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市入冬,深圳人的損失有多大?


香港樓市入冬,深圳人的損失有多大?



香港的樓市輪迴,來得比預想的要早一些。

一年前的3月,李嘉誠對媒體喊話:香港的土地供不應求,房屋供不應求,“歡迎內地人來港買樓”,“來香港買東西的都是優質顧客。”

老爺子在送出一頂高帽子的同時,還給內地“接盤俠”一顆定心丸:一兩年內看不到房價下跌的跡象。

我有一位搞金融的朋友,是香港隔壁土生土長的深圳人,也是老爺子的頭號忠實粉絲,很快就響應號召去香港買了一套樓。

多虧像他這樣的內地“接盤俠”,香港樓市打了雞血一樣不斷攀升。

自2003年起,香港房價創造了連續15年上漲的“神話”,這是香港歷時最長的房價上漲週期。截至今年7月,香港私人住宅售價指數上升至393.5點,連續上升28個月,並連續21個月刷新最高紀錄。

但我這位朋友,最近的心情卻和吃了蚊子一樣難受。

很多和他一樣,在香港買房的深圳人沒有想到,香港樓市,可能正在進入一個有史以來最為寒冷的冬天。

PART 1

今天的香港樓市,正被降價、違約、焦慮、恐慌所籠罩。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

近日,被視為香港樓市參考指標的“十大藍籌屋苑”之一的嘉湖山莊,一套面積為442平方英尺的兩房,以456萬港元成交,相比同類型單位的最高成交價,降價幅度已經超過22%


香港樓市入冬,深圳人的損失有多大?


豪宅賣家虧本甩賣的現象也開始出現。10月22日,沙田九肚山一處房產以1300萬港元的價格成交,賣家持有該房產將近四年,現在賣出的話算上稅款及佣金支出反倒要虧損68萬港元,是區內首宗“流血”出售案例

房價下跌,隨之而來的是大規模的“違約潮”爆發。

不久前,新界大鋪一處樓盤,一間價值725萬港幣的房產被買家突然取消認購。而這樣做的代價是,買家將損失5%的定金,相當於31.6萬元人民幣

另一處,香港馬頭角一處樓盤,也有買家毀約,而且將因此面臨200萬港元的損失。這相當於普通人差不多7年的收入

香港房地產信息網站Dataelements數據顯示,從年初到10月底,香港新房交易中,已發生36起違約案例,而2007年全年僅有9起,數量增長了3倍


香港樓市入冬,深圳人的損失有多大?



買家接二連三的毀約,反映的是對香港樓市的看跌預期越來越強。

仲量聯行發佈最新報告指出,“香港長達10年的樓市上升週期正式結束”,預計至2019年底,香港住宅樓價將至少下跌15%;如果宏觀經濟面趨弱、股市持續下滑,跌幅可能擴大至25%。

在排著隊唱空香港樓市的機構中,仲量聯行已不是第一家。


香港樓市入冬,深圳人的損失有多大?


事實上,降價潮已經提前到來。

1、美聯物業數據顯示,香港二手房10月均價為138000港元/平方米,環比下降了2.2%。 2、最新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則顯示,截至11月16日,港島、九龍、新界東西二手私人住宅樓價較10月再出現3%左右的下跌。下跌幅度最大的並非新界偏遠地區,而是市中心的港島區,跌幅達3.46%

成交量也呈現“冰封”態勢。

1、特區政府最新數據顯示,香港住宅物業成交量第三季為14400宗,比第二季的18900宗下跌了24%。 2、美聯物業數據則顯示,10月香港新建住宅銷售交易額跌至112億港元,剔除假日因素後,已降至16個月最低水平;10月新屋交易數量僅為1130宗,為9月份的一半左右;轉入11月份,截至11月14日一手私人住宅的交易金額和宗數已分別同比下跌六成和五成。 3、成交量的下降還反映在按揭申請宗數上。中原按揭資料顯示,9月按揭申請宗數只錄得7977宗,
較8月跌56%,是近10年內的最大跌幅

PART 2

作為全球房價第二高的城市,支撐起香港樓市的,除了本地居民,還有非港居民。

根據香港稅務局數據,2016-2017財年,共有2709宗需要非香港居民繳納買家印花稅的情況,同比上升了23.6%,金額也同比增加了48.4%,至71.4億港元。

這當中有不少是深圳人。

被深圳限購限售禁錮住雙腳,自然不會錯過香港這個中國唯一不限購又近在咫尺的一線城市。

去香港買房的深圳人都有誰呢?

