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朝代,因其发展太过“畸形”,最终还是亡国了

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提起宋朝,大家都会有一种印象,那就是:在军事上很是差劲,关于这个,我们看看宋朝形势图就知道了。北边、西边、西南边全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战略生存空间相比于其他中原王朝已经受到了空前的挤压。

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朝代,因其发展太过“畸形”,最终还是亡国了

但是,无可否认,从财富水平上来看,宋朝的成绩还是非常耀眼的,可以说,算是繁华盛世了。除了经济繁荣外,宋朝还有一个很有特点的方面,那就是,文人的地位非常崇高。据说,自宋太祖赵匡胤立国之初,就已经立下了“不杀士大夫”的基本国策,可以说,文人的地位在宋朝达到了顶峰。

这也是为什么历代文人知识分子最喜欢的朝代就是宋朝,做梦都希望能回到宋朝了。但同时,宋朝也是一个有点“畸形”的朝代。生物学上的“畸形”主要是形容生物体没有正常发育,从而形成了不正常的生理特征。而之所以说宋朝有点畸形,主要是宋朝有很多副面孔,不像是个正常的强大帝国。

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朝代,因其发展太过“畸形”,最终还是亡国了

比如:由于经济的繁荣发展,宋朝已经出现了世界上的第一种纸币——交子,可以说,在经济发展上是领先于世界了。纸币可是在现代社会才大规模的应用于社会交易之中的,宋朝简直就像是当时世界经济中的一股清流,而同时代的其他地方还是用着笨重的金银制的货币等,这是宋朝的一种面孔。

与此同时,虽然宋朝很富裕,却在对外战争上非常的不行,经常性的割地赔款,向别国进贡大量的金银财宝,简直是令人耻辱的一个朝代,自然,这也是大宋在历史上的另一种面孔。同时,宋朝又有着高度发达的科技,比如: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都是在宋朝得到很大的发展,宋朝是火器兵器大爆发的时代,虽然,没有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却帮助了之后的元朝用火器来攻城略地。

说宋朝很繁荣,的确是有证据的,比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很写实的描写了当时的首都东京汴梁的繁华景象,里面有很多细节都可以展现出宋朝经济以及社会活力。比如:有一座木质的拱形桥,架构非常复杂,运用了很巧妙地工程学,这在同时代的世界其他国家都是不可能完成的,直到近代,西方才有了类似的建筑。图画里市民的生活也非常丰富,有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可以说,宋朝的市民生活状况基本上奠定了今后各朝代的百姓日常生活内容的基石。

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朝代,因其发展太过“畸形”,最终还是亡国了

但是,繁荣景象下也有隐患,还以《清明上河图》为例,张择端几乎全是写实,对于东京汴梁的军事要塞也做了详细的描写。令人很吃惊的是,城墙有些许残破,甚至长了草,张择端还仔描绘了城门口的几个胡人商旅,神态也很狡黠。其实,这也许是张择端在以非常隐晦的形式在提醒君主要加强军事建设,同时,要提防敌对势力的渗透,比如:那几个胡人很可能就是间谍。果不其然,女真人的金国后来很容易就攻破了东京汴梁。

窥一斑而见全豹,当政者的政治策略也是畸形的,经济繁荣,军事废弛。

上面说了很多,都是在说宋朝的繁荣,但是,在繁荣之下却又以另一种形式积贫积弱。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贫富差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在千年前的宋朝也出现了这个问题。

宋朝经济的繁荣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国家和商人都发了大财,但是,普通民众的收入却相对较少,毕竟,我们当时并不是工业化国家,大部分的人还是依靠农业为生。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宋朝因为绝对贫困而造反的例子并不多,相反,有很多落草为寇的人都不是因为吃不上饭,反而是因为相对贫困而遭受其他有权势的富人欺压而造反,这在《水浒》里还是有很多体现的。

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朝代,因其发展太过“畸形”,最终还是亡国了

从相对财富而言,绝大部分老百姓是贫困的,因贫困而带的弱势与不公成为一颗隐形炸弹。

其实,论绝对财富,国家也不富裕。尽管,国家在对外贸易和税收上赚了很多钱,成为与商人一道最大的获利者。但是,国家是需要支出的,特别是宋朝有着很多前代王朝和后来王朝都没有的支出。因为,宋朝失去了幽云十六州战略缓冲区的保护,宋朝要用步兵直面游牧民族的铁骑。也因为没有天然的军事要塞,宋朝要常年花费大量的钱财用于军事工程来延缓对手的进攻。同时,也养了历史上最庞大规模的军队。

这些边防军队战斗力也不强,很多人参军的都是为了拿工资。因为,宋朝经济发达,如果待遇不好很多兵都招不过来,于是,当兵成为了领取高工资的一个普通工作。且这笔军事费用则是国家支出是一个大头。

