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明成祖朱棣是個平庸的皇帝?

品明鑑清


明成祖朱棣固然算不上是平庸的皇帝,但他的政績確實一般。例如,在蒙古的問題上,結果就很不如人意。

永樂初年,本雅失裡汗即位後,韃靼對明朝的態度極為強硬。據《明實錄》的記載,永樂七年(1409)閏四月,“近得北虜二千餘人,遣使送還本雅失裡,與之講好,云云”。

朱棣為了招撫本雅失裡,竟然將敵兵送還。然而,這次招撫行動失敗了,本雅失裡殺了明朝使者,明朝準備進軍漠北。

朱棣的出兵之舉,與他派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一致,希望趁著韃靼內部不穩,一舉端掉蒙古,成就千秋霸業,平復因為篡位所帶來的非議。

可惜的是,率兵出擊的丘福輕進兵敗。這場戰爭失敗後帶來的危機感,並沒有體現在《明實錄》中,反而在朝鮮史料中,記錄了當時的緊張局勢,例如:

遼兵一萬赴北京,遇達達軍于山海衛,與戰大敗,死傷過半。遼東自正月初二日,嚴兵守城,晝夜不懈。

丘福失敗後,僅僅是遼東地區,都遭到北虜的威脅,京城之危就在眼前。

永樂七年的失敗,導致了後來的成祖親征,此役雖然沉重打擊了韃靼的勢力,但是得利的卻不是明軍,而是趁兩虎相爭各自疲敝之機興起的瓦剌部。等到永樂十二年伐瓦剌時,阿魯臺又崛起了。

此後的數次征伐,結果也都是如此,除了付出大量的軍費外,都達不到原本目的。因此,朱棣雖然行動聲勢大,但結果卻是多而無益的糜費。


HuiNanHistory


朱棣平庸的話,中國就沒有有作為的皇帝了。洪武年間,朱棣封燕王,鎮守北平,防備殘元勢力的反撲,期間更是兩次出征漠北。

朱允文繼位後,聽從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的建議,開始銷蕃,奪了朱棣的兵權。朱棣以八百府兵起事,打的號稱“甲士百萬”的朱允文節節敗退,只用了三年時間就攻入南京城,朱允文被迫自焚。


朱棣繼位後,重視民生經濟,大力開荒屯田,發現屯軍制和中鹽制。為五證漠北提供足夠的後勤保證。

南征安南,置安南郡。

修《永樂大典》,被《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命鄭和六下西洋。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艦隊,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遠洋探險。


開創永樂盛世。

以上功績有一項的都不能稱為平庸了,何況朱棣乎!


魔智


說實話,朱棣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功績,他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讚譽,還得感謝某些人口中“被篡改的假史書”《明史》,在此,不妨看一看明史對於朱棣的評價:

贊曰:“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除了最後一句話指出了朱棣的不足之外,極盡讚美之語。所以,很多人將“遠邁漢唐”這四個字提出來,來讚美朱棣。但實際上,如果只看歷史事實,那麼會發現,朱棣的一系列舉措可以用“平常”來形容,根本不足以達到“傑出”的水平。


朱棣被稱讚的地方,無非是兩個大的方面,一是五次北伐蒙古,另一個是派遣鄭和進行航海活動。那麼不妨分別看一看這兩件所謂的“大功績”。

首先是五次北伐蒙古。雖然看起來陣勢很大,但是實際效果卻並不如人意。來看一看史料中對於朱棣北伐的記載:

秋七月癸酉,淇國公丘福為徵虜大將軍,武成侯王聰、同安侯火真副之,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為左、右參將,討本雅失裡。八月甲寅,丘福敗績於臚朐河,福及聰、真、忠、遠皆戰死。

這個明成祖第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他聽聞蒙古軍來犯之後,先是派大將軍丘福帶領十萬精兵去討伐,結果丘福由於大意冒進,導致全軍覆沒。自此之後,朱棣決定親征。

五月丁卯,更名臚朐河曰飲馬。甲戌,聞本雅失裡西奔,遂渡飲馬河追之。己卯,及於斡難河,大敗之,本雅失裡以七騎遁。丙戌,還次飲馬河,詔移師徵阿魯臺。 六月甲辰,阿魯臺偽降,命諸將嚴陣以待,果悉眾來犯。帝自將精騎迎擊。大敗之,追北百餘里。丁未,又敗之。己酉,班師。

以上為明成祖的第一次御駕親征戰果,可以說是不錯。這也是他五次御駕親征中真正達到戰略目的的唯一一次。


夏四月甲辰朔,次興和,太閱。己酉,頒軍中賞罰號令。庚戌,設傳令紀功官。丁卯,次屯雲谷,孛羅不花等來降。五月丁丑,命尚書、光祿卿、給事中為督陣官,察將士用命不用命者。六月甲辰,劉江遇瓦剌兵,戰於康哈里孩,敗之。戊申,次忽蘭忽失溫,馬哈木帥眾來犯,大敗之,追至土剌河,馬哈木宵遁。庚戌,班師,宣捷於阿魯臺。戊午,次三峰山,阿魯臺遣使來朝。己巳,以敗瓦剌詔天下。

第二次是針對瓦剌。因為明朝長期奉行的是安撫並聯合瓦剌,共同打擊韃靼的方針,所以導致了瓦剌的坐大。因此,明成祖決定去打壓瓦剌的勢頭,最終結果是瓦剌認輸,但沒有實際制裁。