第一類,是熱衷於買豪宅的深圳富豪。

他們中,最典型的是互聯網大佬。

2017年7月,騰訊副總裁姚曉光斥資9800萬港幣,買下一套位於尖沙咀中心區的複式房屋,稅款高達1470萬元,總購入價超過1.1億港元。


香港樓市入冬,深圳人的損失有多大?



有地產大亨。今年8月,山頂TWELVE PEAKS 8號屋以7.3億元的價格被買下,單價高達約130萬一平米,稅款高達2.19億元。


香港樓市入冬,深圳人的損失有多大?


這個登記買家為福悅有限公司,董事為Lai Ronghuo,與深圳垣榮實業投資集團董事長同名。資料顯示,這位Lai Ronghuo早於2014年買入同屋苑另一幢洋房十二號屋,兩間洋房總共花費逾11億元。

有資本大鱷。2016年,華南城控股股東、深圳祥祺集團董事局主席陳紅天以21億港元的天價拿下了山頂歌賦山道 15號。若以香港人的平均收入來看,不吃不喝1.2萬年才能買得起整棟豪宅。


香港樓市入冬,深圳人的損失有多大?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深圳和香港兩地跑的小型民營企業家們,他們的資金暫未足夠購買過億的豪宅,但也會把錢投向普通豪宅。

第二類,是來自深圳的炒房客。

早在2016年,就有媒體報道稱,許多深圳炒家開始拋售在深圳的房產,套現後“轉戰”香港。

據《證券時報》報道,今年6月,位於何文田的一處樓盤天鑄,一個停車位賣到了600萬港元,創全港停車位新高紀錄;截至今年9月,這個盤的7幢洋房已經賣掉了5幢,其中4幢都是內地投資客用公司名義入市,光交稅就貢獻了2.67億港元

當然了,這幾個投資客是不是深圳人就不好說了。

第三類,是去香港買房居住的深圳中產。

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因為小孩要到香港上學,買房甚至有些迫不得已。

數據顯示,“跨境學童”這一特殊群體目前大約有3萬人。他們大多居於深圳、擁有香港戶籍,每天經由各個口岸過境到香港上學。為了讓孩子免於每天舟車勞頓,他們的父母選擇在香港買房的也越來越多。

PART 3

對深圳人來說,去香港買房,一則可以規避深圳連續出臺的樓市調控政策。

儘管2016年11月,香港稅務局也推出調控新規,非港永久居民購買住宅物業,除了與購買二套房的香港居民

一樣要繳納15%的住宅印花稅,還要再額外繳納15%的買家印花稅。

但這根本擋不住有錢的深圳人。

二則他們覺得香港樓市更加穩定、安全。

一位經常往返香港和深圳的地產投資人士告訴我,在香港買房的首付比例、貸款利率都要低於內地,租售比卻比內地高出很多。

比如香港沙田富豪花園,套內面積72.5平米,建築面積96平米,售價700萬,可以租到2.3萬;而在深圳,同樣售價的房子,大概是八千左右。

《華夏時報》做過計算,同樣貸款450萬,按基準利率計算,國內貸款30年月供2.38萬,比租金多出1.58萬,而香港月供是1.75萬,比租金還少5500元。

即使不考慮租金收益,僅物業升值的幅度都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我聽說,一位深圳老闆曾於三年前,以1億多港元購入一套高樓層的四居室。因為生意轉移海外,他便於近期將房子以1.8億港元的價格掛出。也就是說,不到三年時間,他就賺了6000多萬港元。

無論目的是什麼,這些在香港買房的深圳人,一度嚐到了香港房價飆漲帶來的甜頭。但隨著香港樓市入冬,讓深圳人曾經義無反顧去香港買房的理由,恐怕都已經站不住腳。

事實上,日益高企的房價和持續走低的租金回報水平,讓在香港置業已經不再是一個好選擇了。

瑞銀最近發佈的2018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顯示,香港穩居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及地區城市房地產泡沫榜首(中國內地城市不在評估之列)。


香港樓市入冬,深圳人的損失有多大?



