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惋惜明朝的毁灭?

时间的七号记录者


明朝的灭亡有诸多原因造成的,自万历一朝首辅张居正花十年实现得以实现“万历中兴”,这大大的延续了明朝的国祚。但是,神宗之后的继承人,却不能守祖宗基业,致使国势日衰,最终在农民起义军和关外后金的联合绞杀下走向灭亡。现代人惋惜明朝灭亡,是因为明朝如果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处置得当,是可以避免王朝堕入深渊的。




首先,明朝在“攘外”和“安内”上决策有误。虽然从一开始“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决策是对的,但是明朝在与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作战中多次出现临阵换帅、而且朝令夕改,或剿或抚或剿抚兼并,战略上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决策。如崇祯八年(1635年)明朝命陕西三边总督杨鹤采用“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战略。但明廷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杨鹤为此入狱,旋即被言官弹劾被杀。他的儿子兵部尚书杨嗣昌又改抚为剿,布下“十面张网”要团灭张献忠义军,结果也失败自杀。洪承畴总督陕西后,改用“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义军,李自成为此放弃陕西大本营出走。明朝与农民起义军的十四年交战中,令行不一、枉杀主帅,先后有杨鹤、杨嗣昌、熊文灿等剿匪主将或被杀或自杀。明廷的先剿后抚后来被证实是完全错误的战略,张献忠、李自成义军都在明朝招抚后获得喘息和发展的机会,继而再复叛乱,最终酿成不可收拾的残局。




其次,明廷在“攘外”问题上战略决策失误更严重,面对后金的大军压境。自万历朝与后金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之后,崇祯帝改以攻为守,但后金已经做大做强,开始不断缠食明朝的辽东地区。明军两面分兵作战疲于奔命,但崇祯皇帝从未想过真心要与后金议和以全力对付早已燃遍大半个北方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义军。虽中间有密令兵部尚书陈新甲秘密出使后金和谈。但议和事泄后举朝哗然,崇祯又不能扛下责任,最终将议和大罪统统算到陈奇瑜头上,从此以后明朝对后金不再言和。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明军既要对付来势汹汹的后金又要应对席卷北方的义军,两面受敌疲于奔命,如果当时能与后金息兵讲和,专力剿灭农民起义军,或许明朝的命运就将改写了。




如果说外战不利关乎明朝生死,那内朝腐朽则如病毒不断侵蚀着明朝这个巨人。东林党与阉党的交相攻仵、齐党、浙党、楚党的自私自利,完全置国家生死于不顾,朋党之争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崇祯不能抑制朋党,只能依靠不断的替换内阁来维持中央机器的运作。他在位的十七年,光内阁首辅就换了二十几号人,猜忌多疑动辄报以杀戮,著名抗金名将熊廷弼、袁崇焕皆死于非命,崇祯帝人格上的缺陷太多了,众多决策上的失误都出自他之手,刚愎自用疑神疑鬼,大明王朝的覆灭,其第一大罪人非崇祯莫属。




崇祯帝煤山自缢以死报国固然成就了他“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悲壮一生。但是他殉国之前未能有效安排后事,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五日,京师破城在即,手足无措间的崇祯帝开始安排后事,命人护送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到国丈周奎家和田弘遇家避难而不是直接护送出城南下,错失出逃的机会,而就算是国丈周奎,在大顺军的隆隆军威面前也是心惊胆战哪里还有心思保护自己的三个外孙,结果太子及永王、定王三皇子在北京陷落后相续下落不明,生死未知。这一重大决策失误,崇祯帝自己要付全责 ,自己以死报国,却让周后、张后(熹宗之后)自杀殉国,挥刀砍断长平公主左臂,一剑刺死六岁的昭仁公主,帝王之家的悲剧悲壮而残酷。




悲剧原本可以避免,明朝本不至于这么快灭亡,虽然北方局势复杂,战火纷飞,但是南方相对安定,而且江浙地区历来是明朝的钱粮财赋重地。崇祯帝愚忠之举,至使200多年基业毁于一旦,虽然在三月十七日当天奋力突围,但京师九门尽是大顺军,当逃不逃结果无路可逃。一人之误误天下,明朝灭亡,何其令人痛惜也!倘若当时果断放弃京师,命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撤防,让大顺军和清军在北京拼个鱼死网破,崇祯悉心经营南方徐图恢复,大明复国必然有望。


