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30運輸機-世界空難-警鐘長鳴(36)

洛克希德C-130“大力神”(英語:Lockheed C-130 Hercules

)是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現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研製的四發渦槳多用途戰術運輸機。

C-130是世界上設計最成功、使用時間最長、服役國家最多的運輸機之一,從1954年8月23日首飛至今已服役60餘年,有70餘個國家或地區使用,總生產數量愈2300架,各種任務改型近40種。

C-130運輸機-世界空難-警鐘長鳴(36)

C-130可在前線簡易機場跑道上起降,向戰場運送或空投軍事人員和裝備,返航時可用於撤退傷員。改型後用於執行各種任務,用於電子監視、空中指揮、控制和通訊的型別有EC-130、EC-130Q等;此外還有搜索救援和回收型、空中加油型、特種任務型、氣象探測型、海上巡邏型及空中預警型,此外還有大量民用型別。

C-130運輸機-世界空難-警鐘長鳴(36)

研製背景

C-130誕生在柏林封鎖事件發生後。柏林空運事件起因是二戰剛剛結束後,由於蘇聯和盟國間矛盾逐漸激化,蘇聯為向西方盟國加壓,封鎖了所有通往西柏林的陸上道路。而西柏林在停戰協議中是盟國的佔領區,當時居民還需要靠盟國救援生存下去。蘇聯認為只要封鎖西柏林一段時間,盟國必將向蘇聯讓步。但盟國立即展開了從空中向西柏林運送救援物資的行動,在長達近一年的封鎖期內向西柏林晝夜不斷的空運物資。這一史無前例的大空運徹底打亂了蘇聯的計劃。柏林空運使各國意識到戰略空運的價值,而性能出色的運輸機是空運力量的核心。

C-130運輸機-世界空難-警鐘長鳴(36)

損失事故

截至2015年C-130的任務損失率大約在15%左右,低於一些戰鬥機(A-4戰鬥機約20%)而高於一些轟炸機(B-52轟炸機約10%)。

C-130運輸機-世界空難-警鐘長鳴(36)

  • 1958年9月2日,一架美國空軍第7406航空支援中隊的C-130A-II型在執行抵近偵察蘇聯時進入蘇聯領空被蘇聯國土防空軍四架米格-17戰鬥機擊落,機上17人全部死亡,這是C-130第一次任務損失;
  • 1958年9月19日,駐法美軍第317運輸機中隊的C-130A 56-0526在法福勒上空與一架法國空軍超級神秘戰鬥機相撞,C-130機組6人全部死亡,法軍飛行員死亡;
C-130運輸機-世界空難-警鐘長鳴(36)

  • 1959年5月20日,駐日美軍第815運輸機中隊一架C-130A 57-0468在日本兵庫縣著陸時引擎故障墜毀,機組人員死亡,地面人員9人受牽連喪生;
  • 1969年3月24日,一架英國皇家空軍C-130C.1XV180在格洛斯特郡費爾福德附近進行例行訓練時衝出跑道扎進附近農田爆炸,6名機組成員死亡;

(圖片及正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圖文非完全一致,喜歡的可以關注我,後期會多多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