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和李鴻章在剿殺太平天國之後,為何沒有自己割據一方?

yunyaling1987


曾國藩是在這方面糾結過的,當時太平天國被徹底消滅的消息傳入京城後,慈禧不是喜,而是憂,這種憂比太平天國在的時候還要更甚。

太平天國雖然想推翻清政府,但慈禧起碼知道太平天國不具備這個實力,而曾國藩的湘軍卻真的有實力,而且,直到清末漢人反清的情緒依然很高漲,所以慈禧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裁撤湘軍。

消息傳來後,曾國藩明白這是要卸磨殺驢了,一旦裁軍,那自己的性命就完全交給清政府了,也很不忍心把這些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遣散,正在猶豫的時候,弟弟曾國荃又勸曾國藩反了算了,對曾國藩說道,”哥哥你是兩江總督,左宗棠是閩浙總督,李鴻章是江蘇總督,全部都是湘軍嫡系,我們憑藉手裡的三十萬湘軍精銳,只需要你振臂一揮,大軍即可北上,攻破京師十拿九穩,恢復漢家江山,是所有漢人的意願。

曾國藩也被說動了心,但權衡考慮,曾國藩還是覺得沒有十足把握,李鴻章隨是一手帶出來的,但面對這種大是大非時他不一定跟我,左宗棠更是不會附和我的,情況並不是說的那麼樂觀。

就在曾國藩猶豫的時候慈禧也是對左李都進行升官加爵,很明顯慈禧已經做好了曾國藩反的準備,已經開始拉攏人了。

慈禧也是抓住了曾國藩這種傳統士大夫在乎名節的心裡,親手寫了勳高柱石四個大字刻成匾送給曾國藩,果然曾國藩放棄了起兵的想法,安穩的做了一位青史留名的朝廷重臣,配合慈禧對湘軍進行裁撤,之後又被慈禧調往京都做官,也是為了看管方便。


風的聲音好嗎


你說這個人會不會冒這個風險?曾國藩剿滅天平天國,已經達到人生巔峰,名利雙收,湘軍子弟也大發戰爭財,沒有再打仗的慾望。

如果這時候曾國藩稱帝,就是捨棄現有的利益,追求虛無的帝位。為什麼說是虛無的?因為曾國藩是聰明人,對當時的形勢有清醒的認識,清朝雖然風雨飄搖,但是氣數未盡。

湘軍內部不是鐵板一塊,李鴻章和左宗棠的淮軍和楚軍不會跟隨他造反。李鴻章當時的名望還不能和曾國藩相比,自立的可能性極小。左宗棠也類似,跟隨曾國藩造反沒有任何好處,還要冒極大的風險。

從後來的仕途發展看,李鴻章的成就已經超過了曾國藩。

還有曾國藩、李鴻章對清朝是很忠誠的,即使有一點想法,權衡之後也會放掉這想法的。

清朝對功臣的待遇是非常不錯,只要沒有異心,是不會被朝廷清算的。曾國藩和李鴻章左宗棠是知道這一點的。

從軍事角度說,清朝對曾國藩已經有戒備,一旦曾國藩有所舉動,突然性就沒有了。一旦形成相持,清朝以舉國之力不難消滅湘軍。

還有重要的一點,當時的清朝和西方列強已經合作。如果需要,清朝可以跟列強借錢,組建新的軍隊。

如果曾國藩得不到列強的支持,就是死定了。從合作的角度來說,列強當然是願意和朝廷合作的。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和各方勢力都打過交道,見識是不凡的,所以不會做出不明智的事。


龍濤的海闊天空


成功與否不一定,但是曾國藩知道,自己下場和趙匡胤一樣,燭光斧影的悲劇!過了50知天命年紀,加上傳統儒學思想,曾國藩不可能去冒險!太平天國動亂已經十室九空,國家已經無能力再戰!所以曾國藩自裁湘軍,解決了朝廷的後果之憂!


永不放棄1980031


清朝,整個清朝也不存在割據,朝鮮,西藏、越南…除外,能剿匪不一定能割據,比如吳三桂,曾國藩更不行,割據就會被圍剿再消滅,曾國藩想割據,總得有個口號吧,“反清復明”是不可能的,也不會再有人響應!


先人性後理性


明。智。止。


原生態yao


人家是大公無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