大国布衣


嘛,基本也就是这样了



聲色犬馬朱厚照


按照我的观察,似乎多数人在明清之间都是蔑视清朝支持明朝,一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身份证上写着汉族,和朱元璋同为汉人,二是因为他们觉得清朝末期丧权辱国,如果是明朝的话一定不会像清朝那么丢人,毕竟明朝祖传的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清朝是代替明朝而存在的,所以这帮人惋惜明朝的毁灭。

这帮人朴素的民族主义情节是可以理解的,但毫无疑问这样的想法充满了幼稚与无知,之前不止一次反驳过关于明朝"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的说法,你不和亲可以,但是北方边患从朱棣时期一直猖獗到崇祯时期,瓦剌南下直接把你皇帝俘虏了,这不比和亲还耻辱?再说赔款,瓦剌人鞑靼人来朝进贡也就是贡献点马匹,而明朝的"赏赐"要远远多于对方的贡品,所以瓦剌人后来频繁入朝领赏,而且故意虚报使团人数,鞑靼人更狠,直接带兵杀到北京城下放话,"予我币,通我贡,即解围",明朝不也是乖乖给钱求人家撤军吗?

再说割地,先看一下明朝后期和清朝后期的疆域图。

一个是明朝万历年间的疆域图,一个是清朝光绪年间的疆域图,注意,光绪年间的这个疆域图已经把割让给俄国日本的几百万领土,也就是巴尔喀什湖附近和外兴安岭,库页岛,台湾岛全部抛除出去了。大家对比一下,什么感觉?

清朝即便到最后灭亡的时候,留给民国的领土面积也多达一千多万平方公里。说句不好听的,明朝倒是想割巴尔喀什湖和外兴安岭,可是朱元璋和朱棣也没占过那地方啊,那都是人家皇太极康熙几代人打下来的,那些地方就算是鼎盛时期的汉唐也没有全部占领,其他王朝想都不敢想,家底子厚,后世子孙才有糟蹋的余地。明朝就算想割地,看看上边那个地图,从万历早期就那样了,处处都是人口稠密的汉人聚居地,他也得有地可割啊。

而且,不要觉得清朝就只会割地,同治时期清朝可是花了吃奶的劲收复了新疆的,如果清朝像明朝嘉靖放弃内蒙古河套那样放弃新疆,那么今天的中国是什么局面,你敢想吗?

都说明朝火器先进军队能打,但是明朝后期可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啊,不算女真,北方蒙古人隔三差五南下,嘉靖时期的庚戌之变,鞑靼人直接打到北京城外,明军一触即溃毫无抵抗能力,东南沿海,明军面对倭寇更是只有逃跑的份,若不是戚继光一己之力在浙江重新招兵买马训练新军,明朝一点办法没有;再往后,明军直接连国内的农民起义军都打不过了,所以灭亡了,这就是明粉口中的明军战斗力吗?

所以别再说什么如果明军遇上西方列强不会那么惨,要是明军的话就怎么样怎么样了,真的幼稚。我觉得,如果是明朝后期遇上西方列强入侵,铁定比清朝惨,首先明朝比清朝穷,万历抗倭援朝之后,财政基本就空了,其次,明朝后期腐败程度远胜于清朝,清朝后期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忠臣良将,少有大奸臣,而明朝后期也就只有张居正力挽狂澜,严嵩和魏忠贤俩人一前一后祸国殃民,使明朝彻底滑入深渊。以明朝后期的财力,军力,和本就不大的疆域面积,遇上西方列强很可能使中国分崩离析。

明朝毫无疑问有伟大之处,有许多值得神往的地方,但我希望看历史还是要客观,惋惜明朝可以,但不要因为清朝而惋惜明朝,说到底明朝是输给了自己人,该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北宋一书生


现在网络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群体,他们自称是明粉,其实在人们眼中是明吹,一提到明朝就是我大明天下无敌,一说道明朝灭亡就对李自成、满洲人咬牙切齿,然后再来一波千篇一律的关于明朝的抒情。总的来说,明吹就是很典型的奴才没当够。


现代社会,法律上都是人人平等的,即便是生活中或者工作中遇到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只要表达一下礼貌和尊敬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视自己矮人一等。不过我也见过特例,以前在一个企业实习的时候就被一群奴才给恶心到了,当时我所在的部门人不多,也就十几个,但是一个个都拼命的巴结上司,一副奴才相,一个劲的给总经理献殷勤,很会讨总经理的欢心。有一次总经理给我们部门安排工作,有一个哥们很敏锐的看到总经理的皮鞋脏了,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所有人的面弯下腰给总经理把皮鞋擦干净了,当时除我之外所有人都非常钦佩他,又很嫉妒他,谁让他抓住了一个讨好总经理的机会,只有我骂了一句下贱。不过总经理很吃这套,过了不到一个礼拜就提升这位仁兄为部门经理。所以实习结束我也没留在这个公司,因为我脖子太硬,不适合当奴才。

