的群情激憤,衛鞅只能秉公而斷,依照新法,太子犯法,需要拿太子首傅、太子右傅問罪。

大秦帝國:一個最恨商鞅的人,也是最懂他的

這個時候,所有的情緒匯聚到了贏虔的身上。

當初若不是需要給衛鞅騰地方,他也不會做這個“太子首傅”,更不會有今時今日的局面。

贏虔對衛鞅是怨的。

然而,贏虔也沒有選擇抗法,在他的心裡始終裝著秦國,所以他決定伏法,以此平息眾怒。

他問衛鞅,此罪按照新法當施以何種刑罰?

衛鞅回答他,當處劓刑,就是需要將犯人的鼻子割去。

贏虔提出,希望可以交換,剁胳膊,斷大腿都可以。

大秦帝國:一個最恨商鞅的人,也是最懂他的

大秦帝國:一個最恨商鞅的人,也是最懂他的

然而,卻被衛鞅拒絕了。

這個時候,贏虔對衛鞅從怨走到了恨,他認為衛鞅是故意以此來羞辱自己。

新法剛頒佈的時候,他就覺得此法太嚴苛,而且他覺得明明可以變通的地方,卻故意不變通,非要以此讓他在群臣、三軍將士面前丟盡顏面。

贏虔當時其實已動了殺心,但卻始終想著自己的弟弟,想著秦國,所以他走了出來,捱了這一刀。

一刀下去,這種恨的情緒徹底爆發了,走向了極端。

行刑之後,他讓下人將正門封死,全府上下不得與任何人來往,直到後來嬴渠梁去探望他的時候,他向嬴渠梁說了一句話:不要讓瑩玉嫁給衛鞅。

這句話代表著他決心復仇的決心,也代表著他看出衛鞅的未來必然是和整個公室、所有貴族為敵,必然沒有一個好下場,作為大哥,他不想妹妹平白受苦,所以他說了這句話。

可是,瑩玉卻偏偏想要和衛鞅在一起,嬴渠梁也覺得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公室與衛鞅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對變法推行更加地順利,所以他極力促成此事,讓兩人成為了夫妻。

兩人結婚之後,贏虔的母親,也曾多次去見贏虔,勸他放下仇恨,可是贏虔卻始終不同意,可見已經恨到了極點。

最後逼得其母在臨死之前,下了密殺贏虔的指令。

為了復仇,贏虔不惜去喝假死的藥水,去賭自己的一線生機。

這是贏虔對衛鞅的恨,現在再來說說他最懂衛鞅的地方。

贏虔將自己幽閉在家中,終日以玩“棟樑拆”為樂。

大秦帝國:一個最恨商鞅的人,也是最懂他的

這個小遊戲,並不是贏虔無聊而作,而是在通過這個遊戲,去謀劃自己的復仇。

因為受這一刀,不得不讓贏虔重新審視起衛鞅的變法理念與思路。

想要擊敗對手,必先了解對手。

他想要殺衛鞅,其實並不難,以他當時在朝中的地位,收買一些死士為其賣命,是輕而易舉的。難的是,當時朝政是離不開衛鞅,如果衛鞅突然死了,變法勢必會中道崩殂,秦國也將回到之前的狀況,甚至更糟。

在贏虔的心中,是始終裝著國家的。

所以他才說,我不反變法,只恨衛鞅。

心中既有國家公器,也有一己私怨,這就是贏虔。

隨著變法的不斷推進,衛鞅在朝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已然成為了秦國的鎮國柱石,而贏虔也漸漸淡出了所有人的視野,依然沒日沒夜研究“棟樑拆”。

就這樣,過了十餘年的時間,秦國也從一個僻處一隅的小國,成為了一方強國,一雪國恥,從魏國手上奪回了原本的土地,受各國恭賀。

正在這順風順水的時候,嬴渠梁因身體不支倒下了,沒有了嬴渠梁的撐持,衛鞅在秦國也越發艱難,況且他與太子之間,依然存在著隔閡。

嬴渠梁薨逝,新君即位,此時所有的老世族都出來,想要將衛鞅置於死地。

在這個時候,贏虔看到了自己報仇的機會,也看到了這個國家的危難。

恰逢新君嬴駟去找他,他於是將他的想法和盤托出,一切都在“棟樑拆”這個遊戲上面。

棟樑拆去,大廈不倒,這是贏虔想要的結果。

贏虔也知道,這是衛鞅想要的結果。衛鞅明白雖然自己的新法推行順利,但隱患依然沒有清除,會引發復辟。

復辟潮流一旦興起,他所辛苦得來的成果,將一去不復返,這不是衛鞅想要看到的。

這一點,嬴渠梁也是十分清楚的,但是他與衛鞅之間的感情,不容許他這麼做,所以他留下了先君密令,其中一枚交給了大將子岸,力保衛鞅可以功成身退。

衛鞅自始至終,都在追求,只要法治,而不要人治。

嬴渠梁這麼做雖然可以保住衛鞅的性命,卻無疑是回到了人治的老路上去了。

當衛鞅被贏虔圍堵的時候,子岸亮出了先君密令。

贏虔當即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不但仇報不了,而且秦國只怕會復辟,所以當機立斷,犧牲子岸,保證秦國大業。

他在陣前陳說對子岸有恩。

子岸只能以死報之。

衛鞅當時很是氣惱,說贏虔陣前索恩,無疑是在殺人。

贏虔則回懟了一句,商君誅心?

一句話就說明,贏虔深知衛鞅的變法核心,法治不誅心,誅心非法治。

大秦帝國:一個最恨商鞅的人,也是最懂他的

大秦帝國:一個最恨商鞅的人,也是最懂他的

後來衛鞅被關到了大牢中,等待問罪。

眾人隨即對衛殃發起責難,準備處以極刑。

這時,嬴駟有些猶豫不決,不知該如何是好。

贏虔卻說了這麼一句,棟樑將拆,各取所需。

大秦帝國:一個最恨商鞅的人,也是最懂他的

這句話其實大有深意。

贏虔所取的是衛鞅的性命,以完成自己的復仇大業。

老世族所取的是復辟的希望。

嬴駟所取的是:

第一,是老世族跳出,為今後執政掃平隱患;

第二,是他在秦國中的至尊地位。他的父親嬴渠梁與衛鞅,彷彿兩座大山一般擋在了他的面前,而他自己只能龜縮在大山的陰影之下,長此以往,又談何霸業?所以只能借殺衛鞅,而樹立自己的威權。

在贏虔與其他老世族的極力促成之下,衛鞅被死後車裂。一切果如贏虔與衛鞅所料,許多老世族跳了出來,諫言希望可以恢復穆公祖制。

不但如此,為了逼迫新君嬴駟恢復祖制,老世族的代表,太師甘龍,不惜請來了外援,義渠兵馬。

然而,在這時,贏虔再次出來,完成衛鞅沒有完成的事情,率先斬下義渠首領的頭顱,平定叛亂,並將這些跳出來的老世族,依照新法治罪,以確保新法可以繼續執行下去。

大秦帝國:一個最恨商鞅的人,也是最懂他的

因此,小編認為,贏虔最恨商鞅,也最懂商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