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情緒穩定,孩子真的會更聽話、理解嗎?

很多成為家長的寶爸寶媽們或多或少因為孩子的調皮、哭鬧、搗蛋,弄得焦頭爛額,直呼血壓明顯上升了不少,小閃寫了很多關於怎麼處理、解決孩子的一些問題,本期為了犒勞下辛苦的寶爸寶媽們,專門進行了研究,如何成為情緒穩定的父母,構建一個和諧的家庭。

家長情緒穩定,孩子真的會更聽話、理解嗎?

其實在生活中,因為不可控制的情緒釀成的家庭災難數不勝數。2017年6月12日,北京市房山區一個小區樓房過道里,一個老人和兒媳因為瑣事吵了幾句嘴,一怒之下竟然拿孩子撒氣,把正在玩耍的3歲孫女從窗戶扔了出去,導致孩子死亡。本來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家庭爭吵,沒想到一下子情緒失控殺死了自己的孫女。2018年4月29號晚上,重慶九龍坡區的一個人行天橋上,一位父親突然將7歲的兒子從天橋上扔了下來。天橋上人來人往,沒人想到這位父親做出如此舉動,當行人發現異常時,已經來不及阻止。孩子被扔下天橋後,當即被一輛小轎車橫壓而過。儘管救護車趕來,孩子已不省人事,最終因搶救無效死亡。家人說,這名父親受了刺激,情緒一直很不穩定,孩子又惹怒了他,他一時衝動,釀成了慘劇。2018年5月8日,四川南江縣一名三歲左右的男孩因不肯跟父親通電話,就被自己的母親狠狠暴打了2分鐘。本來是一件小事,但是因為家庭矛盾,導致媽媽情緒脆弱,而將氣撒在孩子的身上。看到這些新聞,大家都感到非常地痛心。

家長情緒穩定,孩子真的會更聽話、理解嗎?

父母情緒不穩定的表現

雖然我們的情緒爆發沒有這麼極端,還沒有危及到孩子的生命和身體健康。但對孩子亂髮脾氣的情況還是非常多的。比如,有的家長向小閃反映:兒子吃完晚飯就玩手機,和他說了幾遍也不聽,忍不住把他手機搶過來,狠狠地吵了他!晚上下班,太累了,兒子又吵個不停,忍不住打了他兩下。其實沒什麼的,但是那位家長心情不好,孩子不小心把水杯打爛了,弄得滿地都是水,吼了她,孩子哭起來沒完沒了,他使勁地推了孩子兩下……對孩子做的事情情緒反應過激、動不動就生氣,過度責罵,試圖用情緒的爆發讓孩子“聽話”,或者明明不是孩子的錯,卻忍不住把氣發到孩子身上,雖然沒有釀成新聞中的那些悲劇,但是長此以往,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父母情緒不穩定帶來的後果

家長情緒不穩定,對孩子亂髮脾氣,會帶來哪些後果呢?

首先是對孩子的影響,父母的情緒像一顆不定時炸彈,給孩子帶來的是一種高控感,壓迫感。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容易走兩個極端,一個是懦弱,敏感,膽小,變成“老好人”,其實是個“受氣包”,連自己的爸爸媽媽都可以欺負他,還有誰不能欺負他呢。並且,無論在哪裡受了委屈都忍著,甚至到了成年,到哪裡都是一個老好人,就算內心並不會喜歡這樣,卻又無能為力。這樣的孩子看上去安靜懂事,其實內心沒有自信,就那樣憋著,忍著,換來大人的好感,避免自己不想面對的情緒。長時間這樣壓抑自己的消極情緒,如果一直得不到釋放,最後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另一個極端就是情緒暴躁,甚至有暴力傾向。家長亂髮脾氣,情緒不穩定,孩子也會習得這種情緒的表達方式。甚至是當他受到這種情緒壓迫時,只有比對方更強大才能“制服”對方,會採用更有破壞性的方式表達出來。其次,是對整個家庭的影響,影響家庭氛圍,影響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情緒是會傳染的,一個人的消極情緒會影響到幾個人的好心情,搞得整個家庭氛圍都特別緊張,經常被情緒所牽制。最後,情緒的爆發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甚至讓問題變得更加糟糕。哭鬧的孩子會哭鬧的更厲害,倔強的孩子會變得更倔強,自己糟心的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家長情緒穩定,孩子真的會更聽話、理解嗎?