在另一個榜單上,香港已連續八年穩坐全球房價最難負擔的城市首位,屬於“極度負擔不起”之列——你需要工作22年才能在香港買一套60平方米的公寓,但十年前,買一套香港的房子只需要工作12年。

此外,租金回報水平被認為與樓市泡沫水平呈反比。里昂證券統計稱,香港住宅的年租金回報率為2.5%至3%,甚至低於十年前房價歷史高峰期的租金回報水平(4.3%至5%)。

而大部分投資香港樓市的普通深圳人都是以租養貸,租金的下降,意味著投資收益在下滑。

PART 4

備受深圳人青睞的香港樓市,何以一夜之間變涼?

簡單來說,經過了連續15年上漲後,香港樓市這一輪上漲週期已經走到了盡頭。

這是大勢,由不得你我。

在這個世界,沒有所謂的只漲不跌的神話,如果有,那就是騙人的。

當然了,除了大的週期,香港樓市如今的下挫是多種因素共同左右的結果。

1、從外部環境來看,今天的香港樓市,正面臨全球流動性趨緊給房價帶來的巨大下跌壓力。

全球金融危機後歐美超級寬鬆的貨幣大量流入香港。但當前美國繼續加息緊縮,香港將面臨資本流出的壓力,在穩匯率的壓力下,港幣流動性勢必收緊,打壓房地產市場,而房價下跌也會進一步加劇資本流出壓力

2、從調控政策來看,香港政府針對短炒祭出的調控殺招,給狂熱的香港樓市潑了一盆冷水。

今年6月,“空置稅”靴子落地。凡是空置6個月以上的一手住宅,需繳納樓價5%左右的空置稅,這給了以炒房為目的的投資客以沉重一擊。

3、從供需結構來看,隨著內地投資者逃離,香港樓市購買力驟降。

一是內地金融監管部門嚴查資本跨境流動與洗錢行為,令不少內地高淨值客戶有錢“出不去”;二是去槓桿進程導致不少境內民營企業家囊中羞澀,無力承受赴港買房的“大額開支”。

高力國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內地對香港住宅用地的投資金額僅為8.35億美元,較去年全年70億美元投資額出現斷崖式回落。

4、從金融環境來看,港幣跟隨美元加息,則是壓垮香港樓市的最後一根稻草。

美國年內已經三次加息,這導致匯率和美元掛鉤的港幣,也不得不跟進加息。今年9月底,美聯儲加息,香港金管局跟進,隨後匯豐、渣打等多家香港主要銀行12年來首次上調最優惠利率。


香港樓市入冬,深圳人的損失有多大?


超低息環境的結束使香港房地產抵押借貸成本不斷上升,給當地房地產市場帶來巨大壓力。如果美元繼續走強,香港將不得不持續投入鉅額資金用以穩定匯率。有分析指出,加息將直接刺穿香港樓市泡沫破滅。

被抽薪澆水的香港樓市,已經走到黑洞門前。

PART 5

前車之鑑,歷歷在目。要知道,1997年以前的香港人,曾經也個個都認為“房價只漲不跌”,但隨後的金融危機一夜造就了10萬“負資產者”。

不論本文開頭的哪個預測成真,對在香港投入真金白銀購買房產的深圳人來說,都意味著財富的鉅額縮水。香港媒體最近引述業內人士指出:“從理論上講,如果房屋價格下跌超過10%,那麼獲得房屋價值90%抵押貸款的買家將會陷入負資產。


香港樓市入冬,深圳人的損失有多大?



但不同的人群,受影響程度也並不相同。

1、對幾個億全款買豪宅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深圳富豪們來說,香港樓市的任何風吹草動對他們的影響都不會太大。 2、對加了高槓杆去香港炒房的深圳投資客來說,香港樓市持續下行的最終結果就是資金鍊斷裂。 3、對去香港買房供小孩讀書這樣的普通深圳人來說,就只能邊承受虧損,邊嘆息“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剛需”了。

有人問我,去香港買房的深圳人大部分都是有錢人,香港樓市即便崩盤,又關大部分深圳人什麼事呢?

我說,因為沒有了香港,深圳樓市也就失去了漲價的方向。

香港樓市是內地尤其是深圳樓市的標杆,如果香港樓市下跌,那麼深圳的樓市也會遭遇到極大的信心挫折。

從這個角度看,明年的深圳樓市並不樂觀。

儘量這之間並不一定具備很強的關聯性,但是,情緒會傳染的。

數據顯示,今年10月,深圳新房成交量僅為1835套,環比下降18.37%。從731新政後短短三個月內累計下降49.07%,創近半年新低;二手房住宅過戶3787套,環比下跌23.53%,創下近20個月以來的最低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