所以,在现代社会,还有明吹这种怀念那种崇拜等级尊卑的奴才真不奇怪。虽然法律规定了人人平等,但是奴才都是把自己当做奴才,拼命地献媚于他们眼中的主子。而明吹这种奴才更下贱,他们对一个已经完蛋了将近四百年的君主专制王朝的顶礼膜拜,不仅肉麻的吹捧明朝,甚至篡改历史、编造谣言来迷惑大众,让更多的人都跟着他们一块当奴才。

比如说这个,跪祖宗父母没什么了不得,跑去给死了几百年的永历下跪,这是从里到外都一股奴才的恶臭味。不过这个奴才肯定不合格,连太牢都没有,永历要真知道了估计能一个雷把这奴才劈死。

鲁迅先生有一篇散文,大意是一个奴才说主子给他的房子没有窗户,一个哥们就要在墙上开一个窗户,然后这个好奴才立刻大喊有强盗拆房,等这哥们离开了之后这个奴才立刻向主子洋洋得意的邀功请赏,还自夸说他保护了主子的财产免遭破坏。而明吹这群好奴才也很符合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个奴才,毕竟往往有人揭露了明朝的真相,澄清了明吹的谎言,这帮好奴才就立刻疯狂的骂街嚎叫,并且还恬不知耻的骂澄清真相的人是满遗,是包衣奴才,却忘了他们自己就是典型的好奴才。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唐朝是自己浪没的,宋是政策制度从根本就有问题,严格来说还不是大一统,后周世宗柴荣如果不死肯定是先北后南,难度大收益也大,史上南方乐不思蜀忘乎所以还少吗?一句直把杭州作汴州就表明一切了。

明朝是唯一基层起家,从南打到北的大一统朝代,在元末战乱之后及时的发展民生经济,卸甲归田,史称洪武之治,唐贞观也到了末期才恢复过来,这不伟大?但家天下还是大明帝国的瑕疵,包袱,明朝也承担太多的天灾了,特别是嘉靖到崇祯,要不然以历史的尿性,满清肯定没机会,因果关系而已,先天灾再人祸,而明朝对于农民起义真的比较乐观和仁慈,也导致尾大不掉,几线作战。

怀念明朝并不是因为他强大,是因为坚强和仁慈,从士族到平民的真仁,有人说宋朝百姓生活最好,其实那是误解,宋朝因为战争,百姓的税收很重很重,真正好过的士大夫等也只占少数。而明朝不是制度歪了,是后面的人路走错了,有走捷径的,有走歪路的,很多很多,都说明朝皇帝奇葩,但真正生灵涂炭的有么?明亡于万历,呵呵,抗美援朝怎么没人说?


我只是路过打个精油


看到有很多人跳出来踩明粉了,我也跳出来一下。

其实我想与其说有那么多人惋惜明朝灭亡,倒不如说是人们在痛恨随后的那个黑暗反动愚昧落后叫中国全为奴才的时代罢了,正是有了后代的这个让中国全面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人们才会惋惜前朝的灭亡(虽然这个前朝的问题也很大)也正是因为有了后边这个让中国蒙受屈辱的时代,人们才会幻想,如果没有这个时代会怎样…

我看到有人在抨击“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其实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其实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但这句话最少是充满气节的,最少要比后来那位“床上丢社稷,君王换祖宗”要强上一万倍。

每一种思想的形成,都有引起它的原因,明粉的存在,也有相应的原因,有些人选择性失明,提起明粉就直接扣上大汉族主义的帽子,而对为什么有明粉而选择性失明,还振振有词的明粉不懂历史,仿佛他们全家连娃娃都是研究历史的砖家一样,也实在是难为他们了,你懂历史,就不懂后世的历史吗?要不是有人在捧什么大清全盛世,大清无昏君,捧什么溥仪去故宫还要买票哀叹溥仪回不了自己家。会有那么多明粉吗?典型的强盗逻辑,和后世满清的文字狱如出一辙,只准我说不准你说。那你们也就想想,连那么黑暗反动愚昧落后的满清政权都有人捧,人家粉个明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对明朝这个时代,由于后世满清文字狱的存在,所以人们对满清编写的《明史》心存疑虑,就像后世遗老编写的《清史》不敢称为正史只能称为稿《清史稿》一样。它肯定是正面和反面都有的,如果真爱历史,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解读,我相信它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然而人们惋惜明朝,痛恨清朝,也不过是因为满清的统治者愚昧无知,反动卖国罢了,和民族认知真没什么关系。