為什麼我們容易對孩子發火?

很多家長也明白,甚至常常告訴自己有脾氣要忍住,但還是會常常被情緒困擾,即使事後後悔、反思,依然改不了發火的習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家長不善於表達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動不動就易怒,並且喜歡用打罵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第二:家長缺乏教育孩子、和孩子溝通的方法。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天天和孩子相處,會更容易發現孩子的不足,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衝突和問題,如果家長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處理,不會更有效地溝通,就會很容易採取發脾氣,吼叫、打罵的方式。

第三:因為我們和孩子的關係。試想一下,如果現在你的心裡已經有了一團怒火,快要控制不住了,任何人都不想搭理。而現在有兩個人來找你,一個是你的同事,他來請你幫他做一件事情,一個是你的孩子,他想要你陪他玩。這兩個都是正當的需求,你會更容易對誰發火呢?肯定是更容易對自己的孩子發火,如果對同事發火,你還會考慮一下後果,可能會影響你在別人心中的形象,以後他不會原諒你,在工作上不配合你。而孩子是愛我們的,他們總會原諒我們,下一秒就又粘著你了,孩子離開了父母還不能完全獨立生存,他們甚至害怕你不理他了,害怕失去父母的愛,還專門來討好你。孩子既愛我們,又怕我們,反倒讓我們更容易把脾氣發在孩子身上。

家長情緒穩定,孩子真的會更聽話、理解嗎?

父母情緒穩定,對孩子的成長能夠帶來非常多的好處,孩子更有安全感,更加自信,對人也更寬容,孩子的情緒也會更穩定,挫折忍受度高,更有幸福感……因此,成為情緒穩定的父母真的非常重要!那爸爸媽媽們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家長要不斷地學習,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親子溝通的技巧,問題處理的技巧,當我們會的辦法越來越多的時候,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就能用更好的辦法處理,而不是簡單的情緒爆發讓她聽你的話。舉個例子,一個3歲的寶貝兒特別貪玩,每天晚上都要耍很久的玩具。經常到了該洗澡的時間還想玩。如果不懂溝通的辦法,很有可能和孩子隔著一段距離就喊“洗澡了”。一般情況下孩子會裝沒聽到,再喊一次直接回你一句“不”。家長可能就會著急說:“快點,我要生氣了”。而懂得溝通的家長呢?就會走到孩子面前,眼神堅定地看著他:“我知道你還想玩,但是洗澡的時間到了,明天再玩,我們來一個10秒鐘的挑戰,立馬把玩具收好”。這樣溝通,孩子會更願意聽你的。

家長情緒穩定,孩子真的會更聽話、理解嗎?

當然,家長們還要掌握一個非常核心的能力——情緒的表達、管理能力。

我們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允許自己表達、宣洩情緒。我們家長們經常說,我非常想忍,不想對孩子生氣,但是就是忍不住。有情緒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情緒需要表達和宣洩,並不是要壓抑自己的情緒,做到不生氣,而是要學會好好生氣。知道如何在生氣的時候,快速覺察自己的情緒、調整情緒,併合理表達。

第二,對自己處理情緒的方式進行判斷,用合理的方式來處理。首先,情緒的處理要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這一點我們在之前的如何幫助孩子處理情緒的微課中也有講到。其次,除了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之外,我們還要學會區分自我的情緒是就事論事的情緒還是無端的遷怒。那哪些是合理的情緒處理辦法,哪些是負面的、不合理的呢?

小閃羅列了幾條:注意怒氣的來源,針對引發情緒的事件本身的表達,尋找解決辦法,思考合乎邏輯,這些是合理的處理。而把怒氣轉向其他來源、隨便找一個“出氣筒”,表達不相干的抱怨;言辭激烈、謾罵;做出亂丟東西等情緒性的破壞行為;動粗、消極的挑釁行為……是不合理的。

家長情緒穩定,孩子真的會更聽話、理解嗎?

