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多發消化性潰瘍 保“胃”戰從健康生活方式開始

宋英姿 本報記者 常青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受到胃腸疾病的困擾,特別是進入冬季以來,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消化性潰瘍患者就診人群不斷增多。錦州醫科大學附屬一院消化內科主任李靜提醒:冬季一些疾病的發生、發展和復發也因氣溫降低而增多,其中消化性潰瘍病尤應引起警惕。

李靜介紹,消化性潰瘍是常見病,在冬季及春秋季交替時發病較多。約10%的人口一生中曾患過此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以中年最為多見。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多見於青壯年,胃潰瘍多見於中老年;男性患病比女性較多。近年的研究已經明確,幽門螺桿菌和非甾體抗炎藥是損害胃、十二指腸黏膜屏障從而導致消化性潰瘍發病的最常見病因。其他的原因還有吸菸、遺傳、急性應激和胃腸運動障礙等。

李靜指出,典型的消化性潰瘍慢性過程可達數年至數十年。週期性發作,發作與自發緩解相交替,發作常有季節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發病,可因精神情緒不良或過勞而誘發。發作時上腹痛呈節律性,上腹痛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症狀,多為灼痛,亦可為鈍痛、脹痛、劇痛或飢餓樣不適感。多位於中上腹,可偏右或偏左。疼痛常有典型的節律性,表現為空腹痛即餐後2—4小時及午夜痛,腹痛多為進食或服用抗酸藥所緩解,餐後痛即進食後半小時痛,持續至下一餐前緩解。空腹痛和午夜痛多見於十二指腸潰瘍,而餐後痛多見於胃潰瘍。當然,也有一部分患者沒有以上提及的典型表現的疼痛,而僅表現為無規律性的上腹隱痛或不適。

還有大約15%—20%的患者沒有明顯症狀,直接以消化性潰瘍的併發症為首發症狀就診,如以嘔血、黑便為主要症狀的上消化道出血,以劇烈腹痛、腹膜炎表現為主的胃或十二指腸穿孔,以噁心、嘔吐隔夜宿食為主要表現的幽門梗阻等。

在談到目前有哪些診斷消化性潰瘍的方式時,李靜提到,目前診斷消化性潰瘍的標準是胃鏡檢查,同時應檢測幽門螺桿菌(常用C13呼氣試驗)。如不能進行胃鏡檢查的患者可選擇上消化道鋇餐透視檢查。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治消化性潰瘍?李靜認為,首先,生活規律,心情平和。應按時就餐,按時睡覺,熬夜和飲食不規律是消化性潰瘍的最常見誘因;心情壓抑、焦慮等負面情緒無疑會誘發或加重潰瘍的症狀,“保持良好的心態是治療的根本”。其次,戒菸酒,健康飲食。吸菸和飲酒是消化性潰瘍復發和加重的罪魁禍首,必須下決心戒除。清淡營養的飲食是潰瘍快速癒合的保證,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勿飲濃茶和咖啡。最後,關注自己身體的變化,在勞累、應激、天氣變化等特殊情況下可預防性應用抑酸藥物,一旦出現消瘦、黑便、腹痛性質及節律性改變等報警症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必要時查胃鏡以警惕癌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