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說的是什麼意思?

以前在農村,農民想要知道未來的天氣變化,並沒有現在的天氣預報,而是通過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一些關於天氣的俗語來判斷未來的天氣,更為神奇的是農民通過這些農村俗語能判斷出未來幾個月的天氣如何,農村俗語對農民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於種地的農民來說,天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莊稼的收成,能夠提前預測出天氣的變化也能及時的做出應對,而隨著農村的不斷髮展,如今很多農民已經不再靠這些農村俗語來判斷天氣了,而是通過更加科學的天氣預報來了解未來的天氣變化,不過,一些上了年紀的農村老人依然保留著用俗語來判斷天氣變化的習俗,而農村老人常說:“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說的是社麼意思?農村俗語到底準不準?

農村俗語:“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說的是什麼意思?

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

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從冬至逢壬日的那一天開始算,就進入了“數九”,有的地方也叫做“冬九九”,而進入“數九”後,每九天為一個單位,就叫做“九”,而一共有九個九,一共是81天,過了“九九”的時候,就進入了春天,而在北方地區對“數九”天氣還有一個說法,那就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凍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可見“數九”是從冷到暖變化的,而“頭九”就是“數九”的第一個九天,如果這個時候不下雪的話,那麼到了“數九”最後一個九天,也就是“九九”的時候,天氣就會非常的暖和,就像是六月的天氣一樣。這句俗語也是農民通過冬季的天氣變化來判斷未來天氣如何的一個經驗之談。

農村俗語:“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說的是什麼意思?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這句俗語也是北方農民常常會說的一句話,意思說的就是到了小雪節氣的時候,土地就會被凍住了,而農民在這個時候已經不能再耕種了,在北方的農村,到了小雪的時候,農民幾乎也都很少再出家門了,而是在家裡“貓凍”來躲避寒冷的冬天,而到了大雪節氣的時候,氣溫下降的就更多了,小雪的時候只是把土地給凍上了,但是到了大雪的時候,天氣冷到連河都會被凍住,河也是被冰雪給封住了,雖然說河裡已經不能再行船了,但是在北方的農村,到了大雪的時候,小孩都會很開心,因為河都凍成了冰,小孩就可以到河面上去滑冰玩耍了。

農村俗語:“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說的是什麼意思?

冬至不結冰,冬後凍死人

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是冬至節氣對未來天氣變化的影響,我們都知道到了冬至這個節氣,就意味著冬天真正的到來了,而天氣也會一天比一天冷,但是,如果冬至的時候還沒有結冰的話,那天氣還是比較暖和的,不過從農民的經驗來看,冬至如果不結冰,那麼等到了冬天過去,春天到來的時候,那氣溫就會比較低,誇張點說就是低到把人都能凍死。

農村俗語:“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說的是什麼意思?

冬雪凍死四邊草,來年肥多害蟲少

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是冬天的天氣變化對莊稼的影響,意思就是說如果冬天下的雪比較多的話,就可以把莊稼地裡的雜草給凍死,而且還會凍死地裡的害蟲,這樣經過一冬的發酵,草和蟲子在地裡都變成了肥,到了第二年春天,不但地裡的肥多,而且還沒有蟲害,莊稼自然就會長得非常好,而且下雪多的話,大雪覆蓋了莊稼地,別看下雪很冷,但是莊稼地上覆蓋的雪卻能起到很好的保溫作用,而且雪化成了水,還能灌溉莊稼,所以一到了冬天,農民都盼著能多下幾場雪,這樣來年莊稼才能大豐收。

農村俗語:“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說的是什麼意思?

在以前農村信息不發達的時候,農民也正是靠著這些農村俗語來判斷莊稼的走勢和天氣的變化,也能及時的做出應對,而這些農村俗語流傳至今,可能有的已經不是那麼準了,如今人們也更相信科學的預測未來的天氣,但是無論這些農村俗語準不準,都是農民智慧的結晶,也是農民最為寶貴的財富,也真真正正的給農民帶來了很多便利,你們覺得老農說的這些俗語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