當寶爸寶媽們遇到讓自己生氣、焦慮的問題,第一反應是想責罵,甚至是動手的時候,可以試試以下方法緩解怒火:

1、數數。情緒要爆發的高峰期,可以心理默數10個數字,當我們10、9、8、7……開始數著的時候,我們往往就是在有意識地提醒自己要理性,避免衝突爆發。

2、深呼吸。當我們稍微克制住了自己想發脾氣的行為後,我們可以做幾次甚至是十幾次深呼吸,用來緩解自己緊張的神經,有助於自己冷靜、放鬆下來。

3、喝杯水。當自己想要爭吵、責罵,或者因為難過想要哭泣的時候,可以給自己倒一杯溫水,幫助自己先從生理上平和下來,給自己的身體片刻緩和的時間。前面這三招呢是比較方便、快捷的舒緩的方式,如果能夠調整,那自然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如果用了效果還是不理想甚至是爆發了呢?這個時候呢可以用到一個辦法。

4、情緒紅燈。

在閃耀特訓的情商課堂裡面也給孩子們講到了這個辦法。當有情緒忍不住要用不合理的方式爆發的時候就可以用到這個辦法。這個時候別人的語言提醒可能會讓情緒爆發的更快。但用到一個具體的物體來提醒的時候效果就會好很多。我們可以自己手工製作一個警示牌或者做一個紅燈的樣子,和家庭成員約定,把情緒紅燈放在一個顯眼大家都能快速拿到的地方,當忍不住要爆發的時候其他家庭成員就拿出來警示,提醒他停止亂髮脾氣的行為。

5、隔離。當家長們和孩子,或者是和愛人有衝突,雙方都很激動的時候,為了避免情緒爆發、衝突升級,可以選擇給雙方一個獨處的機會,時間需要長一點,比如半個小時左右,這個期間自己可以在安靜的環境下,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處理情緒。

家長情緒穩定,孩子真的會更聽話、理解嗎?

在上文處理情緒的方式知識讓我們意識到自身已經情緒化了,但是對於自我的情緒,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只是覺得煩躁、冒火,心裡面一團糟。那接下來是我們慢慢恢復理智的步驟。

想一想我為什麼生氣,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希望這件事情如何解決。想清楚後用沒有傷害的方式表達情緒。想想我們想對外表達自己情緒的時候,開口說的第一個字一般是什麼呢?是“你”字,往往是“你”字開頭然後加上對方的各種罪狀,比如“你太不聽話了,你太調皮了……”這樣特別容易陷入指責和評判中,而且我們在這樣說的時候音量會不自覺地提高,對方一聽你在指責他,他也會產生情緒的對抗。在表達情緒的時候我們只需要提醒自己,把第一個字換掉,用“我”字開頭,然後在後面加上我的感受。比如,用“我覺得很生氣”來替代“你太不聽話了”。這樣的表達才是客觀的,而且會讓對方更願意心平氣和地傾聽。

家長情緒穩定,孩子真的會更聽話、理解嗎?

當我們回到理智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和孩子就事論事,不是一頓嘮叨和抱怨“你怎麼又玩手機,上次就和你說過,你今天晚睡起不來,明天會影響上課效果……”嘮叨和抱怨越多,我們說的話就越不管用。我們應該用簡單、明確的語言告訴孩子你看到的問題,不夾雜情緒和埋怨,堅定而平和地說:我看到你玩手機已經40分鐘了,你打算什麼時候結束?比如把“過馬路的時候,你不要亂跑”換成“過馬路的時候,我需要你緊緊拉著媽媽的手”。把“你怎麼還玩手機,早點睡覺”換成“我們約定的是10點之前睡覺”。用後者的方式說話,孩子才能清晰地知道行為的導向,而不是隻記得媽媽一直髮脾氣。

如果用了不合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可以給孩子道歉。道歉並不會影響你在孩子心中的權威,反而會讓孩子諒解你,而不是埋怨你,下次故意來氣你。並且也能讓孩子認識到哪些情緒的表達方式是不合理的。

家長情緒穩定,孩子真的會更聽話、理解嗎?

真正的情緒管理,絕對不是一個“忍”字,如果我們想從根本上控制情緒,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多下功夫,不讓自己忍耐和積壓不滿,小情緒會表達,大脾氣才不爆發,這一點,在處理孩子的問題和伴侶之間的矛盾都是一樣的。用更好的方式來表達、處理我們的情緒,是完全可以通過學習、練習做到的。當家長們做到的時候,就給孩子們起到了榜樣作用,孩子們也會在潛移默化中習得,一家人都成為情緒管理高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