如果某些人只认为满清最伟大,满清皆盛世,满清无昏君,凡是质疑反对满清的都要扣上一顶大汉族主义“明粉”帽子的话,那么抱歉,我也是明粉。






关河南望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是是由满族人建立的,而明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起来的王朝,而且它的特殊性在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同志是社会的底层人物。对比中国近代史我们知道,清朝末期的这段历史,是很耻辱的,今天割地明天赔款,连皇帝自己都是朝不保夕,中国也因此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每当此时,很多人就会拿明朝和清朝来做比较,毕竟在明朝的时候,中国的国力在当时是很强盛的。

很多人惋惜明朝的毁灭是有原因的,虽说现在是大一统民族融合时代,各个民族都是一家人,在当时的情况下,满族是带着侵略性质覆灭了明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取代了汉族政权,并且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并实行剃发制度,颠覆了汉人几千年来的儒家文化,并大兴文字狱,桎梏了人民的思想。

明朝的灭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朝廷内部的原因。而清朝的灭亡是由于国力不济,导致后来面对外来入侵的时候,战斗力不堪一击,并且每天都在发生,签订了那么多的不平等条约,割了那么多的国土,赔了数不清的银子,这更容易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因此清朝就饱受诟病。

明朝曾经拥有过很多个盛世,如:洪武之治,永乐盛世,成化新风,仁宣之治,弘治中兴,嘉靖中兴,隆庆新政,万历中兴,这个从数量上来说,远超宋朝,并且也比汉唐要多,就算是后来清朝统治者康熙皇帝,也不由地评价明朝是“治隆唐宋”。至于清朝,国运276年,总共加起来只有两个盛世:康乾盛世和同光中兴,并且徒有其表,在史学家们眼中都是毁誉参半的。


撒野的孩子


悟空问答,寅哥解惑!问答里面明朝的问答是居首的,我回答的也是最多的就是明朝的,这是一个让人怀念的王朝!它有什么值得我们念念不忘的呢?

1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政权,这是汉民族最后的脊梁!这也是中国领先世界的最后余晖,人总是对本民族的辉煌历史有着缅怀之心,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这是我们繁衍不息的生存之道!

2明朝有着辉煌的历史,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举世闻名!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更是标签!万国来朝更是国家地位的象征!这些过往都是顶峰似的存在,这样的王朝灭亡后能不被人惋惜?

3后继者的落寞,清朝继承了明朝的统治,先不说清朝入关的偶然性,加上后世的对中华文化的摧残,大大落后于西方的无知,百年国耻的奠基者,这些称号都是骄傲的中国人对灭亡的明朝的怀念的源动力!

优秀的历史都是受人尊重的,人们缅怀的也是上进的美好的存在,我是寅哥解惑!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大家关注





寅哥解惑


鲁迅《灯下漫笔》有言,中国的历史大致就是“作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与暂时作稳了奴隶的时代”,李自成推翻了明统治,北京没呆几天就被赶跑了,固然有“哀其不幸,怒其不幸”的一面,也有明朝的遗老遗少“宁与外姓,不与家奴”的想法有关,请来了新主子,才发现想做奴隶而不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才发现还是旧主子好,当初朱由检募捐剿“贼”时,却是个个口袋捂的紧紧的,据说拿得多的也就两三百两银子,皇帝成了要饭的了。闯王破城后,从王府公卿在京官员搜出的银子却达几百万两,你说说,明朝不亡才怪呢。明思宗可是个好皇帝,死的也悲壮——“天子守国门(朱棣)君王死社稷(朱由检)”





白发渔樵lfp浦城陈建


满清初期以屠天下。中期大搞文字狱,阉割汉文明奴天下。晚期以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亡天下。生于不义,死于耻辱。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多尔衮入关后大规模大面积大片大片的屠城,大屠杀。从北屠到南,造成州无完州,县无完县,村无完村,华夏大地满目疮痍,旧日江山变成血海无边,处处雨急风高,遍地是胡虏。请为上亿遇难同胞默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