三月丙寅,詔有司遇災先振後聞。乙亥,阿魯臺犯興和,都指揮王喚戰死。丁丑,親征阿魯臺,皇太子監國。戊寅,發京師。辛巳,次雞鳴山,阿魯臺遁。 秋七月己未,阿魯臺棄輜重於闊欒海側北遁,發兵焚之,收其牲畜,遂旋師。謂諸將曰:「阿魯臺敢悖逆,恃兀良哈為羽翼也。當還師翦之。」簡步騎二萬,分五道並進。庚午,遇於屈裂兒河,帝親擊敗之,追奔三十里,斬部長數十人。 夏四月戊申,皇太子監國。己酉,發京師。庚午,次隰寧,諜報阿魯臺走答蘭納木兒河,遂趨進師。五月己卯,次開平,使使招諭阿魯臺諸部。乙酉,瘞道中遺骸。丁酉,宴群臣於應昌,命中官歌太祖御製詞五章,曰:「此先帝所以戒後嗣也,雖在軍旅何敢忘。」己亥,次威遠州。復宴群臣,自制詞五章,命中官歌之。皇太子令兔廣平、順德、揚州及湖廣、河南郡縣水災田租。六月庚申,前鋒至答蘭納木兒河,不見敵,命張輔等窮搜山谷三百里無所得,進駐河上。

最後三次北伐,都是針對阿魯臺,也就是韃靼的。可以說,基本上沒有太大收穫。因為阿魯臺行蹤不定,朱棣此舉可謂是徒勞無功。實際上,在北伐過程中,戶部尚書就提出了軍費開支過大,國庫吃緊,但朱棣不但不聽,反而關押了戶部尚書。

最後,導致的後果就是,明朝軍隊疲敝,再也無力維持長城以北的衛所。於是明朝開始實行戰略收縮,徹底喪失了對長城以北的控制。可謂得不償失。

至於鄭和下西洋,完全就是按照元朝民間航海家汪大淵的路重新走了一遍,除了散財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用途。

朱棣在位期間,由於軍費和下西洋的費用,導致明朝國力衰落。朱瞻基時期,不得不實行大的戰略收縮,徹底放棄奴兒干都司和安南,從此明朝徹底轉向保守。

所以,對於朱棣,最為中肯的評價,就是一個不安分但政績平平的守成之君。


庭州行者


我看有人回答說,大明成祖文皇帝朱棣,不過是個不安份,政績上略有小為的守成之君,這典型的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不是對歷史的無知,就是故意誹謗,主觀上貶低功績,以滿足其扭曲變形的心理。

明成祖靖難削蕃,內閣廠衛,完善文制,崇道尚儒,疏浚運河,西設哈密,平定安南,招撫女真,遷都北京,編修大典,五徵蒙古,六下西洋,開創永樂盛世,這些難道不是豐功偉績嗎?

有些人說什麼明成祖永樂爺朱棣是平庸皇帝,是個正常的人類就會明白,這是無知或故意的亂扣大帽子啊!

永樂皇帝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上,空前明君,絕世英主,也是自人類誕生以來獨一無二,至高無上的帝聖,百王所莫並也。

空前明君,絕世英主,帝聖朱棣,還促進了多民族融合步伐,奠定了大一統格局的基礎,有學者說,康雍乾祖孫三代用一百多年時間完成的功績,都遠遜於帝聖朱棣僅用二十二年時間成就的千秋偉業,這說明了一個真理,就是永樂大帝朱棣功蓋萬世,秦皇漢武,成吉思汗,與他相比都是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啊。

從上文可以看出,為什麼有人說永樂大帝朱棣是平庸帝王,客觀來說這是出於狹隘思想,忌妒心理,扭曲了人生,價值,世界,三大觀念的必然結果。


大明錦衣衛士


朱棣這畜生一生就沒幹過什麼人事。《永樂大典》留下了“明人好古書,古書因而亡”的名句;削藩,將姓朱的徹底圈養起來卻又不收回他們的社會特權,徹底斷絕明宗室子弟向上追求的心,從此朱元璋的子孫禍害百姓更加瘋狂了;建立內閣,徹底確立皇權絕對的地位,從此官員縱然有“為生靈立命”的心也不能決事了;在沒有徹底解決與北方民族的矛盾就遷都北平,放棄戰略緩衝(明王朝好比是一張弓,可惜根本沒有拉滿的空間),從此明朝老百姓揹負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兵役(戍邊)和勞役(修長城);北伐蒙古,連蒙古正規勢力鳥毛都沒摸到;鄭和下西洋,除了給他們權貴間的庫房裡多幾個賞玩的小玩意,沒給中國帶來任何好處;錦衣衛和東廠是個什麼東西?他們在中國歷史上幾乎等同壞蛋的代名詞。


淵默81029184


為什麼有人說題主是個傻逼?


遊戲一貪玩藍月


朱棣是個有作為,有貢獻,敢擔當的好皇帝,不想當元帥的廚子不是好裁坊。


改變命運靠努力


這不能這麼說吧,朱棣還算是有作為的


東廠領班海大富


問這問題的人,就是找抽!


王學偉359


這個有人是誰?奪皇位,遷都城,打的北蒙抱頭鼠竄,遣鄭和七下西洋,編永樂大典,要是他是平庸的皇帝,怕沒有幾個皇帝不平庸吧?這個問題就不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