同时,外交支出也很大,因为,宋朝军事力量不行,宋朝几乎都对周边的国家“上供”,虽然,宋朝官方的叫法叫做赏赐,其实,本质上就是给别人钱,像交保护费似的。这是一笔固定支出,可以说,也是宋朝身上不断流血的伤口,直流到它的灭亡。这也是国家支出的一个大头。

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朝代,因其发展太过“畸形”,最终还是亡国了

宋朝还有一项纪录,那就是:宋朝的官员数量也是历史之最。有很多奇葩的现象,比如,有很多官员担任一个职务,这就是著名的“冗官”现象。这些官员作为国家公务员,待遇是肯定要有保证的,国库收入也要将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列为国家固定支出。这个支出数额算下来也是挺吓人的。

这就是有着宋朝特色的积贫积弱,虽然表面繁荣,但暗流涌动,一旦经济不发展,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少,那么,整个社会的脆弱性就会立即展示出强大的破坏力。当然,造成这种现象,很大的原因是统治者的政策指挥棒方向有点问题。

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应当承担宋朝畸形的状况的大部分责任,因为,赵匡胤为了吸取唐朝及后来的五代十国的教训,将加强中央集权摆在了治国理政的首要位置。他看到了文官知识分子的优点,文官知识分子因为不懂军事,就不可能造反,顶多就是贪污腐化,这样威胁不大。武将就不同了,唐朝的藩镇割据都是武将们干的好事,后来,皇帝更是死在了藩镇的手里。

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朝代,因其发展太过“畸形”,最终还是亡国了

所以,赵匡胤对武将有着复杂而敏感的厌恶感,这也是宋朝始终把文官地位置于武将之上的开端。即便武将被剥夺了军事权力,赵匡胤还不放心,颁布制度,让平时训练士兵的将领只管训练,没有带兵权。带兵打仗的将领平时不接触士兵,没有训练士兵的职责,出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诡异现象,以此,来杜绝武将培植个人势力。

这还不算,赵匡胤想的很长远,为了保证中央的军事优势设置了中央的禁军,从军事装备到训练、待遇都是军人中最好的,而地方的军队则各方面都很差劲。这的确保证了中央禁军的军事优势,但是,地方部队要承担抵御外敌的任务,往往败得很惨。

可以说,在军事上的几个不同于前朝的措施,直接后果就使得:宋朝的战斗力很差,从而造成了宋朝军事上的劣势,永远的打开了宋朝巨大军事支出和外交支出的大门。

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朝代,因其发展太过“畸形”,最终还是亡国了

同时,赵匡胤还不放心,因为,还有文官把持着一定的权力,那么,怎么分散文官手中的权力呢?办法就是:把权力分的细细的,安插大量的官员,这样,官员集权的成本就大大的上升了,也杜绝了文官专权的道路。

赵匡胤可以说是机关算尽,让文武官员都没有了威胁皇帝的可能。

但是,赵匡胤却没有把外敌的威胁想的足够大,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把文武官员和地方军事力量削弱就能保证国家的安全。但现实是很打脸的,他的这些措施都大大增加了宋朝的财政支出,让这个领土面积不大的国家承担着庞大的各种纷繁复杂的支出。

庞大的国家支出和贫富差距造成了宋朝表面繁荣而实际积贫积弱的现实,但是,对于这个朝代,他的畸形之中也有着对于后世的一些贡献。这也许是在宋朝不太漂亮历史贡献单上的一抹亮色,这抹亮色就是宋朝的文化建设比较繁荣。

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朝代,因其发展太过“畸形”,最终还是亡国了

比如:我们大家都熟知的“唐宋八大家”就有六位出现在宋朝。印刷术的广泛应用,让原本成本很高的书变得相对廉价,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接触原本只有王侯将相或富人大户才能接触到的各式各样的书籍。而也在同一时间,宋朝以前的很多珍贵书籍都是在宋朝又重新印刷,使得宝贵的古籍没有成为孤本,反倒流入到了广大的社会中。

可以说,此举为中华文化的持续传播奠定了文本基础,使中华文化的精华不再仅仅流传于上层的精英分子或通过科举的士子们中间,广大民间的百姓的文化水平也在这一次文化大传播中得到了提升,中国精英社会标签的色彩有所降低,随之而来的是:“持续至今的平民社会。”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朝代,因其发展太过“畸形”,最终还是亡国了

所以说,宋朝的畸形就体现在:“既十分的繁荣有活力,又呈现出积贫积弱,它的庞大支出和百姓的相对贫困成为了宋朝永远流血的伤口,而它的超越前代的文化传播速度、广度又带来了古代平民社会文化大繁荣的高光时刻。”

从这些方面来说,宋朝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真是喜忧参半利弊一体呀。

『《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中国式“钱荒”:错位的资源配置》、《中国通史·宋辽金元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